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1-11-13 04:35牛亚莉
戏剧之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声乐技巧意识

牛亚莉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运城 044000)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之下,高等院校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就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创新声乐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从广义角度来说,审美意识包括理想、标准、能力和感受等方面的内容;从狭义角度来说,审美意识就是学生受到感官刺激后,对于声乐内容产生的感知和理解,还包括想象力和情感的形成。在声乐教学中,欣赏作品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良好途径。为了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深入思考学生声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声乐教学审美能力概述

声乐审美能力主要指学生参与声乐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基本能力。良好的审美能力是顺利参与声乐活动的前提。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无论是演唱过程,还是乐器弹奏过程,或者欣赏作品的过程,都离不开审美能力的运用。因此,审美能力是学生声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参与演唱活动时,其审美能力的强弱能对演唱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所有的音乐作品在演唱之前都需要演唱者利用自身的审美能力解读作品,明确其内在含义,并采取相应的演唱技巧,才能将作品蕴含的情感真实地传达出来。如果学生审美能力相对较强,其解读作品的过程也会更加准确,表现出来的演唱水平越高,就越能打动听众。同时,在乐器演奏方面,学生不仅要掌握演奏技巧,而且要运用审美能力对作品进行感知,选择合适的演奏技巧,进入作品意境中,更好地演绎作品。在作品欣赏环节,同样需要演唱者拥有良好的审美水平,在优美的乐声环境中能感同身受,还会发表自身的见解,获得心灵层面的满足感,更容易和演唱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在声乐教学当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都可以寻找到审美要素,合理运用这些要素能够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对于其后续的成长也大有裨益。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具有审美能力也有助于自身掌握演唱技巧。学生听到声乐作品时,可通过主观分析,对作品演唱技巧发生的细微变化进行解读,进而找到传达情感的良好途径。当学生审美能力有所提升时,还能开阔视野,运用更多的生活经验对声乐作品进行反思,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歌曲情感。

二、声乐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价值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助于其情感意志的提升,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技巧的同时,还能对作品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培养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声乐技巧,感受声乐演唱过程的细微变化,体会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层面入手,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其审美意识角度出发,利用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其对声乐审美的理性认识,使之逐渐找到演唱技巧方面的突破点,不断提升自身艺术造诣。具体来说,声乐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价值如下:

(一)提高学习效率

在声乐教学中,技术内容通常较为困难。学生主要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学习。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重视声乐理论、声乐技巧等方面知识的传授,课堂学习过程相对机械化,氛围也相对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因此,设计互动类教学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审美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所以,在讲解声乐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方法,通过趣味化的形式展现声乐技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的环境下,使之主动学习声乐技术,初步形成审美意识。由此可见,以学生审美意识为出发点,优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声乐课堂更加高效。

(二)教学和审美关联

声乐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美的追求,教学过程要以审美能力培养为主要任务。声乐兼具艺术性、审美性等多种特点,但是学生不易发现其审美要素。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才能全面理解作品。在教学阶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欣赏优秀作品,并且和他人讨论作品,让学生逐渐熟悉作品,循序渐进形成审美观念。学生参与欣赏、讨论等活动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深入思考作品艺术特性,逐渐形成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声乐课堂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密切相关。

(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教师通常会设计大量的实践活动。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表现得相对刻板,技术运用生硬,无论是在气质方面,还是在台风方面都有待提升。即使学生掌握了演唱技巧,可能也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声乐作品的内在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兼顾作品情感表达和演唱过程的发声技术指导,从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升。在声乐实践过程中,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多方面解读作品,最后运用自身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分析作品演唱过程中情感的运用,将演唱技巧更好地运用到作品中,演绎出更多高品质的舞台作品。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一)指导学生理解声乐作品

声乐教学过程始终应该以学生声乐素养的提升为目标,致力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追求,强化其审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声乐材料,使其能够根据材料产生联想,学会欣赏声乐作品。在审美能力培养阶段,学生要对作品有深刻的认识,才会形成审美感知。因此,教师可带领学生反复聆听声乐作品,深入体会,分析作品内涵。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逐渐发生变化。为了高效完成声乐教学目标,教师要关注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其不断提升审美能力。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会注意讲解演唱技巧,却很少挖掘声乐作品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受此影响,学生在学习阶段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声技巧上,并未真正感受到音乐本质及作品内涵。这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声乐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不太重视审美,单纯让学生关注歌曲音色和音量等外在表达技巧,并没有完全体现作品内涵。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演唱作品之前,和学生进行交流,向学生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并且细致分析其中描绘的景色或者传达的人物情感,让学生在脑海中对作品产生全新的学习感悟。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情感,循序渐进形成审美意识。

