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萍
摘要: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课程。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有着独特的魅力,蕴涵着传统文化,体现了一定的美育价值。为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当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发挥古诗词的美育价值。教师在教学当中要不断的探索,在古诗词教学当中,渗透美誉教育。
关键词:古诗词;美育;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画面、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美育教育存在着渗透不足、美育价值不明显的问题,有鉴于此,教师要深入古诗词的教学,积极探索美誉渗透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古诗词中渗透美育的教学现状
1、教师方面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加大古诗词的教学,扩展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氛围,提出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解古诗词,能够应付考试即可[1]。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够实现美育的教育。另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通常是带领学生进行诵读,然后进行鉴赏,逐字逐句的解释、翻译,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情感。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古诗词的鉴赏还是作者情感的描绘都是教师整理完毕之后,直接灌输给学生的,学生本身对于古诗词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自然难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画面,也不会感受到古诗词蕴含的美。
2、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古诗词的学习当中,学生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学生只有积极的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当中,对古诗词充满了学习兴趣,才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感受古诗词的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现阶段的小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游戏、漫画都牢牢的吸引学生,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认知较少,古诗词更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有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并不认可,认为发达国家奉行的都是西方文化,就说明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不重视古诗词的学习。虽然学生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需要学习古诗词,但更多的是对古诗词进行背诵默写,而且少对古诗词的赏析,作者描绘的画面的想象,意境的体会,情感的共鸣难易体会 ,长此以往,难以感受古诗词的文化内涵,自然而然谈不上对古诗词的兴趣,失去了对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
1、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感受音乐美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当中,要让学生多多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找到古诗词的韵脚,体会古诗词音乐美[2]。在中国古代,古诗词更多的是配合音乐共同演奏的,这就要求具备一定的对仗和工整,能够表现当时的音乐美。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自然能够感受音律。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枫桥夜泊》这一首古诗词的时候,教师 就可以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这首古诗,来感受这首古诗的意境。《枫桥夜泊》这首古诗词,描绘了枫桥夜泊的景象和作为一个旅人的亲生感受,充分的体现了安史之乱之后,作为一个客船夜泊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的家国之情以及无处可归的顾虑。在学生诵读之后,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寻找有关的音乐,作为背景结合诗词的学生演唱,感受诗词当中的荒凉寂寞,用歌声表达诗词当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节奏感和音律感,古诗词和背景音乐互相衬托,体会诗词的音律美。
2、丰富学生的感知,体会画面美
每一首古诗词都描绘了一幅画面,所谓诗画不分家,几乎在每一幅画当中,都会有一首诗词,为此,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当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到古诗词描绘的画面当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古诗词的题材不同,描绘的场景也会不同,有的是慷慨激昂的作战场面,有的是表达自己愁思的画面,还有一些是静止的,这些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山居秋暝》这首诗词当中,就描绘了一场秋雨过后,山间傍晚时分的风光,描绘了一幅静谧美好的画面,感受到作者對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教师在教学当中,就要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沉浸到古诗词的画面当中,感受诗词的画面美。
3、增强学生体会,感受古诗词的情感
在学生的美育教育当中,现在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表达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每一首流传至今的古诗词,都是作者的经典作品,融入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素养才能够感受古诗词带来的情感[3]。为此,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自行赏析,使学生了解诗词的情感。例如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首古诗词的时候,描绘了作者收到喜报时的喜悦,诗人手舞足蹈的庆祝,并做好了回乡的准备,表现了作者的欢快之情,整首诗词都表现了欢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赏析,前两句表达了官军收复蓟北时作者的喜极而泣,体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而在后面的语句当中,“青春作伴好还乡”表明,作者虽然身在其中,但是心已经回到了故乡。巴峡和巫峡,襄阳和洛阳是对偶,虽然距离千山万水,但是从穿,便下、向等串联起来,表现了极速飞驰的画面,从每一个读者的眼前闪过。整首诗词都体现了作者的狂喜,通过对古诗词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实现学生的情感美的培养。
4、引导学生多感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我国的古代绘画都有大片留白的地方,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古诗词同样也是如此,能够给人以意境之感。这种意境是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场景,引导人们进入无限的空间和时间,加强人们对生活、宇宙、历史的哲学感受[4]。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低年级的学生相比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情感态度方面也逐渐的成熟,为此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要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在古诗词诵读当中,体会古诗词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深入画面之中,感受其中的意境,这是学生鉴赏古诗词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另外,我国的古诗词历史悠久,风格多样,不同的题材、不同的风格,也创造了不同的意境。描写战争的有慷慨悲歌、雄壮豪迈,描写思乡的有思乡亲切,还有的表现孤独、忧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开展群文阅读,将同类风格意境的诗词放在一起进行阅读,还可以将不同风格的诗词放在一起阅读,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够感受大自然、艺术、生活当中的美,具备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文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扬传统审美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我国的古诗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古诗词教学,没有充分的发挥古诗词的审美教育。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感知,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尤碧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J].家长,2021(19):173-174.
[2]高倩.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尝试[J].新课程研究,2021(10):127-128.
[3]连忠友.感受诗词之美 播散美育之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3):80-82.
[4]高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与融合研究[J].教书育人,2021(0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