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与荣耀》:寻找与告别的结构色彩

2021-11-13 01:46常乐怡
散文百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戏中戏荣耀客体

常乐怡

华南师范大学

还是熟悉的戏中戏表现手法,还是熟悉的波普艺术美学风格和后现代主义大胆奔放的题材,在经历《欲望法则》、《不良教育》的爆炸撕裂与反转狂欢后,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终于选择直面自身,自传式影片《痛苦与荣耀》展现给观众的是一名迟暮的导演借助海洛因和病痛给予的幻觉,以多年后的叙述视角平静回望过去,与人生经历中的人和事握手言和的故事。

对比阿莫多瓦前期的电影,本片剧情显然平稳许多。在背部疼痛、偏头痛、喉咙肿痛等多种疾病缠身和精神焦虑不安的双重折磨下,萨尔瓦在与决裂多年的好友阿尔贝托几次见面中,凭借毒品海洛因和疼痛制造的身体破坏打开回忆之门。过去戴上时空滤镜,使片中解构主义处理并不明显,夸饰紧绷的情节被画外音、长镜头降解,而我们仍能从主角萨尔瓦创作的剧本人物,和其好友、初恋情人的只言片语中窥见如今这位孑然一身、安静得有些沉默的导演,曾是与同性恋人大胆相爱、幻想在旅行中帮助恋人用爱逃离毒品,有着异装癖的疯狂青年。

影片中,“寻找”主题意味深长。得天独厚在唱诗班中独领风骚的童年、在日光照射的地洞中措不及防被情欲击溃理智的初恋、青年时代爱而不得现实击溃幻想的第二次恋爱、颠沛流离中相依为命一生的母亲,闪回形成的交叉式叙述链条互相补充解释,四个看似难以逾越的平行时空在近结尾处以戏中戏形式完成闭合。短短两个多小时传达出萨尔瓦强烈的内心挣扎、崩溃与修复。心理动力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寻求客体,关注外部客体对于建立内部心理的影响,从而形成内在客体关系。童年和青年爱而不得的经历塑造了萨尔瓦内敛、积极的外在客体和反叛、对抗的内在客体,为日后埋下伏笔。内在客体关系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被内化的人际关系,包括伤害性的客体、被伤害的自体,以及相伴的强烈情感三部分。影片中,因年龄增长带来的身体多重痛苦体验最终成为萨尔瓦负面情绪暴发的导火索,精神焦虑成为最后一根稻草,现实生活中由自身与他人共同引起的个体受挫程度高于自体承受范围,由此引发内在客体关系活化,导致萨尔瓦外在抵抗行为、内在悲观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他与阿尔贝托、梅赛德斯的关系甚至达到一触即发的紧绷地步,而不管在任何时候,正如他所说,“内心的孤独如影随形”。人生阅历的增加似乎并未弥补童年、青年时期的遗憾与创伤,在以阿尔贝托为代表的精神缓解和以梅赛德斯为代表的现实引导下,作为导演的他尝试通过编导戏剧进行排解,而事实上,两方纾解极大程度缓解了其精神不安与焦虑。

戏中戏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心理咨询师角色。萨尔瓦抱着隐秘决然的心思把自我客体化,将以遗憾失败的恋爱经历为主的青年生涯编成剧作,放置于被观看和被评价的情境中。主角阿尔贝托身陷其中,眼含热泪地喊出:“我祈祷着我影片中的主人公们不要消逝,但是徒劳无功。”对自体期望的察觉引起共鸣,念念不忘亦有了回响。最后,他与曾经的恋人畅谈过去,与母亲平安喜乐过完一生,与画展中年幼的时光不期而遇,每个故事都有相对圆满、让人释然的结局。“寻找”得到满足,灵魂得到暂且安憩,影片内涵得以凸显:人生就是痛苦与荣耀交接的过程,男主角走出迷茫堕落,重新拥抱热爱一生的事业。

《痛苦与荣耀》的美学意义不仅在于其复杂严谨的叙事结构,还在于丰富的色彩语言,西班牙人对绚丽色彩的热爱在影片中可见一斑。导演大胆而肆意地使用对比,色彩渲染贯穿始终,从如班杂颜料瓶翻倒的油墨卡片式序幕开始,在影片人员介绍中在外围提取多种主色调填补空缺。片中,从人物服装到墙上壁画,从戏剧演出到家庭场景,一抹热烈的鲜红贯穿其中,视感夸张的波普风一以贯之,悠扬与舒缓共舞的大提琴、跳跃与灵动相伴的钢琴、轻柔与激昂交错的小提琴相互配合,跌宕起伏的音乐点缀全程,在视听结合的虚幻中构筑记忆中的真实世界。在阿尔贝托家的庭院中,在绿意盎然的遮掩下,以白粉为引,纯白的回忆仿佛蒙上纱雾,缓缓展开。童年的唱诗班,年少的萌动,青年的热恋,像满庭绿意的一抹橙红,既是遥远,又是热闹;既是平静,又是躁动。

影片以彩色拼接病痛,科幻迷离的透视镜头,对年迈疾病缠身的描述形式为科学中夹杂浪漫。红白两色运用巧妙,描绘初恋的诗意话剧中大片的红色布景,松弛有度的自白恰如其分地讲述着当年内心的热烈、渴望、激情。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童年懵懂的漂泊不定,是偏远山村的暗黄阴沉,而地洞中明快大胆的亮白、直泻而下的阳光,表现的是泥瓦匠的出现为那一时期增添的亮色。正是这一抹与人们对地洞的固有印象截然相反的亮色,令痛苦和荣耀尚未加身的萨尔瓦在记忆深处封存了一个轻快美好的童年。

值得一提的是,《痛苦与荣耀》仍是同性题材的电影,但本片不再如《欲望法则》般追求爆裂的荷尔蒙、直露的情欲,也不再对性、暴力、犯罪进行夸张戏谑地描写,而是转为含蓄内敛甚至趋向纯净洁白,与世间所有平凡爱情无异,无论是年少懵懂时期蓝天白云背景下带来性萌动的泥瓦匠,还是两个中年男人三十年后重逢时热烈的告别之吻,都没有给人带来丝毫违和感和不适,反而让情节更加顺理成章。

谁说迷茫与痛苦是少年的专利,谁说寻找与告别是青春的主题,一辈子如电影,当人生倒计时的钟声敲响时,虽迟暮,却不缺少斑斓。

猜你喜欢
戏中戏荣耀客体
“戏中戏” 里的爱情
荣耀
荣耀
荣耀Play 4 Pro LOGO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一半戏梦,一半现实——探析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戏中戏”
像风一样穿过,荣耀又落寞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