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河北抗日战场战局研究

2021-11-13 04:24孟令择张金鑫
黑龙江史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师团集团军河北

陈 静 孟令择 张金鑫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6038)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按“由北向南”的既定攻击战略,开始从战争的始发地——河北省北部出发向南进攻,企图在河北平原与中国军队决战,以实现短时间内灭亡中国的侵略目的。因此,战争初期中日双方在河北省的角力情况直接影响到日军大战略目的实现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上述战局的重大意义相比,学术界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未有专门的研究著述。有鉴于此,笔者拟就1937年河北抗日战场的战局作一初步的专门探讨,以加深人们对抗日战争的了解与认识。

一、河北战场内中日军队的兵力及配置

1937年7月,中国在河北省的驻军为宋哲元任军长的第29军,该军共辖步兵4个师、骑兵1个师及1个特务旅和2个保安旅,每个师有4个旅,“总兵力约10万人”。上述部队分驻于河北省及平(北平)、津(天津)两市,具体配置为,军部驻南苑,第37师驻北平和保定地区,第38师驻天津地区,第132师驻河北任丘、河间一带,第132师第1旅及独立28旅驻大名、广平、长垣地区,第143师及独立骑兵第13旅驻于北平以西的平绥铁路沿线,郑大华骑兵第9师驻南苑、固安、易县,特务旅驻南苑(1个团驻北平城内),冀北保安部队和独立第39旅驻黄寺和北苑。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日军在河北战场的部队为中国驻屯军,总兵力约5600人(大致相当于日军1个步兵旅团的规模)。该部队主力位于平、津地区,其中中国驻屯军司令部、中国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第2大队及步兵第2联队(缺第3中队及第3大队)、战车队、骑兵队、炮兵联队、工兵队、通信队、宪兵队、军医院、军仓库等驻扎在天津,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司令部、步兵第1联队、电信所、宪兵分队、军医院分院等驻于北平。除上述主力外,中国驻屯军分遣队在唐山、秦皇岛等地也有分布,具体配置情况为:通州(步兵第1联队的1小队)、丰台(步兵第1联队的第3大队、步兵炮队)、塘沽(步兵第2联队的第3中队)、唐山(步兵第2联队的第7中队)、滦州(步兵第2联队的第8中队)、昌黎(步兵第2联队的1小队)、秦皇岛(步2的1小队)、山海关(步2的第3大队本部、第9中队〈缺1个小队〉)。

为增加进攻力量,截至1937年9月,日军将关东军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混成第2旅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混成第15旅团、朝鲜的第二十师团及其国内的第5、6、10、14、16、108、109师团等部队调入河北,上述部队加上原中国驻屯军及调入河北的航空兵团等部队,兵力“约37万人”。

为便于指挥上述部队的作战,1937年8月14日,日军设立察哈尔派遣兵团,领导关东军派出的独立混成第一、第二、第十五旅团等部队,8月31日,编成华北方面军,统一领导河北省除察哈尔派遣兵团外的日军各部队。华北方面军下辖部队为第1、第2军,直属部队为第5师团、第109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华北方面军直属防空部队、独立攻城重炮兵第1、第2大队、华北方面军通信队、铁道队、直属兵站部队及中国驻屯宪兵队,第1军下辖第6师团、第14师团、第20师团及战车第1、第2大队、独立山炮兵第1、第3联队、野战重炮兵第1、第3联队、独立野战重炮兵第8联队、第1军通信队,第2军所属部队为第10师团、第16师团、第108师团及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第2军通信队。

为增加抗击日军的力量,中国军队增派部队驰援河北战场,截至9月,河北战场有宋哲元的第29军、商震的第32军、万福麟第53军、冯占海的第63军、汤恩伯第13军、卫立煌的第14军等部队,上述部队“总兵力约四十万人”。

上述进入河北战场的部队来自不同地区,分属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等不同派系,为便于统一指挥,协调作战,8月20日,中国划分5个战区,第一战区作战区域为平汉线北段和津浦线北段,不久,根据作战需要,第一战区一分为二,平汉线北段为第一战区,津浦线北段为第六战区。第一战区指挥系统为:战区下辖第2集团军、第14集团军、第20集团军、第53军,第2集团军所属部队为第1军团(第27师、第30师、第31师及独立第44旅)、第3军、第14军、第52军、骑兵第4军及第17师、第47师、第177旅、独立第5旅、独立第46旅、骑兵第14旅,第14集团军统辖部队为第14军、第85师,第20集团军所属部队为第32军。第六战区指挥系统为:战区下辖第1集团军、第12军、第67军、骑兵第3军、第23军,其中第一集团军所属部队为第19军团、第3军团,19军团所属部队为第59军、第77军、第39师及第181师,第3军团所属部队为第40军、第49军。

