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
近两年,文化消费多样化发展拉动文化消费提质升级。以网络视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消费独树一帜,在助推文化产业发展转型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国内消费市场广阔,新形势下掌握文化消费领域的关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占领市场新高地,找到制胜关键和有力砝码成为重要课题。以网络视频平台为主的丰富精神文化内容的提供者,面对文化需求愈加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如何继续刺激网络视频消费,如何开拓市场塑造新的消费潮流并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网络视频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在增添年轻基因的同时强化作品内涵,布局品牌战略,平台商业模式愈加成熟。2021 年2 月22 日,优酷独家播出《山河令》,不久就实现了流量和口碑的双丰收。没有爆款IP 资源的加持,《山河令》凭借其独特新颖的“新武侠风”冲出了国门,剧中所展露的国风审美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观众。本文以优酷的《山河令》为例,探析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自制剧如何满足市场所需,降低“文化折扣”,以年轻人青睐的角度解读中国武侠文化,引领国风审美潮流。
所谓网络自制剧,即以网络媒体为传播媒介,以互联网用户为受众,由视频门户网站和出资方自主投资拍摄制作,参考传统电视剧的制作形式和方法,具有与受众高度互动性的新型剧集(刘静涵,2019)。2014 年被称为“网络自制剧元年”,这一年网络自制剧呈井喷式发展态势,但其质量良莠不齐。张超然在文章《我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弊端以及未来前景》中阐述了网络自制剧存在剧情抄袭、题材单一、同质化等问题(刘静涵,2019)。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及相关管理部门严格管控注水剧,对网络自制剧规划立项、成片审查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引导精品化网络剧的创作生产,促进网络自制剧的健康快速发展。
“优质剧集之所以能够形成喷涌态势,关键之处在于网生内容创作者愈发重视在内容生产中借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找寻与时代精神接洽的美学支点。”(戴硕,2020)全球化背景下,网络自制剧作为网络视频平台未来发展的重点,想要异军突起,就不能画地为牢,而要寻求过去与现在审美的共同点。《山河令》融合武侠文化,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优秀文化元素的传播,但归根结底,这部影视作品“出圈”的最核心的原因仍然是优质内容和情感共鸣。自2020 年以来,网络视频平台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打造具有深刻艺术意蕴的自制剧,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网络语境下的共通性与差异化联结,强化类型及定位,满足观众的观剧需求,塑造新的消费潮流。2021 年优酷独播的《山河令》有意识地对武侠文化进行重新解读,传递新武侠精神,创造属于当下年轻人的国风审美,体现武侠的美学价值。
《山河令》改编自Priest 所著小说《天涯客》,两个主角周子舒和温客行“一正一邪”。一个好的网络自制剧想要达到“封神”甚至“出海”的效果,首先要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然后要达到视听的双重艺术审美,观众才会被吸引并且愿意为其买单。
从武侠剧角度来看,《山河令》从故事背景到人物门派,再到江湖情谊,其核心更加突出两个人如何温暖彼此,相互救赎。它缔造了一个属于温周的平行世界,每个人如饥似渴又沉醉其中,甚至在这场故事里,喜爱《山河令》的观众也在完成自我和解与自我救赎。从故事内核来讲,《山河令》的改编更加突出侠士之间的惺惺相惜,山庄、鬼谷、武林各大门派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且都可以自圆其说。所以,无论是新武侠风还是江湖感的体现都重在描绘令人动容和向往的情谊。新武侠风的成功,体现了相互治愈的多元感情,也是武侠剧回归情感本位,延续“侠”的味道,拓展情感的多元化表达,讲好一个知己故事的成功。
除了故事内核之外,内容信道想要表达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那么视听效果就要有一定的水平。《山河令》能够代表新武侠,在于其把这样一个好的故事内核表达得十分完整,甚至在合适的时候进行“留白”。
