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之根雕浅述

2021-11-12 11:03李若伟
文学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根雕树根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属于我国民间工艺的一大种类。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观赏性。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生活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开始的一种不自觉的行为,伴随着人们审美而慢慢成型。

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中国,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各式各样的木雕工艺品既饱含中国的吉祥文化,又体现了极高的木雕艺术价值。木雕也可以分为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雕刻而成的艺术品则为“根雕”。

根雕,是华夏文化的一绝,也是中国文化里独有的艺术。根据考古发现,我们的祖先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隋、唐以后,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鸠杖制作,以自然生长带兜钩者刻鸠最良。这也体现古人对根雕艺术的喜爱。

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称的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从明代苏州画家仇英绘制的《金古图》、《桃李园图》、《赚兰亭》等画中,可观赏到画家细致描绘的树根太师椅、树根拐杖等多种根雕艺术品。苏州博物馆内藏有清代早期的黄杨花几、笔筒,是巧妙利用天然树根形态创造的根雕作品。上世纪50年代初,苏州文管会曾收集到数堂树根家具,其中一堂树根椅是明末四公子冒辟疆的遗物。苏州昆曲专家顾笃璜先生家藏有一件“郎榆花瓶”,也是明代遗存的根雕精品。

根雕,作为一种根的表现形式,是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各种千姿百态的树根,在保留根材自然形态的同时进行一定的人为雕刻与修饰,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因其创造材料天然的‘奇’‘巧’而使其每件作品完成后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材造型的选择标准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字,一般生长在平原或水分充足之地的树根,因水和养分充足,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难以形成奇特形态。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这类木材抗暑寒虫蛀,质细蕴香,叩之有声,陈放稳健,是根雕创作的理想素材。也有被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而形成奇特造型的阴沉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雕创作的佳材。这些根材的形体变化越大,自然形态越丰富,越是根雕创作者眼中的宝贝。

在根雕创作中,要想让根雕焕发出生命力,使之更有时代气息,就要求必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应有锐意志新的审美观和突出个性的艺术思维方法,一件作品的出现,历经从构思到构图,从反复推敲到定型,最后达到真正完成,无一不倾注着作者丰富的心力。根雕创作者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美术基础和专业的技法,还要有认识捕捉、提炼生活中瞬间形象的能力,创作时要以原始材料为基础,经过反复思考选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和手段。使艺术形式和创作主题密切结合,才能创作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动、传神又富有时代感的作品。

根雕,要巧藉天然,也要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其中这三分人工也是相当的重要的,就像是一副画作的点睛之笔,这也是根雕的一大特色,既保留了天趣,也需要人工修补不足之处,使之变得完美起来。根雕创作的构思提倡独创性和更深的意境,充分发挥个性在艺术中的作用,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每一个作品都需要经过作者推敲后确定主题,,围绕着主题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计,合理而慎重地取舍。除对局部作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不管人物刻画或自然造型,都要求动而不乱,静而有理,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充分结合。为使作品产生别具一格的效果,从技法上更多的吸收写意与夸张相结合的办法,当简则简,当精细则精细,使作品力求统一和谐的同时,又突出不同的风格,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

这项艺术工程,需要雕塑人有广博的知识,多彩的文思,精湛的刀法才能出好作品。根雕是用刀上的文章,这个刀上的文章,全赖神工鬼斧。就创作根雕而言,根雕与诸艺相同,守陈落后,出新领先。作品不能千人一面,作品要有时代审美观。我们在大自然中看到千姿百态的树木,根材,都蕴藏着内在的灵性,不同形态的根有不同的美,它们总是与世间万物通灵相似。问题在于创作者如何去与它们沟通,发现它们的美妙。不同的根材可以表达不同的题材,表现人物、动物、诗意、情趣等。这也是根雕的魅力所在。

当代根雕技艺的传承与弘扬,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全身心投入,在现代 美学与传统木雕文化之间寻找链接的纽带,结合新的木雕工具与技术,大胆创新,为根雕艺术的丰富多彩助一臂之力。

作者簡介:姓名:李若伟(1992.08.20);性别:男,籍贯:山西省祁县,民族:汉族,学历:高中;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木雕根雕雕刻;单位及邮编:太原市信義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030000;单位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

猜你喜欢
根雕树根木雕
为啥扔了
巧夺天工
浅谈幼儿园大班根雕活动的研发与实施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树干和树根
木雕鱼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刘勇根雕艺术新作
木雕创作随想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