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杰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对于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很多学校教育人员已经认识到了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并在知识教学中加强了这一方式应用。但是在实际中,由于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新颖,很多教师在对其进行运用时,往往不得章法,无法有效发挥其教学作用。为此,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关教育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良好开展。
一、创设任务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
跟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是比较枯燥与乏味的,因此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知识作为基础,创设任务学习情境,其中可以创设生活化与热点性任务情境。
1.创设生活化任务情境
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可以知道,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任务情境。以《在图画中加入文字和打印》这一节课程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任务,即文件夹中有咱们拍摄的集体照,但是在这些照片上没有你们的名字和信息,老师怕过几十年把这些信息给忘了,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通过设置这个任务,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如何在图画中加入文字和打印,从而达到引出今天教学知识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今天所要教学的内容。同时通过该任务,也能够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深化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2.创设热点性任务情境
在众多小学课程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是非常强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从当下一些社会热点信息入手,为学生创设热点性任务情境。通过社会热点情境任务创设,可以提升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以及其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以《查看新闻》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利用现在的计算机来查看相关的新闻。通过该任务布置就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信息技术运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任务的规划性,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受到了人们极大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教师需要重视任务的规划性,以课程目标为基本导向,然后围绕课程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对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快速提升。
以《多变的刷子工具》这节课程为例,在这节课程中利用刷子画出美丽的风景图是这节课程的重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画出秋天的家乡”这个任务,然后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使用刷子工具画风景图的方法,其中思维导图的中心就是家乡的实景图,从这主线分离出两条副线就是“画面构图”和“启动画图”,而“启动画图”包括了要绘画的内容,比如树叶、天空等,“画面构图”则是展示了要选择什么种类的刷子来进行绘画。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学习任务变得更加有条理与清晰,极大降低了绘画的难度,同时也明确了学习任务具体目标,以及应使用的学习方法。这样就能够达到快速提升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三、注重任务的关联性,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时,还需要重视任务的关联性。通过了解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使用习惯。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一般都是刚开始难度比较低,但随着知识点不断深化,课程难度也会不断增大。这样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并不是非常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更需要重视学科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未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两者之间建立一个联系,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良好教学。
以《图画变形记》这节课程为例,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知识教学时,可以融合数学学科的“角的度量”,布置以下任务,让学生将国旗中五角星绘画出来,要保证每个五角星的角度保持一样。在布置完这个任务后,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即将学到的知识与之联系起来,比如“画多边形”等画图知识,以及图形“旋转或翻转”等知识。通过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拓展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视野,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性知识框架体系。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價值。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任务学习情境,通过生活化任务情境与热点性任务情境创建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重视任务的规划性,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最后,教师还要注重任务的关联性,通过知识点联系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性知识框架体系,实现信息技术良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