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该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語言学习的成效。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讲评如果只专注于大量高考真题或模拟题的训练和讲解,把重点放在语法、词汇、单句的分析理解上,用“翻译法”理解文章,而缺乏对语篇的主题意义以及思维逻辑关系的重视,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那么就无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篇意识和思维品质。
“探究主题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语篇,也可以通过主题式教学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经验、智慧。对周围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讲评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相应主题以及复习目标,通过分析语篇的主题意义、语篇结构、语言特征等,有效利用语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科普类说明文词汇量大、长难句多,信息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此外,科普类说明文阅读选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关联性,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将通过一次高三英语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题讲评课,探讨如何在高三英语教学中有效落实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念。
1.教学内容与目标
本节课重点选取近年江苏高考阅读理解题中的两篇科技类说明文,包括2017年的B篇(以下简称passage A)和2013年的C篇(以下简称passage B)。两篇科普类型的文章都是以“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为丰题,通过自然界动物的一些现象,展现科学研究的过程,引起学生对人与自然的思考。科普类阅读的特点是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较多,但文章逻辑和结构清晰,对学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思维逻辑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应以“人、环境、动物”为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主题意义——自然法则、生物进化和适者生存。基于以上对两篇江苏高考科技类说明文阅读题的解读,教师确立了以下教学日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江苏高考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题的特点;
(2)掌握江苏高考科技说明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2.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丰题,激活思维 首先,通过BBC的纪录片《鸟类的秘密》的片段进行导人。passage A的主题是“鸟类的非凡胎教”,纪录片自然地引出了主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a.Do you think the birds live apleasant life or struggle to survive'?
b. As a senior three student, can you find somesimilarities between you and birds?
在提问时,教师引出鸟类相关生存行为的话题,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探究主题意义
(1)结合阅读题目,初步探究主题
为使学生对丰题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笔者围绕丰题设置了以下问题链:
Passage A:
a. Before birth, what can human and bird babiesdo? b. Between human babies and bird babies, whichare better at embryonic learning?Why?
c. Do baby red- backed fairy wrens also imitatetheir mothers' call? d.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baby birds that mostclosely imitated their mom's voice?
Passage B:
a. What will happen if a diver surface too quickly'?Why?
b. Are there any other animals suffering from thisdecompression?
c. What are the purposes of Rothschild's study?
d. What was Rothschild's assumption? How aboutthe fact'?
“教师应提出从理解剑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实现深度学习,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对以卜问题的探讨过程锻炼了学生分析论证、推理判断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初步探究丰题。
(2)利用任务型阅读练习,进一步探究主题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本身逻辑清晰,结构完整。本节课所选取的passage A和passage B都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来展开的,慢慢引导学生寻找实验的“ob.jective"“research process"“findings"“research val-ue”,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3)创新迁移,深化主题意义
阅读理解题的讲评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试题的讲解。教师应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提问,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现象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得出启示。例如从passageA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从passage B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他们的进化过程,甚至可以推断出这些动物的食物链。
Step 3:开展输出活动,内化、迁移主题意义
首先,从这两篇高考真题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相应的阅读策略。如在语境中猜测词义,探究passage A中的“rule the roost”的丰富含义和passage B中的“surface”作动词用法。又如推理判断题的解答,我们需引导学生根据科普文严谨的逻辑和因果关系等进行推断。学生要在充分了解科普类说明文的研究目标基础上,关注相关的事实和例证,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拓展科普类说明文阅读,开展输出活动,进一步锻炼学生在这方面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如布置课后练习2017年江苏卷D篇、2015北京卷C篇、2015四川卷D篇,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学以致用,同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本节课在抓住两篇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利用实验研究的过程梳理全文结构,改变了就题讲题的传统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因词汇量的缺乏而读不懂文章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对主题词汇的学习和积累。一旦建构起生动有趣的主题语境,学生便能够身临其境,积极思考。同时,在研究探讨人和动物之间的联系、自然法则的启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展开联想,深化对主题的认识。
基于本节讲评课的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引导学生克服对这类主题阅读理解题的畏难情绪、自信地面对高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