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能自我孤独

2021-11-12 18:44王煜
新民周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物种生物人类

王煜

灵动活泼的藏狐。图片提供:奚志农/野性中国

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召开意义深远。在此,人们分享全球各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达成沟通与共识,发布重要的研究成果。

該缔约方的第十五次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已于今年10月15日在中国云南昆明闭幕。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更是提出了充满中国智慧的“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和中国案例、中国实践。

认识演变

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部分——这是如今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其实,处于蛮荒时代的远古人类,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不得不注意哪些动植物好吃、有用,分布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征,以便下次再寻找自己喜爱的那些动植物,这就是人类最早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朴素认识。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对这个领域生产突飞猛进的认识,发生在近几百年间。生物多样性研究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的掠夺,导致当地的生态出现明显的退化。至18世纪、19世纪,和殖民者一起抵达的一些科学家开始观察和意识到这种变化,现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启蒙思想逐步诞生。

土地不光是土壤,还包括气候、水、植物和动物;而“土地道德”是要把人类从以“土地征服者”自居,变成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

随后就是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生产力的飞跃,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显著破坏。2019年5月,联合国框架下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目前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值高出几十到几百倍,而且正在加速。人类活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该报告指出:自1900年以来,大多数“主要陆地栖息地”的本地物种的平均丰度至少下降了20%。超过40%的两栖动物物种、近33%的造礁珊瑚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海洋哺乳动物面临灭绝危险。

此外,自16世纪以来,至少有680种脊椎动物已经灭绝。到2016年,6190种人类驯养哺乳动物品种中有559种已经灭绝,约占总数的9%,另有至少1000种受到威胁。人类的诸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如砍伐森林、滥用农药、人为改变土壤属性、过度捕捞、排放二氧化碳等。如此下去,人类似乎避免不了未来在地球上成为孤独的物种!

时间进入20世纪,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出现了一些标志性事件。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里奥波德提出:人的道德观念最早是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两个层次;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逐渐出现了第三个层次——人和土地的关系,即“土地道德”。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把土地看做财产,只需维持特权而不尽任何义务。

奥尔多·里奥波德首次提出“土地共同体”的概念,认为土地不光是土壤,还包括气候、水、植物和动物;而“土地道德”是要把人类从以“土地征服者”自居,变成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

20世纪50年代,《寂静的春天》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运动,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在书中,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生动细致地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不仅如此,她还尖锐指出: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傲慢和无知。她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使得遗传多样性开始更多进入人们的关注视野。21世纪开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成为热门的话题,世界各国越发注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的协调合作。

中国智慧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事业中,做出了坚实的贡献和模范的引领。

1972年中国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92年在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中国签署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认真履行这些公约规定的义务,在应对气候变化、防治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COP15召开之前的2021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向世界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这是中国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发布的第一部白皮书,它的发布,本身就是中国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具体表现。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提前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所确定的17%的要求。

中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将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大多数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区域纳入其中。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中国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恢复与增长:大熊猫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藏羚羊由不足7.5万只增至30万只以上。

猜你喜欢
物种生物人类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