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演奏艺术探微

2021-11-13 00:26:09张筱敏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艺术美竹笛神韵

张筱敏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早在石器时代,竹笛就已经被应用于演奏和信息传递领域,经过了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后,又衍生出了八孔笛,十一孔笛等多种类型,实现了民族特色与现代元素的深度结合,并且也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了鲜明的作用。在这里,竹笛演奏本身就蕴含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具有很大的艺术研究价值和鉴赏价值,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演奏者和文化工作人员才应当提高对主题表演艺术的关注和重视,要让竹笛的艺术价值和演奏价值完整地展现出来。

一、分析竹笛演奏艺术美的相关内容

竹笛是吹奏乐器的重要分支,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和艺术性特点,多年以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竹笛演奏的本质也是音乐艺术美展现的重要体现,能够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在这里,竹笛演奏的艺术价值结合了内容美与形式美,依靠特定的演奏主题展现出来,这也就意味着,竹笛演奏的美学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客观性主要指的是,竹笛艺术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现实生活,是对自然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主观性主要指的是,竹笛演奏艺术的认识,受到个体主观情绪的影响,也受制于世界观,价值观和艺术审美的制约,不同的演奏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展露出不同的特色和审美观点。

同时,竹笛演奏的艺术美具有十分丰富的层次,在形式上也多姿多彩,艺术本身的传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化。近些年来,群众的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高,对主题演奏艺术的审美需求也更加严格,这一态势也推动了中国竹笛艺术的迅速扩散,许多优秀的作品应运而生。这些作品在竹笛的引导下,也展露出了层次分明,情感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美感。具体来讲,竹笛演奏的艺术美包括情感美、神韵美、音色美、技巧美、风格美、意境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二、分析竹笛演奏艺术美的具体内容

竹笛艺术已经拥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所以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果和进步,艺术家在无数次的实践和历练中拓展了竹笛演奏的渠道,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民族音乐以更加鲜明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一)情感美

音乐本身就可以传递出特定的情感取向和思想,人们的各种情感都可以借助音乐这一途径表达出来。在许多戏曲和剧种中,为了传递特定的思想和情绪,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顺利发展,竹笛演奏也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优秀的作品也与竹笛演奏的艺术效果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竹笛演奏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出作品深厚的文学内涵,让观众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艺术表现方式来讲,竹笛艺术的情感美要更加独特且婉转。

(二)神韵美

由于竹笛的演奏具有旋律线单声部的特征,所以也可以针对特定的景物作出详细的传达表现出景物的神韵和风骨,这也与一些古典诗歌存在相通之处。例如,北宋著名诗人林逋就在其著名的七律诗《山园小梅》中写道:“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就是用诗句来表达出梅花的神韵。而著名的古曲《梅花三弄》也利用竹笛演奏,为听众描绘出了梅花傲雪图,传递了梅花清雅高洁的神韵,也向听众展现出了一副不畏风霜,迎春绽放的傲然姿态,传递了无法言说的神韵之美。在这里,竹笛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塑造氛围,抒发情感,创造出独特的神韵。

(三)音色美

竹笛的音色涉及到主体的自然属性,竹笛本身就取材于植物,经过长期的演变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势。在这里,竹笛的原材料就是竹子,发出的声音清脆丰富,所以可以展现出独特的音色美。而且,笛膜贴于竹笛的膜孔之上,气流通过吹孔进入竹笛内,让声音更加具有穿透力,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穿云裂石之感。这两个因素都让竹笛演奏的音乐美变得更加独特清丽,在竹管和笛膜的共振下,竹笛发出来的声音也十分悠扬婉转、富有张力、圆润流畅、清脆动人。

(四)技巧美

竹笛演奏的技巧没能够鲜明地反映出艺术家的吹奏技巧和演奏水平,通过气、手指、唇部、舌头的相互结合,呈现出更加完美的演奏效果。同时,北派梆笛的吐、滑、垛、花,南派曲笛的颤、叠、赠、打都是对技巧的灵活运用,也反映出了不同地域在演奏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特色。虽然不同的技术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要想真正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就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展现出作品的风格和韵味,展现出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

(五)意境美

在竹笛演奏的时候,画面会随着乐曲的展开而不断显现,乐曲描绘的诗情画意,创造艺术想象的空间和平台。换句话讲,竹笛演奏的意境美,就是曲中有画,有诗,有情,有思飘云物外,诗入画图中的感觉。竹笛演奏的意境美就是情景交融,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想象。