从视觉画面上来说,《山河令》很多镜头语言是非常符合国风美学的。这也是“出圈”非常重要的一点,文化自信的“点”不一定要打得实实在在,让中国古风适宜的构图缓缓流动,自然而然地吸引海外观众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画面构图其实也是如此。《山河令》的画面充分体现了黄金分割、几何线条、平衡对称、动静结合、剪影光影等,其中很多画面运用的都是中华传统美学的“留白”,甚至很多经典的镜头例如湖面打斗的剪影都蕴含意境美,这是一种只属于中国传统的“不浮于表面,深入骨髓”的美。
听觉方面也是如此。《山河令》也适配了很多非常标准的古风曲,例如《无题》,使用了横笛、古筝等中国传统乐器,曲调、歌词都有古韵,在剧中高潮时也发挥了情感递进、剧情推进的作用。配乐、演员演绎、画面镜头组合在一起时,乐景衬哀情也好,哀景衬乐情也罢,观众们能感受到此时此刻导演想要达到的情感共鸣,这是可以跨越任何文化障碍的。当然,一部剧的成功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如演员的演技、编剧的深厚文笔、导演的镜头调度等。“新武侠”只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要让观众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美国社会学者兰德尔·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中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该理论强调“小范围内的即时即地发生的面对面互动”。(邓昕,2020)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即互动仪式。观众在追剧中投入自己的情感,甚至在网络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使海内外观众在观看《山河令》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山人”群体成员得到充分的身份认同感。粉丝在参与互动中得到情感能量,这让双方得到了共同的情感或体验。
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除了内容精良,感情上一定要引起观众的共鸣。有许多《山河令》的粉丝在追剧过程中对剧中的名场面、个性人物进行二次创作。借助观众对金庸、古龙的武侠情怀,制片人选取不同的元素对具体情节进行呈现,观众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对影像符号进行解读。观众对情节与细节产生的情感共鸣,实质上就是对自制剧内容解码的结果。例如,剧中经典的晒太阳的片段,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没有太阳或者阳光的镜头,甚至主角并不是被太阳直射的,但观众却可以明确感受到温暖。因为这个俯拍拉远的镜头本身就是“太阳视角”,导演用很巧妙的镜头语言来描述“晒太阳”的桥段,让观众感受到阳光温暖,岁月静好。对名场面进行二次创作的作品,如同人漫画,仍然契合剧中温周二人想要做天涯浪客,无拘无束自由洒脱的个性。二次创作这种行为也极大地调动了粉丝们的热情。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粉丝们的创作是这场高关注度互动仪式中的情感纽带,符号被快速带入情境并传播。
《山河令》开播不久,主流媒体、自媒体以及不同国家的粉丝在公共媒体平台的安利发声,成功地将这部国内自制剧输送到了海外,并让《山河令》在各社交平台的舆论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在优酷播出大结局的那一天,主创人员纷纷发微博向自己的角色进行告别。这是对于角色的尊重,对这部剧剧迷的尊重,对所有粉丝的正向反馈。即使海外平台播放的进度有所延迟,但是海外粉丝也能感受到演员对于角色、粉丝的尊重。剧集结束后,主创人员在2021 年5 月3 日、4 日举办了“生来知己”《山河令》主题演唱会。演唱会期间,不论是主创人员与观众,还是观众与粉丝之间的交流、欢笑与哭泣,这些情绪在彼此的互动中被卷入、扩散,甚至形成了“情感场”。也正是这样的售后热度以及剧迷们炙热的反应,让剧情的不完美在现实中有了可以完美结局的机会。此后,相关主演的活动仍然热度不减,消费文化跟随作品展现了新形势。
一部剧的成功离不开主创人员与粉丝之间相互成就。当粉丝带着“这样的一个武侠世界一定真实存在过”的信念感去感受的时候,这部剧就已经成功了。海外粉丝们也许无法理解武侠世界的一招一式,但一定可以感受敢爱敢恨、有血有肉的“中国江湖”。除了国风主题演唱会,官方还引入棉花娃娃等周边,粉丝购买意愿强烈,又刺激了新的文化消费潮流。
网络自制剧甚至成为了文化自信的“利器”。《山河令》在YouTube 平台开播不久,其播放量已经突破了5000 万,并登上了全球热门剧集榜单。总之,不管是在中国美学的追求上,还是在中国文化的表达上,作为新武侠题材的网络自制剧《山河令》超越了很多相同题材的武侠剧。它既延续了很多历史武侠题材影视剧对影像的精致审美,又追求中国文化内涵的高度。这让这部剧契合了武侠氛围,又彰显着年轻人对国风审美的要求,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展现中国文艺形象气度,走向国际的语境,《山河令》无疑是一个值得分析的典型案例。中国的网络自制剧想要走向海外,必须要有过硬的内容与制作,在这个基础上把年轻人的审美与中国文化交融在一起,才有可能缔造一部优秀剧集,由此才会刺激文化产业新消费趋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