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腾
当下社会,正处于时代的转型期,学生的观念和思想呈现多元化、多变性。现在的中职生以“00后”的独生子女为主,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毕业后将要面对纷繁复杂、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人生困惑和价值迷茫从中考失利后便伴随着他们,职校生今后如何在社会中立足?人生之路又该怎么走?学校和老师的引领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劳动教育做一下探讨。
一、中职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分析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中职学校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劳动观念淡薄
很多的学生从小便不喜欢劳动,或者不懂得怎么样去进行有意义的劳动,更不明白劳动其实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代中职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以至于学生的劳动观念较为淡薄。
(二)劳动习惯缺失
正因为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导致了许多中职生没有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中,许多学生连最最基本的班级卫生打扫、寝室内务整理都是应付了事,更有甚者想方设法地以各种理由逃避。此外,“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这一观念,也导致了许多家长缺少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三)不珍惜勞动成果
很多中职生没有形成这样一个概念:“一切财富都要靠辛苦的劳动”。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劳动的艰辛、没有品尝过劳动结出的幸福果实,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学生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是思想本质上的大问题。
二、行“四炼”模式 促劳动教育
作为德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是几千年来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社会活动,如何在中职校园内正确开展劳动教育,让它不再只是流于形式呢?其实,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一些在别人看来不重要的、上不了档次的事情着手,让他们体会劳动不易,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风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的开展。具体地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劳动课程“炼”素养
目前,中职学校里的劳动教育课程其实并不缺失,但往往呈现出在文件上重视、在课表上显示、在实践中忽视的现象。其实,新时代劳动课程的设置除了国家课程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外,还应有实践类、地方特色课程等,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丰富劳动课程的设置:1、生活技能类课程,内容包括插花、烹饪、行李箱收纳、垃圾分类知识等;2、传统的种植类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开辟一块场地,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农作物或花卉的种植;3、传统工艺制作类课程,此类课程可以以选修课、社团的形式开展,邀请手工艺传承人担任指导老师,手把手教导学生如何做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4、劳模工匠进校园,邀请劳模、工匠走进校园开展报告会、分享沙龙,从而进一步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德育实践“炼”行为
推行德育实践活动周。每星期安排一整个班级的同学停课一周,承包全校范围的卫生打扫工作,内容包括对各教学楼楼道、厕所的洒扫;各学校道路的打扫;校园绿化区域的管理及美化;帮教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等。
(三)产教融合“炼”技能
学校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让学生在下企业劳动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产教融合的实际便是专业劳动,这种现代化的劳动模式会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四)志愿服务“炼”能力
在中职校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既可以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及劳动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内容可以包括食堂管理、校园卫生死角打扫、团委、学生会服务工作、校外风景点环保服务、社区共建服务、团市委志愿者活动、学校大型活动后勤保障等。
结语
当然,各所学校情况不同、学生各异,开展劳动教育工作,不可能全都采用一个模式。作为新时代的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中职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入与渗透,落实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劳动教育为重要抓手开展德育教育,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