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超 刘波涛
传统主流媒体一直是近年来人民群众获得消息的有效途径,而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这当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主流媒体行业同样受到了冲击,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在创作过程中紧跟时代潮流以多种形式对作品进行融合报道。本文通过对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化渠道如短视频、微博等成多样化的趋势迅速进入大众视野。这样就导致了所有参与到网络中的用户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以及传递者。这代表着每一位用户都拥有像电视台一般传播信息的能力。随着这样的信息化时代不断深入,导致大众不再依靠传统的广播电视渠道来获取信息。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广播电视台消息的权威性,对新闻记者报道的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形式的许多优点是传统的广播电视不具备的,其具有高度的即时性、便利性、多样性以及创新性,这对大众的吸引力是十分巨大的。新媒体在无形中抢占了传统广播电视的市场,导致广播电视的收听率以及收视率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也间接地影响了新闻记者的采编积极性。
新媒体虽然信息来源广泛,但其本身同样拥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发布的新闻消息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且比起职业化的新闻记者,新媒体上所传播的新闻消息十分容易出现夸张以及断章取义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不积极的舆论和谣言的出现。并且因为人的感性成分,其在看到一条新闻消息时更愿意相信情感所倾向的部分,而往往互联网上散播的信息都是没有经过实际考察的,在不能保证其真实性的同时也引导了大众对事实的曲解,同时也容易激发起大众的负面情绪。所以对传统新闻记者来说,其肩负的引导舆论风气的任务更加艰巨。
传播信息的渠道增多也为广播电视台开拓了更多的机会。在传统的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往往只能通过广播或电视的形式传递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会觉得这种形式过于单调。而如今通过更加科技化的形式,如融合新闻、现场新闻等形式,使得大众对新闻有了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
新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大众与广播电视台之间的互动,大众可以将心中的想法倾诉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的形式才是新闻这一领域最为恰当的形式,广播电视台可以依据大众的反馈对缺陷进行改正,这样就在无形中建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更有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
新闻记者只有不断地“跑”才能获得准确的新闻。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这一点是不会变化的,对于新闻来说,其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和时效性,这都需要新闻记者亲赴实地,做到眼见为实。但在如今这个信息渠道十分多样化的时代,人民获得信息也十分快捷有效,这样就会使一些新闻记者失去走入基层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想要获得有效地提升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亲赴实地,做到在一线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眼见为实”。新闻宣传工作说到底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新闻记者要谨记使命,特别是作为主流媒体的记者,更应该身赴人民群众当中去,努力提高百姓的呼声,从深处了解底层百姓生活的困难,而对人民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不断跟进,持续关注,在确认详细全面地了解后,帮助人民群众发出自己的声音。新闻记者就要践行职业素养,通过自己的专业优势,将隐藏在深处的丑恶现象公之于众,将正气加以弘扬,在无形中引导社会风气走向正能量。同时,扎根基层、奔赴一线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实地感受让自己所报道出的作品更加真实,更加具有引起人们心中触动的真情实感,所以只有亲赴基层所报道出的作品才是更具有温度的作品。
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新闻敏感是指在事件发生时,新闻记者能否迅速判断事件是否具有报道价值的能力。在融媒体时代下,信息的出现周期十分短暂,当一个新闻记者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闻信息类型时,如何能够及时捕捉到其中的关键信息,并且迅速做好一系列的策划以及报道工作,这种能力常常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是否具有合格专业素养的标杆。
想要有效提升对新闻的敏感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新闻记者辨别能力的提升。在融媒体时代,网络上的新闻信息虽然种类繁多,但却更为复杂,包括其真实性、时效性、信息源头等都有待考证。新闻记者在面对新闻信息时,要及时对新闻线索进行收集,并赶往现场进行实地采访,在采访和报道期间,记者要迅速捕捉关键内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采访,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尽量将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进行还原,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合格报道。如今时代,因为信息的传播途径很多速度很快,所以造成了许多报道的内容以及角度十分相像。所以新闻记者要在采编过程中寻找一个特别的角度,以其为基础创造出具有优质内容的独家新闻。
在目前这个社会舆论十分复杂的时代,往往新闻事实并未得到报道,大众却已经将较为片面或是干脆错误的观点当作该事件的真实情况,如果这一新闻事实涉及到极多的受众群体,那就代表着会因为真实报道不具有时效性的原因导致大众出现错误的认知,并由此传播开来,造成谣言的出现,至于在其之后的真相却反倒没人关注。这也是许多专家学者将这一现象充斥的时代称为“后真相”时代的原因。但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作为这一领域的从业者,绝不可跟随大众的眼光,随波逐流。一定要养成对任何真相并不明朗的新闻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并通过实际行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对真相的询问,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并做出报道。
新闻记者这项工作其实是一项需要不停思考的工作,所以对记者的职业要求来说较高。新闻记者要想脚踏实地地提升自己,一定要保持思考以及追问的习惯。以此为基础在真正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教训以及经验,争取更加完善自己的新闻报道能力。
同时,要多在工作中保持学习的态度,多学习多思考,多看一些新闻大赛获奖作品的拍摄思路以及叙述结构等。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以及日常的新闻报道的实践经验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将其进行提炼和升华,并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检验自己能力的成果就是新闻内容。只要持续创造出更为优质的新闻内容,才能真正做到让大众更加信任也更加关注。作为广播电视台最前线的人员,新闻记者同样也是距离实际新闻现场距离最近的人员,如果新闻记者带回的报道内容过于平庸甚至漏洞百出,则导致的将会是一系列的影响。所以即使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保证内容的质量依然是新闻行业的杀手锏。
想要有效提升创造内容的质量,除了要遵循传统记者利用文字驾驭能力来提升作者水平,还要利用更具有现代化的电视画面语言以及特殊声音效果来增强报道的画面感以及更有吸引力的叙事能力。同时,新闻记者作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职业,还要使创作的报道内容具有独特的思想性,这种新闻性与思想性的结合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大众的共鸣。在日常采访的环节中,作为一个采访团队的主心骨,要具有团队意识,通过各个环节,比如摄像以及后期制作人员等的有效配合,创作出具有优质内容的新闻节目,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紧跟时代潮流,为大众带来更有深度、更加全面的新闻报道。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广播电视台记者要紧跟时代潮流,通过不断学习,抓住时代变化中的机遇。通过树立职业素养、丰富创造内容、保持一颗追逐真相的心,在不断的实践中收获经验的同时也要善于思考,使自己的采编能力更上一层楼,成为优秀的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