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丽乡村建设

2021-11-12 13:18张璐
安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

张璐

摘要: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各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扩面,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美丽乡村是什么,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建设过程中有哪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包含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项目,如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跟幸福指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真正做到结合经济、政治、人文、生态、环境等方面完美组合的建设,这才是对美丽乡村的真正追求,承载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创建的新使命。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理论;建设借鉴

一、美丽乡村内涵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足客留鸡豚。”在人类历史上,幽静、平和的乡村田园风光数千年来一直是被历代文人诗词歌赋的对象,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幅恬淡的乡村田园画卷让人心旷神怡,美丽的田园风光,自然的风土人情,淳朴的乡风民俗,是中国古代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村落的选址布局是我们祖先多年生活经验的积累,依山傍水,“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村落大多位于山之阳,水之阴,坐北朝南,背靠山丘,临近水源,以山为屏障抵御冬天的严寒,以水为资源,引用,灌溉、洗涤。今天的中国农村,“根本问题”已经通过革命得到了解决,那些阻碍进一步发展的“非根本性问题”倒反而日渐凸显,说到底,数千年的中国农村问题从来都无法凭一场革命就彻底解决。现代都市化加速发展,乡村景观收到强烈冲击,河流、湖泊、农田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传统村落,宗庙祠堂等人文景观遭到破坏。

200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大历史人物”。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强调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二、美丽乡村体验

第一次亲密接触乡村是十年前的五一,江南的5月已经慢慢入夏,“烟花三月下扬州”,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扬州,扬州的确是座很有江南特色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商业昌盛,人杰地灵。阚桥村位于扬州市江都市丁伙镇东北部。乡村不同于城市,没有宽阔的多车道马路,乡间道路狭窄,两辆车勉强会车而行,自建的二层小洋房还有多个房间空置,堆着杂物,没有过多的装修,大厅中央摆着供奉的观音,卫生间还保持着他们习惯性的蹲坑设计。可是那个温暖的午后,随风飘摇的麦田,一座座小二层楼,每座小楼面前整齐划一的麦田,以及每家每户那一小片池塘,小狗慵懒的躺在地上晒着属于它的阳光(如图1)。

2013年中央扬起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續发展”的风帆,绘制了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美丽乡村”一词,瞬间深入人心,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到底何为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最终实现人与自热,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灵璧县某新农村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地块用地面积为3.4万平方米,拟建成以联排住宅为主的新型乡村集中居住区。地块南邻天然池塘,东西北三面均有水系环绕,环境十分优美,基地内有两口古井,基于优越的环境资源,以宿州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条件,该项目可以说是具备了开发优良的住宅居住条件,所以,总体思路定位在以简洁明了的空间布局,鲜明独特的建筑风格,优雅宜人的环境景观为设计宗旨,努力构建文化内涵一流,建筑环境一流的农民居住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村容整洁,是展现乡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设计的时候就抓住突出特色这一总体构思理念,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在灵璧县禅堂镇这个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古镇,要打造属于灵璧县禅堂镇的新古典住宅建筑。通过建筑风格体量和色彩的适度运用,配合周边的自然环境,把古典的意向融入到整个环境中,营造出环境优雅的新乡村居住区形象。

该项目以联排住宅组合的设计方式,形成富有特色和人情味的居住空间。同时运用组合的院落布置方式,对现代舒适型乡村住宅形态进行充分的演绎。通过对居住私密空间、庭院半私密空间和公共绿地的开放空间的组合设计,提高院落建筑的实用性,对院落空间进行充分表达,对人文景观作进一步合理的诠释,是利用现代生活观念及现代生活方式对原始合院空间的进一步重塑。做设计,一定要从人性化出发,农民辛勤劳作一整天回归到宁静闲适的居所,精妙的空间处理和细腻独到的细部处理相得益彰,精彩的空间,建构了古朴、悠闲、健康、文明的场所内涵,通过具体的设计把人情、人性、生活品质和时尚融入整体构想,创造了具有良好的归宿感,舒展明朗的居住空间。建筑造型投射出古典的气质,运用中式古典的处理手法设计,为“徽风古韵,水乡人家”的总体风格(如图2)。

这仅仅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考虑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要建设好美丽乡村,还要满足其他基础建设需求,例如: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系统规划要求;公共服务规定了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方面的要求;道路、桥梁、引水、供电、通信等生活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以及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进行指导。整治影响景观的棚舍、残破或倒塌的墙体,清除临时搭盖,美化影响村庄空间外观视觉的外墙、屋顶、窗户、栏杆等,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屋顶空调等设施的安装。应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堆放点、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等,并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不外溢。应科学使用并逐步减少木、草、秸秆、竹等传统燃料的直接使用,推广使用电能、太阳能、风能、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对村庄山体、森林、湿地、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保育,保持原生态自然环境。

乡村是很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在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的同时,也要推荐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突出乡村文化特色。挖掘传统文化习俗,弘扬其健康向上的内涵,是美丽乡村一个要务,通过挖掘,搜集,整理民俗文化,搭建群众性的文化舞台,丰富群众的生活,組织乡村竞技,歌舞等表扬形式,加强地域文化宣传。

四、美丽乡村案例

《纽约时报》评选了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莫干山排名第18位。莫干山,是一块干出了一点名堂的试验田。事实上,莫干山本身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绿荫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罗棋布的别墅、四季各异的迷人风光称秀于江南。园区内有精致优雅的咖啡厅,有工业复古的自行车主题餐厅,后山有充满艺术气息和设计感的青年旅舍,还有造型独特的窑烤面包……整个文创园区总共包含了艺文展览中心、特色农贸市场、主题餐饮酒店等多种业态,莫干山的乡村改造已经变成网红,很多的人蜂拥而来感受乡村,这里的乡村,时尚,简约,有激情,符合现代人对乡村的所有幻想,不同的人在莫干山找寻属于自己的记忆,找到自己需要的情感、物产和交流方式(如图3)。

美丽乡村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长期建设工程,符合国家总体构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符合广大民众期盼。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摈弃过度资源耗费、损害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着力推荐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需要在尊重、把握和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环境利益关系的和谐。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建立一套系统的保障措施,高效有序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跟生活质量,切身关切农民,将资源变成效益,突出乡村文化特色,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跟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淑媛,张远环,朱纯.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J].广东园林,2014(03):69-72.

[2]孔勤.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6):139-140.

[3]沈石,欧阳海鹰,陈柏松,等.信息技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14(10):24-27.

[4]肖唐镖.近十年我国乡村治理的观察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1-11.

[5]黄燕霞,许月云.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县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以泉州市永春县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1-18.

[6]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5-22.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引领作用研究
关于南京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建议
衡水市桃城区完成“美丽乡村”规范建档工作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打造
实施“十个全覆盖”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