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明 张雪荣
随笔类文体作为一种轻结构的样式,形式活泼,是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言论形式。本文围绕《特别健康》杂志的办刊理念“成就健康新生活”,强调人生观念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价值观念是人类文明的深层形式,与直接叙述新闻事实不同,观念形态看不见,摸不着,普通读者无法容易通过直观的形式,感受人生观、价值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容易直接体会到它们的重要作用。而细致的长篇大论,完全抽象的议论,只能使读者厌倦,读起来昏昏欲睡。那么,我们大众媒体该怎么办呢?
其实,对于媒体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传播功能,拉斯韦尔指出一种具体的途径,亦即“通过讲话(及其他传播行为),我们可从价值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即联系人们为获得某种满足而追求的那些人类关系。例如,在美国,不用高超的研究技巧,就可看出权力和尊荣是价值所在。”
仔细分析拉斯韦尔的论述,我们意识到,逻辑严密的理性分析并非我们大众媒体的长项,而形象生动的故事化讲述,可以让读者把握有意义的特定时空瞬间,形成容易感知的人物或者事件,从而在愉快的阅读中,受到健康观念的影响力。
《特别健康》2018年第11期刊发的《皇家御厨的眼界》一文,就是这组系列文章中的佳作之一。本文通过冯唐与汉文帝的对话,通过讲述哲理故事的方式,将抽象的观念,转化为感性的故事化形态,增加传播的贴近性.按照现场短新闻的写作方式,把史料的陈述,转化为形象化的故事情节。用一个现场描写,将读者代入阅读情境之中:“一个老者坐在郎中署的台阶上打盹,他须发皆白,微风拂过,飘飘洒洒。皇帝刚好路过,心里有些奇怪,郎官大多是年轻人,这样刚入职的初级公务员岗位上,怎么会有如此高年之人?”
这位老者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冯唐。他来自代郡,而汉文帝年幼时受封代王,曾在代郡生活很长时间,见到代郡的老者,汉文帝自然会感到亲切,故事不会显得突兀。
笔者撰写《特别健康》的“卷首语”栏目,取材于经典故事,力图做到观念引导。
西汉冯唐的故事,取自《史记》第102卷。司马迁的记述,重点在于老郎官冯唐批评汉文帝办事机械,虽然“爱才不识才”。对此,宋代的苏轼作词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简单明了地点出这则历史故事的深层喻意。
但是,这种套路早已深入人心,笔者重读这则故事时,联系到汉代的“文景之治”,发现这则故事大有寓意。
汉文帝早年在代郡生活,肯定熟悉代郡的情况。两个人开始亲切的谈话以后,“皇帝开心地说起代地的轶事,并问老者:你知道那里的良将李齐吗?当年,他在巨鹿抗击秦国的虎狼之师,战斗打得激烈啊。”
由此,笔者发现,这则经典,有一个非常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汉文帝既然对将军李奇称赞不已,显示他对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帅廉颇、李牧知之甚少。知识储备存在短板。
“哦,皇帝关于军事的学问,来源于王府的饭桌上啊。”冯唐察觉到,汉文帝由于从小受封为代王,受到的教育不系统,主要来源于王府的厨师长高祛。
这样,两个人谈话时,自然会发生言语冲突。冯唐的社会地位又如此低下,君主一旦震怒,后果不堪设想。
故事的戏剧化冲突,如同现场短新闻的写作,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理冲撞。
读者看到这里,自然会替冯唐的命运担忧。联系到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脾气,都有自己的个性。任由脾气发作,会影响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而且严重时,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汉文帝贵为人君,他也有自己的脾气。他是如何克服自身的弱点呢?他在被揭短以后,会像所有的正常人一样,感到尴尬,感到羞愧,甚至有可能雷霆震怒。
故事接下来,本文仍然用现场短新闻的方式写道:“皇帝感叹,现在匈奴铁骑连续深入,边关纷纷告急,朝廷要有廉颇、李牧这样的良将就好了。老者鼻子一哼,就算有,您也不会任用。皇帝的脸色难看起来,他快步走到殿阁的后面。”
“大臣们都为老者担心。过一会儿,皇帝已经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心情平复下来,他缓缓走出来,向老者请教抵御匈奴的良策,最终收到实效。”
我们作为普通人时常情绪失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许多的困扰。汉文帝也有自己的知识短板、思维局限,他能够开创“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与他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密切相关。
这样重新解构这则经典,对现代读者来说,尤其具有普遍的意义。联系到《道德经》,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其第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这句名言,对于提炼升华冯唐的故事很有启发性。笔者将老子的这句名言,作为冯唐故事的“文眼”,放置在结尾当中。
当今报纸、电视和自媒体上,各种历史题材充斥在版面和屏幕上。大量随意性的解读,戏说历史、曲解历史消磨掉人们的闲暇,历史虚无主义也不经意间,消蚀着社会的价值观。
而今天发生的新闻将会成为未来的历史,同理,过去的历史某种意义上,就是当年新闻的沉淀。历史叙述就这样联结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合理地利用正史,还原历史事件的情境,有助于增强文本的说服力。
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说过:“情境一般用物质环境中的行为加以界定。”通过人物的特定行为,构建特定主题的情境,可以增强作品的厚重感,增强阅读的感染力。
《特别健康》杂志通过对读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帮助读者们树立健康的生活新观念。不仅关注读者的普通衣食住行,关注读者们的物质生活领域,而且,从更泛的意义上说,同时关注凝结于人们日常行为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念等。只有人们的生活观念健康了,才能对家庭、婚姻、人际关系产生有益的影响。
引导大众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健全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主流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
《皇家御厨的眼界》一文,是我们系列健康随笔的一篇。经过细读史料,我们用故事化的叙述,戏剧化的冲突,既尊重正史,又用解读《道德经》的方式,植入对现代读者的观念引导,从而增强了文本的厚重性。
《特别健康》杂志的“卷首语”栏目,把抽象的故事具象化,亦即情境当中,巧妙构思人物的对话,通过哲理化的叙述,借助于厚重的经典历史文本,将其重新改写,从而阐述《道德经》的人生哲理,实现媒体的第三种功能,完成价值传播。
注释:
[1][2](美)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美)梅罗维茨,《空间感的失落》,《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