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章才 曹洪滔
(1.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37;2.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从而揭开了思政课一体化研究的序幕。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在当前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嵌入思政课,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驱力,进而使从“学思政知识”升华为“信共产主义”的必然抉择。因此,如何顺利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嵌入思政课,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体化是指,多个相对独立的元素通过某种结构形式而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各负其责并相互有机衔接,以实现功能的最大化。思政课一体化则是指,以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为指针,把不同学段、不同内容的思政课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最大成效。
1.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把知识变为信仰的“铸魂”工程,所以它是一个长期精雕细刻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三大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知识基础、思维模式和人格养成现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实践到理论循环上升的规律来组织和设置教学内容,使各学段思政课成为相互契合的有机统一体,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思政课的“铸魂”功能。
2.解决思政课教学现实问题的需要
目前仍然有一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课是“水课”,即照本宣科、自说自话、空洞说教,重理论灌输轻政治引导,重知识灌输轻价值引领,重知识传递轻情感培养,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等现象。这必然会导致政治和理论脱节、知识和价值脱节、理论和实践脱节、课内课外脱节。这就需要直面问题,完善思政课的教学形式。
3.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需要
我国的思政课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的“三观”、理想信念、个人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良好个人品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史教育、法治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也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学生,都是在互联网中长大的,他们普遍早熟、早慧,同时表现欲强、自我中心、叛逆性强、忍耐力差,而且每隔5 年左右就会产生“代沟”,这就意味着每隔五年左右,同一学段的学生的既有知识体系就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在思政课课程设置时,在考虑同一学段、不同学段的科学性、协调性和一体化的同时,还要随着学生知识体系的变动而不断一体化更新。
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所创造并保存下来的一种物质与精神形态共存的特殊宝贵资源。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
红色文化是具体时空的存在物,即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在特定地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系列共产党先进人物,以及由这些先进人物所领导的一系列光辉事迹中展现出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优异品质,而在这特定地域形成的红色文化就是地方红色文化。不同地方红色文化因其地域、人物、事迹不同,往往用不同的名字来命名。比如南路革命精神、鹤地水库精神、焦裕禄精神、东深供水工程精神等。
粤西地方红色文化,则是指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所体现出来“胸怀理想、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尚义包容”精神。在南路革命时期,粤西红色文化表现在,以黄学增为首的,包括钟竹筠、黄学新、黄学伦、陈均达、关泽恩、杨枝水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开拓进取,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夯实基层;艰苦卓绝,信念坚定”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粤西红色文化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建库开河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粤西红色文化则表现为当代粤西人的“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开放兼容、勇立潮头”精神。
1.保护并弘扬地方红色文化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很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略了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年代久远、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影响范围不广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这也导致物质形态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不断破败甚至消失,精神形态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随着当事人、见证人的辞世而被淹没。比如南路革命领袖黄学增。1960 年2 月10 日,周恩来总理到湛江视察工作时,特别向湛江地委领导介绍了黄学增的革命事迹并提出:“湛江有个黄学增……你们知道这件事吗?他家里现在还有什么人?生活过得怎么样?”。
挖掘、整理并弘扬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既是对那些为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最好的纪念,又可以为思政课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
2.丰富思政课程内容的需要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旨,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感兴趣、明大局、动真情、拓视野、育人格、能创新”的“金课”,是思政课不断改革的内驱力。但多年的思政课改革,仍然没有摆脱让学生“能看懂、太缥缈、无兴趣、有抵触、不想学”的囧境。
首先,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用“红色史实”来说话,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笔者在东北大学这类“九八五”工程院校讲过思政课,也在岭南师范学院这类普通本科院校和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这类高职高专讲授过思政课。笔者发现,几乎所有水平的大学中,红色故事远比纯粹思政理论更能够激发新时代大学生们的兴趣和思考。
其次,把学生家乡,包括乡县市,甚至省域范围内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比省域范围外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依照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人是以“我”为中心,以血缘、地缘、地位和知识文化为视域,划定不同的圈子,越是靠近“我”,越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和兴趣。依照常州大学的张菊香教授的观点,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红色文化具有地域性,因而不同地域的红色基因在葆有中国革命整体精神气质的同时,有着各自的独特性,更能得到本地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比如,1958年动工的粤西“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整个运河工程有6 条总主渠,总长277 公里,还有干渠以及干渠以下的各级渠道共4000 多条,全长5000多公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人参加了这次大规模建设活动。在粤西的大中小学,讲授青年运河工程以及工程建设中体现的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担当,比起新中国“万人治理淮河”,更能激起粤西学生的兴趣、自豪感和自信心,这就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顺利融入思政课堂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3.落实思政实践教学的必然选择
2005 年,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提出,思政课要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可以说,实践是学生体会、揣摩思想政治理论,进而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落实思政实践教学,最好的选择就是学习考察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因为,地方红色文化更加“接地气”,差序格局的惯习让学生有一种属地自豪感,从而乐意去追寻、探索,也许能够发现有自己的先人参加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呢。比如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几乎粤西每个乡镇都有青年劳动者积极主动参加这一历史伟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地方红色文化分布广,便于学生去实地调查。粤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红色文化资源,这就为各级学校落实思政实践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湛江、茂名和阳江三市的红色文化资源超过2000 多处,比如怀乡起义指挥部、徐闻县墩尾革命纪念馆、石角镇山底红色教育基地、硇洲岛渡海战役渡口、电白县农民协会遗址、阳春市岗美镇潭簕红色展馆、电白观珠葛山村、遂溪马六良村、徐闻海乡村、阳春市春湾镇高村等。通过教师考察后讲解、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就近邀请红色文化亲历者、管理者入校讲解等,就可以有效落实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整合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疏漏,地方党史记载、个人回忆录和有关材料整理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材料漏掉、佐证困难,会有很多相互矛盾,甚至会出现错误。这就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在一个统一的权威领导下,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考证并使之体系化。特别是对有争议的史实,跨越地市、省市或者有区域管辖权变更的相关史实,比如南路革命军的黄学新同志,据湛江地委党史办、遂溪县党史办和北海市委党史办1983 年6 月联合编辑的《北海文史》记载,“乐民农军决定派陈光礼、黄学新秘密乘船前往北部湾上的斜阳岛暂避并继续战斗”,但是2011 年的《遂溪县地方史》在斜阳岛革命时期的内容中对此事只字未提。那么,黄学新有没有参与斜阳岛前期革命工作?在其中起到多大作用?所有这些问题实事求是地解决,既是对历史和当事人的尊重,又是对红色文化精髓的弘扬和传承。这就需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和证伪,并使之系统化,从而为地方红色文化一体化融入思政课堂奠定坚实的无争议的基础。