比如,讲授《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着重分析作品创作背景,该作品1979 年创作,为影片《海外赤子》中的插曲,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歌词内容虽然朴实,但是演唱过程却动人心弦。该歌曲抒发了海外游子对于祖国无限的眷恋之情。分析歌词还能找到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的踪迹,歌词使用“赋比兴”写法,不但一咏三叹,而且字句精炼,还使用大量叠句和排比等写作手法,生动地镌刻祖国的自然景观,通过歌词就能感受到游子炽热的爱国情感。所以,在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之后,学生能够体会该歌曲主要传达的是爱国之情。深入挖掘创作背景,可以为学生学习和表达作品奠定基础,使其感知作品中的美学元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引导。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作品价值,使其深刻了解作品中的美感。同时,声乐教学阶段需要师生之间高效互动,以生为本,注重学生课堂学习反馈,这样才可有效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抓住审美意识培养要点

1.美感产生的条件

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应该立足于审美客体。在声乐课堂中,审美客体就是国内外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在课堂审美活动环节,教师积极参与,刺激学生感官,引领其思维,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将客体与主体紧密关联。在声乐作品中,音乐背景、作品作者、歌词和演唱技巧都存在审美要素,因此,教师要重视讲解上述内容,抓住审美产生的主要条件。

2.明确审美实质

培养审美意识的实质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在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形成就是学生对声乐文化进行探索的过程。审美意识的特点如下:第一,直观形象。培养审美意识应该关注学生亲身感受,只有学生融入音乐作品中,才能感受作品的直观形象,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感,才能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第二,情感体验。学生对作品产生的心理反应能够让其审美意识更具个性化特点。在此前提之下,教师要强化学生审美感知,为其营造自主体验的学习氛围,培养其审美能力。

3.美感产生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美感产生的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一方面,在审美感觉方面,学生对作品的感觉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视觉等获得的,并对其中的美进行感受,因此,审美感觉在课堂中应该占据主要地位。在授课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声乐作品或者指导学生使用乐器完成歌曲伴奏。在参与过程中,学生通过感官对作品产生全新的审美感知;另一方面,审美知觉主要指学生对于作品产生的反应,知觉具体包括理解、选择等。因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声乐作品,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之间的审美知觉相互碰撞,拓宽其学习视野,丰富其审美表达能力。除此之外,美感产生要素还包括审美表象,即学生对作品产生的印象,也可视为美感鲜明程度、动态强弱、数量多少等。教师可按照上述标准,通过审美表象,帮助学生迁移知识,让其利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分析全新的音乐作品,提高审美意识和能力。

(三)转变教育观念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审美意识培养要求教师深入分析学情,明确学生对于声乐知识的学习需求,并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践行课程改革要求,设置学习目标,从学生兴趣出发,重点培养其学习能力,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完成审美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可以按照学生兴趣选择作品,并且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效融合作品表象和声乐知识,通过认知发展,迁移知识,在此期间形成独特的审美感受,并且能够利用声乐语言诠释作品,将审美意识应用到实践中。

为了体现声乐教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师还可组织音乐活动,并且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活动,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身对于作品的感受,相互学习他人的表演技巧。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对其表演状态和演唱技巧运用等方面给出评价,及时反馈,明确学生审美意识发展情况。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收集大量学情信息,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从而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审美需求,设计个性化课堂活动,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完成其审美能力培养重任。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声乐课堂中,教学方法应该具有创新性,因为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以教学过程为载体,而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过程。教育改革以来,各类全新的教育理念、技术和方法在课堂中应用,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感受,有助于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增强其审美体验能力。典型的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声乐课堂可利用该方法分析声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使用多媒体呈现创作背景、作者概况和作品价值,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作品。之后,教师播放作品,要求学生聆听,并且跟随演唱,这样的课堂更加民主,而且能够体现出全新的声乐课堂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放松身心,体会作者情感,全面认识作品历史背景,能够穿越时空,融入作品中,运用所学的演唱技巧,诠释作品内涵,形成审美意识。

当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声乐基础内容以后,为了培养其艺术感知力,教师还可使用实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运用知识创造音乐作品,在班级内分享并且演唱。演唱结束以后,由班级学生评价,让演唱者明确自身创作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寻找全新的创作思路。学生创作的过程就是运用审美意识的过程。因此,实践教学法不但能够让学生实践演唱技巧,还为其审美意识的运用搭建了平台。

在高校中,声乐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还需要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实现对其审美意识的培养。具体可利用分层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差异化难度的学习任务,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其更好地欣赏和学习作品。

在信息化背景下,声乐教学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寻找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微课视频,细致讲解重点知识。微课应用灵活,既可利用其讲解基础知识,又能利用其完成作品欣赏,还能辅助教师展开课堂测试,更新便利。比如,在乐器教学方面,可利用网络搜索优质的教育资源,制作PPT 课件或者微课,在课堂中用多媒体播放,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激发其对乐器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其审美能力的培养。数字化的资源能够创造生动的情境,课堂互动也更加及时,能够提高声乐课堂效率,便于分层教学法的运用。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育者应该高度重视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从不同环节入手,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抓住审美意识培养关键点,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对审美的感受,激发其联想,帮助其完成审美意识体系的构建,最终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声乐技巧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提问的技巧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