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2021-11-13 04:35黄琳方
戏剧之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学期声乐钢琴

黄琳方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前我国为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各地各高校正处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阶段。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钢琴、声乐、舞蹈等音乐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音乐课往往并非单独的弹、唱或跳,而是音乐的综合。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迫在眉睫。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技能课实况及问题分析

(一)音乐类课程的独立设置及学生学习实况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的音乐类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设置较独立。每门课都有条不紊进行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综合目标相矛盾的问题。以下是对音乐类课程的实况总结。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钢琴课在数码钢琴教室开设,采用集体课的形式。教学主要内容是钢琴基础和钢琴即兴伴奏。由于大部分学生进校时没有钢琴基础,因此,往往第一个学期进度非常慢,从手型到基本音阶,再到简易的儿歌弹奏,已经是取得很大进度了。第二学期的教学难度相对加大,但由于学生没有练琴的条件,因此采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回课,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虽然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所提高,进度却不得不放慢。因此,若在第三学期达到让学生即兴伴奏的程度,还是相差甚远。另外,学生们在乐理的调式方面掌握不牢固,也对儿歌转调钢琴弹奏产生明显障碍,很多学生钢琴结课时还只能弹奏C 调儿歌。

声乐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幼儿歌曲和经典艺术歌曲两个部分。在第一学期课时分配中,需有部分讲授声乐理论,使学生了解歌唱的器官、姿势、呼吸、吐字咬字、艺术处理等基础声乐知识,先对声乐演唱有初步了解,再慢慢加速演唱实践并积累歌曲量。但在学期初的摸底中,发现每个班有近50%的学生对音准不敏感,甚至不能分辨两音之间的高和低,在一首歌曲的学习中,有些已经会唱,有些连音准节奏还拿捏不准,这对声乐课产生了很大的进度障碍。第二学期主要讲授歌曲的处理方式,提高学生的演唱质量。但集体课中很难做到对每个同学细致地指点,大部分学生一个月才单独唱一次。因此学生们的声乐水平大都处于初级表层。另外,学生在演唱中表情呆滞,身体僵硬也是普遍现象,这样的演唱状态很难提高声乐水平,碰到稍有难度的歌曲就会出现破绽。

舞蹈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也是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基本舞蹈元素和幼儿编舞两个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刚开始从身体到心理都放不开,教师在第一学期的授课中不得不花大量时间从基本功入手,一对一地逐个纠正动作,这大大影响了舞蹈课的效率。随着学生心理的逐渐适应,老师加入简单的幼儿成品舞蹈,激发学生兴趣,为以后的加速加量学习铺下良好的基础。但学生练习时间太过有限,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舞蹈动作的要求,比如身体的僵硬,动作协调与美观,表情的同步等,都需要大量时间去磨练和熏陶。另外,由于幼儿歌曲和舞蹈的分类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歌曲配不同的舞蹈风格,这些动作的创编是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软肋。

乐理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所有音乐类课程应有的先修课程。目前学前教育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前甚至不认识五线谱的基本音阶,这在第一学期中对其他实践类音乐课程的进度都产生的不小影响,声乐课中演唱的音准,钢琴课高低音谱号的弹奏,舞蹈课中节奏的律动等这些最基本的要素都与乐理知识紧密相连。而乐理课的课时分配和过于理论化等问题急需调整。比如实用性强的节奏和视唱部分只占了第一学期一半的课时,学生掌握程度不够牢固,之后的理论部分难度系数大于在音乐实践中所需要的程度,如和声大小调,民族调式的分析等,在学生将来的教学中实用性微小,因此往往会有学生反应听不懂或直接放弃的现象,这无疑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现有问题分析及与综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

1.学生技能掌握过于单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针对单一学科深入,而忽略了与其他音乐课的搭配。比如钢琴课注重弹,但弹不是全部,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应边弹边唱,边弹边教。在幼儿音乐课中,弹琴大部分是为演唱做伴奏,而非钢琴教学;声乐课注重发声的技巧,但学生实际在工作岗位中应做到边唱边跳,声音与肢体协调的同时还要讲解歌曲背景等知识,而无需过多声乐技巧的分析;舞蹈课也同样出现注重跳,忽略了歌曲对舞蹈创编的重要性,在幼儿学前的舞蹈教学中,大部分的舞蹈是在幼儿会唱的歌曲上进行创编,歌词的提示和感情基调使动作既有趣味又好记好学。

