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鼓关公段叙事研究

2021-11-13 04:35华云松
戏剧之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黄忠大鼓关公

华云松

(沈阳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41)

东北大鼓是指以鼓板击节、以东北方言声韵说唱故事的鼓曲。该曲种约形成于光绪初年,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广泛流传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曾有奉天大鼓、奉派大鼓、辽宁大鼓等不同的称谓,现通称为东北大鼓。关公段指说唱关公故事的曲目,在东北大鼓的短段、长书中皆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即从叙事特点角度,对东北大鼓中的关公段进行专项研究。

一、曲目整理

东北大鼓曲目的篇幅有短、中、长之别,其中传统的中、长篇书约40 余部,短段唱词有200 多段。在长书曲目中,《三国演义》中有若干关公段。在短段曲目中,有子弟书段、三国段和草段,三国段中以西蜀人物为故事主人公的曲目占一半,其中关公段最多。长书《三国演义》中有关公温酒斩华雄、关羽降汉不降曹、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刘关张古城相会、关公水淹七军、关公夜走麦城等曲目。短书关公段有《斩华雄》《白马坡》《灞桥饯行》《关公辞曹》《古城会》《华容道》《挡曹》《战长沙》《关黄对刀》《箭射盔缨》《黄文下书》《单刀会》《临江会》《关公盘道》《白猿教刀》等曲目。由上述曲目可见,关公段皆演关公生前的英雄故事。其中《关公盘道》《白猿教刀》以及《灞桥饯行》的部分情节取材于民间传说,演关公审貂蝉、白猿教关公刀法、关公与妻子曹多姣的故事,其余曲目情节皆以小说《三国演义》为蓝本。

二、说唱书胆与叙事特点

在文本叙事上,关公段皆以关公为主人公,叙述其生前力战强敌、英勇机智的故事,在说唱艺术中这类人物被称之为书胆,是说唱故事的灵魂之所在。在塑造关公形象的过程中,关公段主要体现了如下叙事特点:

首先,突出关公道德楷模化的英雄形象。关公段重在讲述关公杀伐征战的英雄业绩,以华雄、颜良、蔡阳、鲁肃、周瑜、曹操等猛将、权臣、奸雄类人物烘托关公的勇猛善战、机智果敢。东北大鼓在塑造关公英雄形象的同时,更重点突出关公的道德楷模形象,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唱词中频频出现圣贤老爷、武圣人、关老爷、夫子爷、关夫子等多种对关公的敬称,将关公提高到圣贤的高度,突出关公的道德标杆地位。二是通过典型化的情节体现关公的诚信、仁义、爱民等品德。如在《战长沙》中,写关公起兵之前命令“一路上公买公用不许抢掠,大街上不可就把黎民讹。那一个把我的军令错,定斩人头问萧何。”关公因此赢得了百姓的拥戴,“这些个众黎民跪在路旁把头磕。箪食壶浆两边设,把那些牛羊草料予备许多。关云长民情不收全然免过,秋毫不染一概推脱。众黎民头顶香盘心欢乐,手捻白檀念弥陀。”此段内容不见于小说《三国演义》,却能以通俗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关公的仁德爱民和百姓对关公的由衷拥戴。三是以女性形象烘托关公的不贪恋美色。这一点在短段《灞桥饯行》中有比较典型的体现,并集中在曹多姣的形象上。曹多姣是曹操的女儿,被曹操许配于关公,但关公从未与其亲近。她意识到关公欲辞曹离去,提醒关公提防曹操的暗算,并用关公的昆吾剑自尽。这一情节不见于《三国演义》,但在山东梁山的民间传说《关公辞曹》中也有流传,只不过女子名为曹瑞娇。总之,东北大鼓关公段通过情节的创新或对其他相关故事的借鉴,意在重点突出关公的道德楷模形象。

其次,唱词句式丰富灵活。东北大鼓的唱词以七字句为主,七字句加三字头变为十字句。七字句与十字句也都可以加衬字,变成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有的曲目还有五字句、垛字句。关公段有整齐的七字句段落,如《临江会》:“吩咐一声备舟艇,挑选二十壮儿郎。飞棹往赴东吴地,远望江东旌旗扬。艨艟战舟江边列,密密层层摆刀枪。”有整齐的十字句段落,如《单刀会》:“想当初立斩华雄酒未冷,虎牢关吓住列镇众诸侯。过五关青龙刀劈六员将,古城会枭下了蔡阳人头。咱若是诓他来赴临江宴,别弄的泼出水去无法收。”但更多的情况是在七字句或十字句的基础上,伴以长短不齐的各种句式,如《灞桥饯行》:“关二爷,智谋高,未曾接袍先递刀。大刀就把红袍挑,唰啦啦掉出那把杀人刀。圣贤爷一见心好恼,用刀一指又叫曹操。你倒说没有害某意,为甚么大红袍里暗藏刀。不看你待某恩情重,今天一定把你的首级枭。”此段落有三、七、八、十字句,通过灵活的句式变化,更利于表现出关公对曹操愤怒又顾念恩情的复杂心情。

关公段也有一些垛字句的运用,如《古城会》中形容关公的赤兔马:“坐下骑一匹身高八尺、背长丈二、头上长角、肚下生麟、麟光彩彩、片片光明、白走一千、夜行八百、赶日追风、追风赶日、一匹赤兔混红火龙胭脂马。”《华容道》中形容关公布阵:“叫周仓与关平摆开了一字长蛇、二龙出水、三才四命、五虎群羊、六子连方、七星八卦、九宫十面埋伏阵。”以上两例通过四字垛句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说唱的气势,也渲染了关公形象的英武、神勇。总之,灵活的句式运用不仅能够使文本的语言表达丰富、生动,更能使说唱表演富于灵动变化,从而尽可能地吸引大众的关注。

