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 洋
(浙江音乐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4)
自高校萨克斯管专业开设以来,通过对其他乐器教学模式的借鉴,也形成了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即口传心授的师徒制模式。学生在入校后会分配给多位专业教师。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计划,上课时间为每周一到两节课。课上,教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下次上课时演奏给教师听,教师再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布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从客观上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拟定教学计划,并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充分体现出了教学的针对性。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安排,既没有实践的意识,也缺少实践的机会。所有的练习都是在琴房中自行开展,听众也始终都是教师一人。所以当需要公开演奏时,新的演奏环境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陌生感,不可避免地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最终的演奏质量可想而知。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在就业形势整体较为严峻的情况下,音乐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实践素质,显然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所以,当下的教学模式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急需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素质和能力,本身就是萨克斯管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实践素质和能力得到专项培养,还可以让学生熟悉实践活动的流程、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经验等,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本质上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音乐人才之间也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实践素质和能力,则很难在竞争中立足。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不熟悉舞台,不善于组织和开展实践活动,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用人单位不得不再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培训。所以,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是大有帮助的。
地方高校作为一个地区的最高学府,具有人才和智力优势,除了教育和科研之外,还要服务地方文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音乐活动,在满足活动需要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充分锻炼,并在当地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大学生们活跃的身影,正是一个地区音乐文化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工作室模式是一种在国外颇受好评的教学模式,其起源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基本形式是以教师为引领者,以五名左右的学生为成员组成工作室。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工作室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单向接受的教学活动顺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理论依据上来说,工作室模式是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而且包豪斯学院还对其进行了成功的运用,既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也有成功的运用经验。从实现条件来说,工作室模式对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要求并不高,在教学条件日益改善的今天早已不是问题。从实施目标来看,通过工作室模式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参与舞台表演、音乐活动等,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模式在具体的运行中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与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即进入工作室前,所有的成员都要系统学习多门通识课程,为高质量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种是以实践为主的形式。在通识教育之后,在师生的双向选择下组建工作室。一方面进行系统的日常训练,一方面则面向校内外开展各类演出业务,如校内的文艺晚会、校外的商业演出、社区的文艺互动等,而且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完成。通过该模式,可以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接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
团系合一模式是近年来伴随着高校音乐专业大发展而涌现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指依托于音乐院系的乐团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让学生在乐团活动中进行音乐理论的学习,并将理论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彻底打破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界限,并实现了两者真正的融合,是符合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育规律和时代对音乐人才的新需求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树立正确认识。学校方面要提供相应的人财物支持。教师则要认识到实践能力对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中。而学生则需要与学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三者一起推动该模式的顺利运用。其次需要梳理课程设置。团系合一模式的实施,需要以课程设置的调整作为辅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打破乐理、视唱练耳、和声、配器等多门课程之间的界限,将其与实际演奏相融合,真正达到学中做的效果。所以要秉承横向联系、纵向支撑、多科渗透的原则,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梳理。最后是完善教学辅助。与传统教学相比,团系合一模式对教学场地和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乐器、音响等各类设备的购买和音乐厅、排练室等各类场地的维护。同时需要与一些演出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多种交流活动,为该模式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在以往的萨克斯管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之所以不足,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缺少实践的氛围、意识和机会。个人练习和上课都是“单兵作战”状态,也难以对个人的水平有客观和真实的了解。另一方面,伴随着连续多年的扩招,近年来,包含萨克斯管在内的各个音乐专业学生数量都较之以往有了成倍的增长,而教师数量却没有成比例地增加。在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专项培养。而小组教学模式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所谓小组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以六七人为宜,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因为本小组的成员具有多方面的相似性,所以教师可以统一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同时又因为小组成员数量不是太多,所以教师仍可以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个别辅导,从而节省了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要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演奏,其表现将作为最终成绩评定的重要参照。这也从客观上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自己必须勤于练习,才能有良好的发挥。其次,学生在观察同学演奏的过程中,可以与自身进行对比,对自己的实际水平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最后,不仅是小组内部,小组之间也可以广泛开展一些竞赛或演出活动,继而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所需人才。如企业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前往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举办活动等。该模式对于实践能力提升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企业让师生对行业发展水平有更加及时的了解,给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特别是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前往企业工作,也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双方端正合作态度。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所以需要双方认识到这种模式的价值和意义,多进行真诚沟通和换位思考,主动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任何一方的强势或者弱小,都会让合作难以为继。反之,都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才能长远发展。其次需要拟定合作计划。当下音乐行业日新月异,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对人才需要做出超前判断,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也需要双方做好储备工作。如联手打造新曲目、录制演出视频、进行课题研究等,形成一个资源库,便于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占有主动地位。最后需要探索更多合作形式。要在按需培养的基础上,由学校和企业根据行业发展实际,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比如在萨克斯管独奏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则可以朝着萨克斯管培训、器乐演奏活动开展等方向发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企业的全力支持,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使学生的就业得到充分保障。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校萨克斯管所取得的教学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时代和社会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实践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学模式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传统口传心授的师徒制已经难以适应现实需要,急需得到改革。本文也正是基于此,就几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也希望使教学模式的革新成为一个切入点,促使高校萨克斯管教学中的多个瓶颈得到突破,继而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