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 乐学 善学 博学
——做有追求、有尊严、有品位、有情怀的“新老年”

2021-11-12 09:15河南省濮阳市老干部大学名誉校长郑大文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勤学老同志老干部

□河南省濮阳市老干部大学名誉校长 郑大文

近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加强学习的系列讲话,深受启发、备受鼓舞,简要梳理与“老同学”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这一重要论述,对老干部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老年大学学员多数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生,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见证者、亲历者、实践者,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全过程,主要特点是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求知欲强、不甘落后,担当作为、积极进取,但传统观念浓、所学知识不够系统、知识架构不够完备。这样一个群体,心气尚足、身体尚好、“余热”尚在,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望较高,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发展的潜在力量。要发挥这一群体的优势和作用,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就必须帮助老同志们抓住“桑榆晚”、珍惜“夕阳红”,养成新学习习惯、释放新家国情怀,勤学、乐学、善学、博学,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在与时俱进中体现价值,做一个有追求、有尊严、有品位、有情怀的“新老年”。

勤学,让学习成为提升幸福指数和人生价值的金钥匙

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勤学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能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新形势下,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不努力提高个人素养、加快知识更新,就跟不上时代步伐,得不到社会尊重。勤学,才能明事理、心气顺,有家庭尊严;勤学,才能不落伍、不掉队,有社会地位;勤学,才能做到人老思想不老、精神不老、知识不老,始终保持走在前列、从容面对的底气。要勤读书。为善最乐,读书最佳。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很多老人过去投身工作、照顾家庭,没有充裕时间用来读书学习,而今有了充足的时间,一定要静下心来,品书香、养浩然之气,悟书韵、修处事之德,滋润身心、健身强体,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在学习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实现新的人生价值。要勤思考。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走过了世事沧桑,经历了风霜雪雨,经验丰富、思维健全是老干部群体的突出优势。要扬长补短、加压奋进,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把学习与生活统一起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学习中历练品性、积淀涵养,在思考中提升能力、解决问题,做到学有所获、思有所成,做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涵养的知识老年。要勤总结。掌握知识多的人叫“知者”,解决的是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智慧才能高的人叫“智者”,解决的是怎么办、怎么办好的问题。新时代的老年人,要把总结经验和学习知识、传承老习惯与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重实践、勤总结、讲实效,把学而知、听而知、经历而知、思考而知的各种知识上升为认识问题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用智慧和方法滋润家庭、奉献社会,让学习成为提升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人生价值的“金钥匙”。

乐学,用丰富多彩的读书生活装点流金岁月,享受生活之美

老同志们走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培养兴趣、享受生活的时间和空间。退休,恰是新生活的开始,老同志们在美好的时期赶上了美好的时代,一定要把这种遗憾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享受学习之趣、学习之乐、学习之美。要在学习中培养志趣。这是一段难得而美好的岁月,可以静下心来读点书、看点报,可以学习绘画、练习书法,可以唱歌跳舞、陶冶情操,重拾因忙于工作而逐渐生疏的特长,试一试心心念念却无暇顾及的爱好,放飞心情、颐养身心,在宽松的环境中活出有兴趣、有爱好、有专长、有情致、更加精彩的自己。要在学习中享受美好。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那是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共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老年大学,老同志们可以尽情享受友情之美、兴趣之美、生活之美。要在学习中添彩社会。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是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也是老同志的修为指向。老同志要在紧跟时代步伐中与时俱进,在完善自我中展示风采,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服务新发展、引领新风尚、宣传新时代、添彩新生活,用丰富多彩的生活装点流金岁月、畅享太平盛世。

善学,能疑、有恒,在久久为功中提升素养,成就更好的自己

郑大文校长(左一)与校务会领导研究工作

学校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暨教学成果展演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方法,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路径,老年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择其适用而从之。学贵有疑,要懂得取舍。古人言:“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当今时代,信息之丰富、书卷之浩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要善于在“老牛自知夕阳短”的求知若渴中理性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专心致志地付出不懈的努力,而不是浅尝辄止、一事无成。特别是面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的宣传广告、虚假信息,要有足够的辨析、抵御能力,以知识储备练就“火眼金睛”,让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诈骗陷阱无隙可乘。学贵有恒,要坚持不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经历。老干部时间充裕,却没有硬性的需要和要求,必须自我加压,做好规划,认真坚持、执着热爱,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中提升素养、砥砺品性,成就更好的自己。学贵有用,要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重在实践、贵在致用,这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精髓所在。作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年群体,既要读好有“字”之书,积淀知识素养,又要读好无“字”之书,惠及家人社会,要善于在学习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尽一己之力,成一家之兴,解他人之难,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

博学,以广博的学识、博大的心胸传承优秀基因、释放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仁人志士的内在品格。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老同志在家是长辈,在社会上是长者,要在学以致用中以广博的学识、博大的心胸传承优秀基因、释放家国情怀。要做家的“定盘星”,在弘扬新风中走在前列。“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老年之“宝”,在于言传身教、道德传承。要树立孝悌忠信、克勤克俭的家风家规,营造尊老爱幼、和谐睦邻的文明风尚,传承社会新风,弘扬文明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风尚的示范者和引领者。要做国的“守夜人”,在民族复兴中默默奉献。广大老同志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无论是理想信念、政策水平、道德修养,还是把握大局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本领,都是服务社会的宝贵资源,要通过建言资政、献计献策为经济社会发展尽心尽力,指导帮助青年们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助力改革发展蹄疾步稳、砥砺向前,延续中国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进现实、早日实现。要做社会的“铺路石”,铺就发展之路行稳致远。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个百年”交汇的关键之年,新时代的老同志们要把学习自觉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融入轰轰烈烈的党史学习教育,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铺路石”,在参与社会、回报社会中发光发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力量。■

猜你喜欢
勤学老同志老干部
传承革命精神,立志勤学成长
蹁跹
杨愔勤学
欢声笑语迎国庆丹枫迎秋度重阳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庆“七一”老干部书画展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
老干部关心下一代 我们更应关心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