袁 洪,贾雅静
(湖北民族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1.鄂西土家族民间工艺
鄂西土家族有“文化沉积带”“历史文化冰箱”之称,这里的民间工艺众多且非常有价值,如竹编、根雕、织锦等。其中,土家织锦是土家族非常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土家织锦有着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其图案十分丰富,有植物类、动物类等。图案的整体样式十分精巧,结构严谨,土家织锦在用色上十分讲究,花纹采用黄、绿、紫、白色等,一般用黑色、红色以及深蓝色作为底色,对比强烈且层次分明,整体画面既显得惟妙惟肖,又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土家织锦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深深地寄托了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传承价值。
2.鄂西土家族民间曲艺
鄂西土家族民间曲艺有三棒鼓、三才板、竹琴、恩施扬琴等。恩施扬琴主要流传于恩施市及周边的咸丰、利川等地,是土家族地方小曲中音乐性比较强且表现力比较丰富的一种曲艺形式。这种汉族地区的曲艺形式,进入土家族地区后,汲取了当地语言声韵、民间歌谣和地方戏剧的元素,逐步发展成有特色的地方曲种。恩施扬琴演唱者大多为“文人雅士”,无职业班社,也不公开聚众欣赏,多为亲朋好友邀约聚唱,以琴会友。演唱时不搭台,不化妆,多在夜阑人静之时,于深山古庙围桌而坐,唱奏自娱,最小的演唱形式为三人组合。恩施扬琴的曲目多为传统题材,大体取自《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小说,优美抒情、文学性很强。曲调中还有生、旦、净、末、丑、副这样的区别,表现了土家族优秀的文化特色以及土家族人民淳朴的感情。
3.鄂西土家族传统戏剧
鄂西土家族音乐作品充分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社会思想、生活情感、流行习惯和审美观念,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流行音乐对戏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深受土家族群众喜爱的傩戏、灯戏、堂戏等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灯戏是鄂西土家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戏剧,距今天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是鄂西土家族方言和当地民间小调相互融合的产物,听起来通俗活泼。灯戏通常会出现在一些节日里,并且有许多种类的灯戏。例如,在清明节的时候,当祭拜扫墓时一般会唱“清明灯”,过生日时会唱“寿灯”等。灯戏传入鄂西土家族地区,与当地风俗、语言风格相结合,保持原有的基本风格不变,最终形成了具有鄂西地方特色的土家族传统灯戏。灯戏反映了当地土家族人民美好生活,具有观赏性、娱乐性以及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是土家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土家族当地的风土人情,不但丰富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信仰以及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时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当前形势下,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价值无形中得到很大提高。土家族民俗文化是千百年来共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土家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积累,也是互相交流的纽带,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对于土家族和国家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是土家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淳朴的文化艺术,对提高国家软实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素材的提炼非常重要,既要立足于创作表达的主题还要符合整体的构思,不能只凭一些空洞的想法和概念进行创作。前期主要是对素材的搜集,通过查阅资料、文献以及田野考察等方法搜集土家族民俗文化素材。素材的搜集对创作的构思有非常大的帮助,确定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后,再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土家族民俗文化,例如土家族民间工艺、曲艺、戏剧、舞蹈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具有代表性的土家族民俗文化进行整理。既要站在前人的经验上,还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从不同的视域分析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确定创作内容就是要找到表达内容,围绕土家族民间曲艺、戏剧、舞蹈等,从这些内容中,提炼出经典画面,突出创作者的感悟。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创作者内心的解读。一幅好的作品必定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首先,创作者个性语言的发挥。个性的表达是内心解读的一个过程,缺乏个性的作品没有生命力,失去了艺术的价值。
其次,时代性的体现。艺术作品具有时代性。一个时代所热衷的题材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也体现了艺术表达的时代性特点。在创作中,要充分把握时代所具有的特点,坚定创作信念,提升对生活、对艺术的个性见解,选择独到的艺术表现方式,以朴实真挚的态度选择题材和内容,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使作品具有创新性、艺术性和时代特征。这样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
再次,民族性的升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艺术作品中体现的民族性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存在,也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只有充分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才能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凸显独特性。既体现民族特有的风格,又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将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在不失民族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刻纸符号就如同书法中的笔画,要了解并识别每一个符号的形状及用途,进行装饰性添加。刻纸艺术很重要的功能是生活中的装饰。土家族民俗为刻纸艺术创作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
图形、色彩以及构图是刻纸的表现形式。通过了解土家民俗,制作时通过图形的虚与实,抽象与统一,塑造出具有一定特点和美感的造型,充分结合民俗文化,运用点、线、面设计画面。任何颜色通过人们的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都会使人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颜色可选取大红色,这不仅仅是因为红色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同时,红色寓意吉祥如意,富有生命力。
1.媒材选取
刻纸创作需要的媒材有纸张、刻刀、蜡盘等。其中,纸张是刻纸的基本材料,只有纸张准备得好,才能为后面的刻带来便利。纸张一般分为普通红纸、宣纸、绒纸、金箔纸等。红色卡纸的特点是纸张硬度适中,价格相对便宜,但缺点是容易褪色;宣纸一般较薄不容易掉色,但缺点是价钱稍贵。纸媒薄厚程度不一样,刻出来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除此之外,纸张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采用红色的纸张,红色会显得喜庆。刻刀是主要工具之一,分为大型刻刀和小型刻刀,大刻刀刻的面积大,刻的速度也快但不适合精细雕琢。小刻刀一般刻的面积比较小,速度慢,比较适合刻细节部分。垫板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一般有玻璃板、木板和蜡盘,在玻璃板刻,刀易滑行,在木板上容易损坏刀尖,所以蜡盘是最佳选择。蜡盘具有蜡质松软,韧性适中的特点。
2.技法表达
制作刻纸的过程,一般应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一般先刻难的地方再刻简单的,先刻主要的,再刻次要的,从里到外依次刻。在创作过程中,首先画出设计图,依据设计图的大小将红宣纸按相应大小裁剪出来,为方便刻,再用订书机将红宣纸和设计图订在一起,将订好的纸放在蜡盘上,再用小刻刀,选取刀片锋利的刻刀进行刻制,在刻制的时候,握刀姿势一定要正确。很多人在刻制的时候用刻刀在纸上平行划,这样是不对的,应垂直切割,自上而下切割,采取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用阳刻的方式刻出主要的轮廓,再采取阴刻的方式进行修饰,一些地方阴刻和阳刻一起进行,相得益彰,使作品阴阳相互衬托,构图变化多样。
3.构成形式
主要采用平面化构成,利用单色刻纸的形式,通过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设计生动活泼的图形,做到虚实结合,设计的图案要有一定的规律,在造型上运用一定夸张变形的手法,抓住主要形象,大胆刻画,要富有一定的节奏感。将线条的变化达到和谐统一,在勾勒出所需要的形象时也不丢失它的形式美感,通过想象力,采用夸张的手法,形成高度概括与简洁的特点。将鄂西土家族民俗内容,通过一定形式创造性地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等作用,这样不仅丰富了内容而且添加了趣味性,让画面更加生动和谐,采用正确的技法将之刻出来,在刻的过程中,要做到线线相连。
综上所述,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迅速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至关重要。鄂西土家族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对其进行传承保护是艺术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