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11-12 03:32:0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9期
关键词:椎动脉管腔颈椎病

崔 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放射科 江苏 南京 211100)

由于人们久坐或者不良的坐姿问题,常会影响颈椎的发育,甚至会出现一些问题。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钩椎关节的不稳定性造成的一种颈椎病类型,患病后会出现头痛等问题,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1]。如果这一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重视与治疗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临床症状,比如头痛的同时伴随着听力、记忆力减退等,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一定的精神障碍性病症或者有间断性猝倒。因此从这一疾病的症状与影响来看,它对患者的生活与健康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如果能够及早发现与治疗将对患者生活的改善具有极大的作用。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辅助性仪器,通过对血管成像的观察能够较清晰地显示出病人患病区域的表现情况,从而对医生的临床诊治予以重大的帮助[2]。目前来看,这一CT成像技术不仅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中显示出突出的作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也受到医师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因此本文就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截至到目前所有的试验已经结束,对效果也有了一定的判断,具体的研究安排与进展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神经科室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共78位为试验组,另外选取同期70位健康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比的对象,设为对照组,试验组78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为34~60岁,平均年龄为(44.3±7.5)岁;对照组70位志愿者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为28~56岁,平均年龄为(40.6±5.4)岁。两组研究人员的年龄与性别并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在选取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选取的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均遵循自愿的原则,在试验前告知患者试验流程与目的及时间安排,在确保一切妥当之后与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出椎动脉型颈椎病外还患有其他严重的基础性或者重大疾病,比如恶性癌症、肿瘤或者受感染者,无自理能力或者具有严重的精神障碍从而会对试验过程产生影响者,健康的志愿者人群排除儿童与孕妇群体[3]。

1.3 方法

在血管成像之前指导患者采取仰卧式的姿势平躺,然后对患者进行皮肤测试,采用常规的碘液。皮试结果显示呈阴性后进行CT血管成像,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选用合适的高压注射器将9 mL/kg的碘海醇注射到患者的肘静脉处,速率保持在3~4 mL/s,注射后等待15~20 s后进行CT成像扫描[4]。本次成像扫描的工具选取的是产于日本东芝公司的64层螺旋式CT扫描器,型号为Siemens SOMATOM Force,在扫描前对机器参数进行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250 mA,层厚3 mm,重建层厚1.6 mm,矩阵为512×512,视野250 mm,扫描速度0.8 r/s,床速为35 mm/s。扫描从患者的外耳道到主动脉弓平处,扫描时间在4.5 min左右,在扫描过后将扫描图像上传至ADW4.4系统工作站,在系统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的所有影像学图片交由3名医师进行研究讨论,在医师讨论结果不相同时通过商议得出最终结果。

1.4 观察指标

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三维CT血管成像的影像资料表现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的椎动脉矢径、横径与直径与横突孔内径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数值进行分析,具体的指标衡量标准如下。

椎动脉直径的测量选取的横突无病变的位置,选取横截面进行椎动脉矢径与横径的测量,直径测量在影像上进行。横突孔的左右横径与矢径的测量同样选择在轴位图像上进行。如果横突孔的直径值差距>1,说明患者定是存在一侧横突孔变小的问题;当横突孔的直径值差距<1时,说明两侧不对称;当横突孔的直径值之差=1时,说明横突孔正常[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率(%)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三维CT血管成像分析

通过对重建后的所有影像学图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试验组78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椎动脉处于正常状态,12例患者的一侧管腔直径减小,有16名患者的左右两侧管腔均变细,5例患者的左侧管腔走形出现异常现象,5例患者的血管有局部硬化,19例患者的左侧管腔受到挤压,有5例属于C4~5型,14例属于C6~7型,有4例患者的右侧管腔受到挤压,均属于C6~7型,还有9例患者的两侧血管均出现走形异常,但尚未出现阻塞硬化现象。对照组有6名志愿者有单侧的管腔变小的情况,其他64名人员的椎动脉正常,无异样。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椎动脉与横突孔表现情况分析

试验组的各椎动脉直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的横突孔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椎动脉直径对比(±s) 单位:mm

组别 例数 左三维直径 左矢径 左横径试验组 783.2±0.63.8±0.83.5±0.6对照组 703.8±0.55.0±0.84.2±0.8 t 5.3754.6855.253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右三维直径 右矢径 右横径试验组 783.1±0.43.5±0.33.3±1.0对照组 703.7±1.03.8±0.84.1±0.7 t 5.0754.6745.106 P<0.05 <0.05 <0.05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横突孔情况对照[n(%)]

3 讨论

现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的是压力的增大、工作时间的延长,久坐使得人们的颈椎承受的压力也愈来愈大,这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颈椎病的种类有很多种,其中椎动脉型是其中的常见类型。临床上大多数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都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表现出来的症状即患者的颈椎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感,这种疼痛感起初会影响患者的部分生活,如果得不到重视就会愈演愈烈,且会伴随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从而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瘫痪。因此尽早地治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有效的诊断可以与具体的治疗措施相衔接,大大减少患者的疼痛时间、避免患者因长期疼痛所导致的瘫痪等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治疗的效率,有利于选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另一方面,若诊断错误,不仅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的痛苦,还会导致其他并发症出现,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发现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在患者病症诊断与数据收集上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从收治到康复的时间,从而减少了患者颈椎病带来的痛苦,在进行成像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不会产生痛苦,而且检查的准确率较高[6],具有很多可见的优点。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运用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椎动脉直径均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良好应用价值。这说明三维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实践中,也可以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疗中充当良好的辅助工具。

综上所述,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进行推广,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其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有待深化。

猜你喜欢
椎动脉管腔颈椎病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分析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44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46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0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