二、中日双方的作战计划、部署及实施情况

(一)平津地区

1937年7月29日,日本参谋本部制定平津地区日军作战方针为“击败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设法使该地区安定下来”,计划运用为兵力为“大约四个师团为基干(第20师团、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及空军等部队)”,作战指导要点为“尽最大可能打击中国军队……占领平津地区,并策划持久占领”。具体攻击部署为:第20师团及中国驻屯军旅团主力进攻北平南苑,独立混成第11旅团进攻西苑,独立混成第1旅团从沙河镇方向向永定河一线攻击。

1937年7月27日,宋哲元下令设立北平城防司令部,令冯治安为城防司令,统率驻北平地区第37师、骑兵师及特务旅等第29军部队,作战方针为“固守北平”。天津地区中国军队为第29军第38师副师长李文田指挥的第38师手枪团、独立第26旅及天津保安队及武装警察等部队(约5000人),7月28日夜决定次日凌晨向驻天津的日军实施攻击,具体部署为:保安1中队攻取东站,手枪团、独立第26旅一个营、保安第3中队攻占海光寺日军兵营,独立第26旅、保安第2中队攻占天津总站及东局子日军机场。

日军的攻击部署完毕后,于7月28日向南苑、西苑等地展开大规模地攻击。驻守南苑中国守军在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领下,英勇抗击日军的攻击,在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下,伤亡惨重,5000名官兵牺牲,佟麟阁、赵登禹亦先后壮烈殉国,当日下午4时,南苑陷落。南苑、西苑等处陷落后,北平无险可守,城内守军撤离,北平沦陷。

天津战事有一点须注意,7月28日,天津与北平的联系已被日军隔断,当日夜间,第38师副师长约集各部队主官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先发制敌,消灭驻天津的日军。攻击于29日凌晨1时开始,开始时,进展顺利,先后攻占东站、总站,攻打东局子日军机场的部队亦烧毁了日军十余架飞机,但天亮后,形势逆转,日军增援部队在数十门大炮配合下,展开反攻,加之日军数十架飞机的狂轰滥炸,第38师及保安队伤亡惨重,被迫撤离天津,天津沦陷。

从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7月30日北平、天津沦陷,除上述南苑、天津等战斗外,还有廊坊、通县等战斗,中国第29军累计伤亡人数约为2万人以上,日军在7月28、29日两日战斗中伤亡约1200人。

(二)保定—沧州会战

日军发动保定—沧州会战的战略目的为“迅速消灭河北省中部的中国军队”,以获得“结束战局”,为实现上述战略目的,日军的作战方针为“在保定—沧州一线附近努力围歼进入该线及其附近的中国军队,为此,以平汉线地区为主决战方面,预定决战时间大概为10月上旬”,具体的作战部署为:日军华北方面军主力第1军主要用于河北平汉线地区作战,第2军主要用于河北津浦线地区作战。

平、津失陷后,中国军队判定日军将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进攻的重点为华北方面。基于上述判断,中国军队制定了以下战术:“以平汉、津浦两铁路线为纵轴,以防守部队沿两线作纵深、疏散、据点式、多层次配备,以机动部队置于侧翼,相机协力防守部队包围、歼灭进攻日军。”

中国守军作战任务为:第1集团军负责津浦线北段的防御,第2集团军负责平汉线北段的防御,第14集团军担任机动任务。具体作战部署为:第1集团军各部队配置地静海、马厂、固安、霸县、雄县一线,第2集团军一部置于琉璃河、高碑店地区,主力位于房山、保定、徐水地区,第14集团军位于北平以西地区,策应第1、2集团军的作战。

平汉线(保定方面)战事:9月14日,日军第1军第6、14、20师团由北向南向保定以北的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国守军第1军团(第26路军)、第47师、骑兵第10师顽强抵抗,伤亡严重,被迫向保定方向撤退。23日,日军开始攻击保定,中国守军第52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伤亡严重,撤离保定,24日,保定沦陷。25日,平汉线参加保定会战的中国军队全部退至滹沱河南岸,保定及其以北地区全部沦陷于敌手。

此次作战为中日双方在平汉线上的第一次会战,战事激烈,敌我伤亡均重,我方参战兵力约10万人,伤亡约2万余人,日军“直接参加战斗的兵力约八万八千五百名,其中战死一千四百八十八名,负伤约四千名。”