第三,情境渲染生动逼真。作为说唱艺术,东北大鼓重在叙事写人,但在一些景色描写与厮杀场面刻画上,也注重以情境的渲染来增强艺术感染力。如在《关公盘道貂蝉对词》开篇有一段景色描写:“关公辞曹到黄昏,红日归西海底沉。日月星辰当空照,照得那柳明花影好几层。林中宿鸟最怕人到,道路之上却少人。富贵之家来赏月,贫穷居住陋巷中。才子秉烛文章念,佳人房中停绣针。山僧洗钵归禅院,牧童吹过杏花村。渔翁拢岸归来晚,樵夫担柴下山峰。今夜月明人尽望,欢乐忧愁几个人。”这一段看似与后文关公盘问貂蝉的关系不大,相当于话本的入话部分,但却描摹出了一幅黄昏俗世图,以舒缓的旋律为后文的剑拔弩张作了欲扬先抑的铺垫,颇有暴风雨前的宁静之态。

与景色情境描写比较起来,关公段的厮杀场面刻画更多,战斗情境渲染逼真,这与关公段的英雄形象塑造有直接的关系。以关公与黄忠初次对刀厮杀为例,同属于鼓词系统的清车王府曲本《三国志》鼓词、子弟书《三战黄忠》和东北大鼓《战长沙》皆有此情节,但厮杀场面的刻画各不相同:在车王府曲本的《三国志》鼓词中,先写黄忠、关公每人的十路刀法,每一路刀法皆细写其名称及特点,再写黄忠用闪战法被关公识破,关公随后用铲肋刀法与其战在一处,之后又云:

只见关夫子忽将刀往右一抹,唰一声早望着老将(指黄忠)横胸剁来,急如飞电,若是不知刀法之人,怎来招架。老将他是两手横擎利刃来架刀,总认得此路刀法。他可不肯使大刀,若是大刀架定了,必是一个后却,斜剁胸前,还有招架之功?忙将双手一立,刀刃向上,刀篡朝下,往右边一推。夫子爷砍顶,见黄忠锋刀一架,一抹刀就是劈胸砍来,老将锋刀一架,就势而把自己刀一立,展眼之功好不厉害,岂不巧妙!

这一段厮杀场面刻画细致,说唱并用,但失之于过于繁琐。子弟书《三战黄忠》则进行了精简:

回手提刀怀中抱,黄忠的利刃刺前胸。刀纂一磕兵刃响,老将(指黄忠)斜身把刀横。顺风摆柳拦腰进,老爷乘刀用刃腾。青龙偃月推出去,黄忠转背扭身形。扫叶一刀搂头下,老爷拖刀往上迎。

这一段厮杀的场面刻画比鼓词《三国志》简省了许多内容,只以演唱的形式、整齐的七字句就写出了关公与黄忠战况的激烈。东北大鼓《战长沙》则对唱词进一步加以改革:

关云长在马上予备妥,老黄忠的大刀刺了心窝。关云长怀中抱月忙架过,二人一跨马征驼。老黄忠横下铁门闩拦腰又一剁,圣贤爷顺水推舟往外磕。老黄忠扫叶一刀把老爷的后脑海剁,关云长举火烧天往上托。

通过比较可见,东北大鼓对战斗场面的刻画同样精彩,而且唱词更为通俗,句式更为灵活,更易于一般大众对厮杀情境的审美接受。

除以上三个主要叙事特点之外,东北大鼓关公段文本在情节的虚构化、语言的通俗化和风趣化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总的来看,文本叙事虽主要受小说《三国演义》情节框架的限制,但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加工,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关公这一书胆形象。

三、关公段的衰落与叙事局限

通过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曲艺志》和《曲艺音乐集成》的研究发现,曾经说唱过关公段的东北大鼓艺人不在少数,而且颇有名家。如光绪年间有被誉为“关东第一大鼓”的梁福吉,吉林籍的艺人鲍延龄;民国时期有南城派的代表国桂荣,被公认为东北大鼓的一杆大旗的霍树棠等。其他艺人还有任占奎、舒焕章、乔喜原、刘桐玺、孙桐枝、陈青远、韩永田、江玉洁、安凤亭、那月朋、徐香九、朱明远、王兆林、王吉星、赵士林、葛荣三等。在说唱关公段的过程中,艺人们不断完善叙事与说唱技艺,使其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兴盛一时。但是,东北大鼓关公段在民国后期逐渐走向衰落,这与日寇对东北的侵略和国民党统治下的民生凋敝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关公段叙事过于恪守《三国演义》而缺乏创新性也是一个重要内因。如20 世纪30 年代末的西河大鼓对东北大鼓曾产生极大的冲击,关公段在这场竞争中也处于劣势。仅以曲目而论,西河大鼓在关公段曲目上即有一定的创新,如西河大鼓艺人王福义所述的《周仓偷孩子》即演周仓偷抢送子娘娘的孩子使其托生,连累关公在事情败露后与送子娘娘大战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通俗俏皮,此类创作比演唱道德楷模化的关公自然更易吸引听众。

总之,东北大鼓关公段的衰落既源自于民国后期政治局势的影响,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叙事局限,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才促成了其在民国时期的由盛而衰。

猜你喜欢
黄忠大鼓关公
Magnetic properties of oxides and silicon single crystals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A great seeing-eye dog了不起的导盲犬
大鼓声声
大鼓
关公工艺
简述乐亭大鼓
大鼓敲响基诺山
Nonlinear Intelligent Flight Control for Quadrotor Unmanned Helicopter
论《三国演义》与关公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