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新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的变革,核心综合素养的理念诞生。当前的背景下,核心综合素养在各个学科中的内容都不一样,而其中与核心综合素养结合最为密切的学科当属《道德和法治》。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发展,知识是次要的。小学这个重要的时期是培育学生核心综合素养的最好阶段,所以老师要注重“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授课。道德和法治是一个与德育有关的课程,此课程承担着要培育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责任,从而达到促使学生不断发展的授课目标。因此,核心综合素养下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授课环节的德育融入显得非常重要和突出,需要的是老师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授课手段。
关键词:核心综合素养;小学道德和法治;德育融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165
引言
道德和法治的教学是小学中的基础,但也是不能缺少的内容。道德和法治的授课工作在融入德育和核心综合素养的理念下更加顺利的进行,上课的环节也会更加高效。然而道德和法治的授课内容有许多,虽然它包括的大多都是可能会发生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但是由于学生们的自身经验不够,所以上课时的“纯课本式”的授课模式已经不再支持当前的学习。现在小学的学生是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经过道德和法治与德育相结合的授课,能够让学生得到核心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为学生的未来创造一条良好的道路。本文就核心综合素养下的小学道德和法治授课中结合德育的授课策略进行探索,希望能为其他老师进行思路的改变提供一些帮助。
一、道德和法治授课中渗透德育的理论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内容大大改变了传统学科比较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式和知识体系的结构,较注重开放型的授课。在课文内容中可以设计出一个与各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生活有关的个案。教师可以利用指引学生参加调查探索、人物扮演、协商讨论、交流对话和创新等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转换成德育、法治教学的资源,并且老师会在实际的探索环节中表达、思考,真正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根据我国小学生身体和思维发展的规律,采取了更加丰富的授课形式,指引学生对正确的观念进行相关的学习,落实新的授课理念。小学这个时候的《道德和法治》课本以良好习惯的培育为主;同时还要把授课目标设定为道德素养、法治思维和个人能力的培育;最后则更倾向于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及其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课程在教材的内容中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贯穿其始终,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也已经渗透到德育教学当中。
二、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2.1合作交流,丰富思维品质
亲身的体会是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丰富自身品德和品质的基础。老师可以借助一些实际的生活制造授课的情景,指引学生自发的进入到实际的体验中。同时以人为本,运用合作的学习手段,以小组为单位,丰富学生的个人感情和思想品德。让学生在体会中感受德育的思想,在合作中体会德育的美好,在自主合作的探索中,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
比如,学生可以针对一些最近新闻中的焦点在上课的时候进行交流,以组为单位。如“如果是自己会做什么”“你认为他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等。老师可以将授课环节创建成为一个辩论的环节,将学生分为两个部分:一方的观点是该扶;另一方的观点为不该扶,由此让学生进行辩论。辩论的时候,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常识和个人的体验,结合所学的一些内容,进行议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面对“扶不扶”的问题,小学这个时候的学生认知水平还不是很全面,站在学生个人的角度来思考扶与不扶,显然最能测试人最基本的思维。通过切身的体会和融入,使学生将自己当做整件事情中的主角,進而拥有更加丰富的个人感情,对整件事情的认识也就更加全面和深刻。所以,采取合作和交流的体会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品德,并培育学生的基础观念和意识。
2.2学习榜样,丰富思维品质
《道德和法治》的课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很密切,老师可从书本中选择许多实用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课本与生活的联系,从中感受到自身的品德与良好素养之间的距离。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上课的学习,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并且改善,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针对小学学生的一些特点,培育学生良好品质的合理方法,就是创建丰富的情景,强化学生的实际体会,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带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品德。
比如,老师想让学生在学校更有精神,为了锤炼学生,每天早上在上课起立说老师好的时候,都让学生先看一遍自己的衣服穿着是否干净和整齐、喊的口号能不能更加洪亮。通过长时间的积累,班里的秩序就变好了,学生的精神和穿着也有了很大改变。再如,有很多学生有做事拖拉的习惯,老师可以放映《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的一段“大头儿子总是办事拖拉,上学的时候忘记拿作业和铅笔。在看完之后讲一下自己的见解,如:“大头儿子做错了什么?为什么”,由此引入拖拉不是一个好的习惯,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讲一下自己有没有“做事拖拉,学习马虎”的问题。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对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的授课情景,正是培育学生品德和习惯所需的。老师由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到授课的重点,学生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更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和态度,这正是培育思维品质所需的。
结语
综上所述,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必不可少的自身素养,法治是以相关的规定为标准治理一些社会的不良现象,于是,道德和法治构成了现在的社会。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继承人,学生的一切决定着以后和未来的发展。而一个国家要想变得更富、要想变得更强,那么它的领头人以及每一个人民都应当是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教养。因此,小学生的道德与素养十分重要,小学这个时候的德育教学也十分重要。于是,学科的授课以及核心综合素养和德育的结合成了小学老师的困难之一,因此,老师们要不断的去探索合理的授课策略和手段,带领学生奔向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詹玉慧.核心综合素养下小学道德和法治授课的德育渗透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55):139-140.
[2]岑志琴.核心综合素养下小学道德和法治授课的德育渗透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20(10):22-23.
[3]张伟华.立德启智立趣怡情:核心综合素养下小学道德和法治授课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20(2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