津浦线(沧州方面)战事:9月18日,日军第2军第10师团开始从马厂、青县出发,向沧县攻击前进,中国守军节节抵抗,23日庞炳勋第40军在沧县附近姚官屯阵地与敌展开激战,因伤亡严重,24日被迫撤退,沧县失陷。与此同时,津浦线另一侧的日军第16师团9月23日占领大城,27日占领献县。

津浦线北段的战斗虽为次决战方向,日军的攻击部队亦仅为两个师团,但津浦线广大中国军队忠勇抗击,数日内“伤亡官兵达六七万人”,其激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三)石家庄会战

此次会战,日军的战略目标为“在河北平原一击覆灭敌战斗力”,作战方针为“平汉线日军与津浦沿线方面的(日军)包围相结合,在正定东南方地区歼灭敌人”,作战要领为“在敌人准备进一步退避的情况下,不等准备完毕,即不失时机地在阵地附近围歼之”。

为抗击日军对石家庄地区的攻击,第1战区制定了比较细致的防守计划,计划的具体安排为:“1.商震的第20集团军辖第32军、第53军、第17师、第47师及独立第46旅、骑兵第4军、独立炮兵第6旅一部、独立炮兵第7团,担负陈村(不含)以东沿潭沦河阵地的防守,为右翼军。2.冯钦哉第14军团辖第3军、第38军的教导团、独立炮兵第7团的1个营,担负陈村以西沿溥沦河阵地的防守,为左翼军。3.宋肯堂第141师辖鲍刚第46旅固守正定。4.黄光华第l39师担负石家庄及以北地区的防御。5.吴克仁第67军辖第89、第107、第108师,担负新河及南宫之守备。骑兵第3军在深泽,第53军在安平、饶阳地区防守。”

10月6日,日军第6、14、20师团并列沿平汉线及其两侧由北向南攻击前进,8日日军攻击正定,正定守军第32军第14师奋勇抵抗,战况异常激烈,日军第6师团以加农榴弹炮、山炮猛烈轰击中国守军,中国守军伤亡奇重,被迫撤离正定,正定沦陷。

正定沦陷后,第一战区为确保实力,将参加石家庄会战的主力部队转移至石家庄以南、以西地区,10月10日,日军第14师团占领石家庄。

石家庄会战结束后,河北省境内的中国军队一部分进入山西省,一部分撤至冀南与豫北地区,直至年底,撤至冀南与豫北的部队在上述地区与日军形成对峙。

三、结 论

以往人们对1937年河北抗日战场多从抗战准备不足、内部派系矛盾、败退太快等处着眼批评中国军队,无疑,这种批评是事实,但是,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过多关注这些方面会忽视问题的其他方面。除了上述人们的批评外,中国军队还有一些值得称道的方面,例如多数部队对装备上处于优势日军的顽强抵抗及英勇牺牲,如10月6日,日军猛攻滹沱河东长寿阵地,该阵地中国守军独立第46旅鲍刚部“苦战一昼夜,牺牲殆尽”。另外,中国根据作战区域,划分战区,统一指挥全国军队的对日作战,这种作战体系一直持久到抗战结束,此对抗战胜利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37年日军攻占平津后,为解除平汉线南进决战主力部队的侧后威胁,先对平绥线东段发动攻击,攻占了南口、张家口等平绥线东段的要点,保障了平汉线日军西侧后安全,除此以外,日军在平汉线的东侧津浦线也配备相当部队,上述部队与平汉线日军主力相互呼应,对中国守军展开钳形攻击。另外,在平津、保定、沧州等会战中,日军的迂回战术也收到了不少效果,往往逼得中国军队连连后退。日军按照上述战术实施攻击,在数日攻占平津地区,短时期内攻占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从这一点来看,日军在战术上是成功的, 纵观1937年中日双方军队作战情况,中国军队的一路败退,日军沿平汉线、津浦线由北向南攻击,一路上攻城略地,连连得胜,数日内攻占平津,到1937年年底,将中国军队逐出河北,从而占领河北大部分的地方。日军在河北战场上虽然取得一连串的战斗胜利,但其大战略目的,即“至多3个月即可迫使中国投降”却没能实现,中国军队虽然伤亡严重,但避免了劣势方在抵抗优势敌人攻击时的主要危险,即“被敌人迂回和遭到包围攻击,因而陷入非常不利的处境”,从而在战争初期的抵抗中保存了有生力量,实现了弱国对强国的持久抗战的战略目标。一言以蔽之,1937年河北抗日战场的战局特点是:日军胜而不赢(赢得战争),中国军队败而不输(输掉战争),这种开局特点为决定中日两国命运的这场战争的走向乃至最终结局均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师团集团军河北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历史结局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各部队最终下场如何
梁丛
孙婷婷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二战时期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揭秘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