(六)风格美

我国本身就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艺术发展都存在区别,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所以竹笛演奏艺术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在这里,竹笛演奏的风格美,主要指的是艺术家可以根据不同的乐曲,选择相应的演奏技巧来呈现出作品的价值和内涵。竹笛艺术发展中,衍生的不同流派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和差异,南派更加清秀,具有婉约典雅和纯净优美的特点,北派更加豪迈粗放,十分热烈欢快,而且刚劲有力。同时,不同个性的艺术家在演奏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不同风味,也可以体现出乐曲的风格美,展现出乐曲的不同高度和不同层次。

三、分析实现竹笛演奏艺术美的方法和措施

(一)把握演奏技巧和手段

竹笛演奏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这一乐器的构造相对简单,但如果演奏者的基本功不扎实,那么曲子的表演也会大打折扣,这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竹笛演奏技术的运用,要实现气、舌、指这几个部分的相互协调。由于竹笛本身就是吹管乐器,所以对气息的扎实程度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演奏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气息训练,从呼吸方式入手,借鉴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学习专业的呼吸方法,例如声乐里面常用的狗喘气,就可以提高丹田的爆发力和持久力。同时,演奏者也必须要保证每天至少半个小时的长音练习,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要保证气息吞吐的质量,在音色通透明亮的基础上,酌情加拍。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先生认为,舌头在笛子演奏中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很多情况下,吐音的运用可以激发出竹笛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即便是传统的竹笛教学,也包含了吐音和花舌等不同类型的舌头运用技巧。吐音的练习要根据乐曲风格的不同有所调整,演奏者在练习音头的时候,应当控制舌尖连续弹吐的力度,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但值得注意的是,的确有一些张力过大的曲子,对力度的要求十分之高,需要演奏者展露出颗粒性很强的吐音,所以,演奏者也需要针对吐音力度的不同,接受专门的训练,积累经验和教训。除此之外,竹笛的演奏也离不开手指的灵活控制,演奏者应当保证自己手指的协调和灵活,要根据作品的时长有条不紊地控制手指,并保证各个手指之间的独立性。

(二)钻研乐曲的韵律和节奏

虽然学习竹笛演奏的人不少,但真正有所建树的却十分稀缺,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忽略了对韵律和节奏的把控,其自身的音韵感有所稀缺。竹笛本身就是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所以最终的演奏目的是为了给观众传递音韵之美。这也就说明,仅仅具备强大的演奏技巧是不足够的,演奏者还需要传递出竹笛作品的神韵,这样才能够真正切合曲子的内涵,引发听众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用乐器创造更加传神的情景,带给听众真正意义上的听觉盛宴。在这里,演奏者应当钻研曲目的内涵,分析曲目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挖掘曲目的底蕴,并在演奏的过程中保证自身情绪的平稳,用理性的状态,感性地诠释音乐,让音符更加具体和形象。

(三)融入真实情感

音乐本质上也是情感表达的鲜明途径,著名钢琴家阿劳曾经说过,传递是困难的,并不应当是有意识的目的,而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说,演奏者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灌输自身的情感,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让听众感受到乐曲的美妙之处。在这里,演奏者必须要尝试与乐曲产生情感上的连接,仔细体会曲目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并将其彻底理解消化,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耳朵。再加上,竹笛的音色本身就是清脆自然的,要想展现出作品的感染力和渲染力,演奏者就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保证最佳的情绪状态,把自己的思想带入到曲目当中,根据乐曲风格和基调的不同调整演奏风格,赋予音乐作品鲜活的灵魂,让听众可以近距离感受到魅力和价值,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竹笛演奏艺术美感的表达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策,也是提高民族文化地位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技巧的训练,韵律和节奏的掌握,情感的融入这三个角度,论述了竹笛演奏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竹笛演奏自身的特点,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演奏者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演奏者也应当提高自身的文艺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夯实自身的基本功。

猜你喜欢
艺术美竹笛神韵
清远冲淡 神韵天然
中华诗词(2022年12期)2022-07-31 02:45:40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My Mother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6:24
我的坚守
墨舞神韵
中国工人(2017年11期)2017-12-11 10:13:20
竹笛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金色年华(2017年11期)2017-07-18 11:08:43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