2.综合实践能力不足

从见习周的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不仅有音乐课,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而演出活动才是对老师们综合能力的考验。唱中跳,跳中演,演中听,除此之外,学生化妆、服饰选择、后台秩序、灯光音响控制等这些繁琐的策划都是排演节目中重要的部分。若教师对演出没有策划的能力,演出中出现意外情况也就不意外了,而学前教育的学生却很少有机会接触这样全面的锻炼。

3.课程设置与课程评价制度的不合理

音乐类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但从课程的设置来看,课时分配每周只有一次课,而大部分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没有足够的练习设备,每天练习几乎不现实,这些情况综合来看,学生远远不能满足技能养成的条件。但众所周知,技能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正常进步,达到量变产生质变。

课程评价方面,技能课考试主要看重对本门课程的技能掌握水平。声乐采用独唱的方式,钢琴采用独奏的方式,舞蹈的考试方案是独舞。这样的考试方案虽催促学生技能的练习,但却不能使技能课互融,学生综合音乐素质难以提高。

4.人才培养目标

从人才培养方案来看音乐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使学生掌握各项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演、教、排等各项能力。由此可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老师,都不能只在乎单一门课程的内容,而应多与各科老师交流沟通,使教学内容互通,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实况与问题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可提高学生全面音乐素养的方案。

(一)钢琴与声乐的结合

上述中提到,钢琴虽作为一项专业必修技能,但在实际的幼儿园音乐课教学中主要是为歌曲做伴奏,辅助老师教,辅助学生唱。但目前的学习实况中可看出,学生在弹钢琴时大部分专注于弹,而忽略了弹唱的重要性与实用性。相关学院可在第三个学期,安排钢琴与声乐两科老师定期配搭共同上课,老师们提前协商教学曲目,在独立技能课上作为重点练习,待综合上课时进行一一汇报与指导,不仅督促了学生练习,同时也使学生强化弹唱结合的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声乐与舞蹈的结合

声乐演唱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更多是声乐表演,即边唱边演,边唱边跳。儿歌的歌词大部分较形象化,可加入趣味的动作来丰富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们因肢体协调的基础较弱,在加入动作时往往缺乏美观,因此可以安排声乐和舞蹈课配搭,共同授课。平时授课时老师应重点强调声乐与舞蹈的配搭练习。另外在声乐期末考试中,学生演唱时的表演表情等分数占比应相对提高,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加强动作练习,提高其综合音乐表演能力。

(三)乐理与奥尔夫教学法的结合

乐理课不仅为其他技能做理论铺垫,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多种音乐风格,指挥、乐器、名曲欣赏等。其中,视唱练耳是乐理课的重中之重,但反复的敲打节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在将来面对幼儿园的工作中更是无法输出音乐理论类知识。因此加入奥尔夫教学手法将有效地提高乐理课的趣味性,且在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实用性极高,无论是音高的认识,还是节奏的练习,都可以拟人化、形象化、游戏化,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奥尔夫打击乐器也可以进入大学课堂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其节奏感,乐感等,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四)综合的音乐剧排演

幼儿园的实践演出活动明显多于其他年级段,这无疑是对幼儿教师能力的考验。在诸多演出形式中,音乐综合最全面的则是音乐剧。《音乐之声》《狮子王》《马蒂尔达》《小美人鱼》等优秀的百老汇儿童音乐剧越来越多地走入剧院,走入学校。在学前教育的课堂上,可以使学生学习并排练片段,比如歌曲《Do Re Mi》片段,《Part of the world》片段等,综合锻炼声乐、舞蹈的技能,并使学生在表演和台词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最后加入舞台策划,比如服饰、音效、灯光、后台秩序等,经历一系列与舞台表演相关的程序后,学生基本对演出有了宏观的了解,提高对演出整体的把控能力。

(五)增加演出机会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聚光灯下的舞台是技能和心理快速成长的最好时机。在平时课堂中,可以多预留时间使学生单独上台表演,并建议相关学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演出平台,各种节日、活动、汇报等都是很好的机会。小到班级演出,大到学校演出,尽可能多地使每个学生参与,在其中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在一次次的舞台磨练中,学生的心理、音乐技能、见识等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各方面有机结合的整体。作为学前教育的老师,更是应注重提高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为学生将来在工作中铺好路,可以快速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我国音乐水平,培养出更多全面的人才。

猜你喜欢
学期声乐钢琴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