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喜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创设。教育学认为:情境实质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它以“情”为经,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绪培养、情感体验;以“境”为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环境创设,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得以实现。
一、民主、和谐的情境,是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良好开端
进行音乐审美教学伊始,通过创设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民主、和谐的课堂结构中,教师对教学活动所持有的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坚定的信心,可以使学生自信、积极地参与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在愉悦的环境中体会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意识,巩固审美能力。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笔者尝试过多种创设民主、和谐情境的方法。如:1.从语言环境入手;2.从歌唱技能展示入手;3.从音乐欣赏入手;4.从学生自由活动入手等。
二、能动、有序的情境,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得以延伸
有了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接着营造动力状态的课堂环境,更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匠心独运、巧妙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兴趣参与学习的需要,也是营造动力状态课堂环境的重要开端。在学习《沂蒙山小调》时,笔者运用支架式教学进行情境创设。
预热: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学生获得知识的工具。教师将《沂蒙山小调》作为问题设计对象,把设计问题任务交给学生。
互动探索:用以引发和展开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教师可以启发、引导,让学生共同探讨,设计问题。
独立探索:学生围绕问题,选择方法独立探索。在明确“沂蒙山”的知识后,接着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搜集“沂蒙山”的知识和“小调”类音乐作品。
三、训练、实践寓于情境,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获得升华
在教学中,认真处理好音乐审美教育与技术训练、实践探索间的关系。如果轻视技巧训练,学生会因无法表现自己的想法,逐渐对音乐课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失去信心。
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要有科学、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要在维护兴趣的前提下逐步渗透,在课堂上巧妙进行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如:歌唱的方法、欣赏的方法、乐器演奏方法等。
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要充分利用艺术展演等艺术活动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走进五光十色、变化万千的自然,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妙和自然的瑰丽,因此,要尽量多为学生提供参观、表演的机会,使音乐审美教育获得升华。
四、欣赏过程中的情境,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步入更高境界
审美教育的最终归宿应是学生具有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让学生多接触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眼界,激发他们爱美、爱表现美的天性,让他们发挥自己独特见解,在相互接納、赞赏、争辩、互助中反思和评判,通过合作、沟通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从而产生对事物新的洞察和对美的更高层次的了解。
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1.审美教育是最直观的情感体验。通过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用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树立民族自豪感;能够用音乐实践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并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抨击与鞭挞。当学生欣赏到“长亭惜别”“楼台会”“化蝶”等片段时,学生被小提琴柔美动人的旋律和大提琴浑厚抒情的曲调所倾倒,同时,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愤怒和对主人公的同情。2.用音乐来调动学生情绪,树立民族自豪感。“音乐是一种毫不虚伪地反映人民道德品质的语言。”要用音乐的“灵魂”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和发掘心灵最深处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培养他们优秀的品格,树立他们真善美的意识,使他们在良好环境中成长。
在教学中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创设一个愉悦、能动、宽松的课堂情境是何等重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成功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只要我们重视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就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