首先,总体而言,对于地方红色文化一体化融入思政课的研究比较少。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19 年“3·18 讲话”之后,我国学者对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蓬勃兴起。2019 年,在知网可查的专门研究思政课一体化的文章有30 篇,2020 年有150 篇,2021 年3 月底,共有274 篇。但是,专门研究以地方红色文化一体化融入思政课的文章,尚未在知网上查到。也就是说,目前而言,这里还是研究的空白领域。
其次,地方红色文化一体化融入思政课的探索,急需一个统帅。目前在知网上可查到的,专门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内的研究,有131 篇;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的文章只有8 篇;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思政课的文章数量是0。这些统计数据表明,在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研究方面仍然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和支持,使得在这方面的研究厚薄不同,甚至某些学段出现研究空白。
随着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地方红色文化研究成果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教师会选择一些地方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内外教学之中,但实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一是因为,地方红色文化对思政课的融入缺少一体化的指挥和协调机制,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基础的研究严重不足,不能形成一体化的培养方案,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文化的嵌入是随机的,甚至是会出现在主观偏见下对事实的扭曲,且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整堂课的逻辑性,使红色文化的嵌入反而削弱了课堂教学整体性。二是因为,有的思政课教师单打独斗,在进行地方红色文化的嵌入时缺乏一体化的支持,不能通过文学创作、动画、情景剧、数字传媒、VR 情景体验等手段进行立体化多样化表达。所以,他们只能进行简单的解读和材料的转述,最多搞一些图片,结果把有血有肉的地方红色文化讲得索然无味。
地方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区域范围内理论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社会科学规划,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监督、管理和协调区域范围内的新闻宣传,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县网络新闻宣传。
第一,以地方党委宣传部为依托,以文物局、党史研究室、方志办、文物保护协会、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红色文化保护协会和红色文化爱好者为主体,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调研、挖掘、抢救、保护,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基础上,把地方的红色文化丰富为以实践为基础的血肉饱满的系统的红色文化资源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立体旅游开发,使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和经济价值。
第二,以地方党委宣传部为政治把关人,以地方党史研究室、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研究机构为第一把关人,对入库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政治审核。特别对于有争议的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将红色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方法来对待历史人物。
教育教材管理机构包括国务院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教材局、教育部思政司、国家及各省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等,这些机构主要负责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制定教育教材编制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选定教育教材的结构、重点和内容统一性,把握教育教材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第一,由教育管理机构,依教育部2001 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各省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对应管理细则为基本标准,拟定地方红色文化入思政课堂统一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难度系数、实践方法和主要途径。
第二,由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联合地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名师,以学段适应性和学段间连续性为切入点,对已经搜集、整理好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在系统研究《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和大中小学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切入点、契合点,以一体化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系统地、恰当地嵌入思政课,进一步完善思政育人的完整体系。
第三,为确保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系统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就需要依据教育部于2019 年12 月颁发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由国家教材委员会、教育部教材局或省级教材对已经整合好并分段设定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是否属于适用,以及相关资源及教育手段是否配套。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科学技术联合会,是各级党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它的范围涵盖工学、农学、医学、理学、法学、教育、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同时也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的业务指导者和行业管理者。
首先,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社联科协、社会组织和企业四位一体,共担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重任。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既涉及政治立场政治方向问题,又涉及资金问题,还涉及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统合,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进行艺术升华,所以这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系统工程。四位一体既可以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可靠性,还可以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加充裕的资金来源。
其次,由地方社联和科协牵头,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力资源,立体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通过文学创作、主题文化、情景剧、电视剧、电影、短视频和书法、绘画、音乐、数字传媒、动漫设计、VR 情景体验等方式为红色文化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
最后,在立体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立体开发。以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创新产品为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在坚持绿色和红色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红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力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通过红色旅游业又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唱响主旋律,增强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由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牵头组织以确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的政治方向,以教育、教材管理机构为依托以协调推进地方红色文化一体化融入思政课的方式方法设计和研究,以地方社联、科协为依托以探索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立体化表达,我们就可以顺利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融入思政课,从而放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驱力,把“学思政知识”升华为“信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