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与CT诊断效果比较

2021-11-12 03:32林,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9期
关键词:肥城变性椎间盘

彭 林,李 霞

(1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肥城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肥城 271608)(2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肥城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 肥城 27160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为常见的腰椎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据统计,我国约有80%的成年人有腰腿痛症状,约1/5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CT与MRI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了比较二者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本文对82例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择期接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1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53.12±1.62)岁;病程1~18个月,平均(10.62±1.12)个月。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②经穿刺活检确诊者;③入院一周内在我院接受CT、MRI检查者。

排除标准:①肿瘤患者;②外伤骨折患者;③有椎间盘手术史者;④依从性差者。

1.2 检查方法

82例患者在术前接受了MRI(飞利浦Achieva 3.0T)与CT检查(飞利浦brilliance),CT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嘱患者放松。使用128排螺旋CT扫描患者L3/4至L5/S1,倾斜角设置为±30°,层间距为1 mm,层厚为3 mm,电压设置为120kV,电流设置为250mA,矩阵设定为256×512[2]。扫描过程中观察患者椎体、椎小关节等部位病变情况,并观察腰椎邻近组织情况[3]。

MRI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嘱患者放松。使用1.5T磁共振仪,在患者背部贴紧线圈下进行三平面定位像扫描,再进行矢状面等扫描。横轴位扫描时,T1WI为PSE序列,重复时间设置为450 ms,回波时间为9.6 ms,视野为350 ms×350 ms,采集时间为110 s,层间距为5 ms,层厚为4 ms。T2WI使用PRFSE序列,常规扫描时重复时间设置为2380 ms,回波时间为118 ms,视野、层间距、层厚与T1WI扫描一致。横轴位扫描时,重复时间设置为2480 ms,回波时间为128 ms,视野为200 ms×200 ms,层厚与层间距与常规扫描时一致[4]。

1.3 观察指标

所有图像均由两名有5年以上阅片经验的高年资影像科医生进行,意见不一致时根据诊断标准协商解决,给出一致的诊断意见。观察椎间盘突出位置、程度等,以手术结果为依据,计算两种检查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使用Excel整理,使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率(%)表示。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不同病理类型准确率比较

MRI对突出型、膨隆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96.00%、87.50%、93.33%;CT诊 断 准 确 率 分 别 为79.41%、88.00%、86.67%、75.00%,其中突出型结节诊断符合率两种方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n(%)]

2.2 两种检查方式征象检出情况比较

CT检查对钙化、积气的检出率高于MRI,对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的检出率低于MRI检查,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征象的效果[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认为是由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遗传因素、身高、体重和吸烟之间的关系已得到证实。年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与其他疾病不同,它最常见于中年人群[5]。腰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典型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可引起严重的疼痛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受神经支配的区域(肌肉)的麻木、刺痛和或肌肉无力。放射性疼痛和神经症状通常是由于压迫或刺激腰骶神经根之一引起的[6]。如果坐骨神经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也通常称为坐骨神经痛。许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长时间后疼痛可缓解或者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可以好转。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尽早诊断与干预,否则可能因严重的神经受损造成该神经相应支配的肌肉瘫痪,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因此,需要通过影像学手段尽早、准确诊断。

CT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方便、快速、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与传统X线扫描相比分辨率更高,很容易观察到微小病灶。通过CT扫描脊柱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是否突出、突出位置、形态等,而且可以观察髓核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检查可见椎间盘向周围膨出,膨出软组织密度影超过后缘连线,硬膜囊受压,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椎体骨密度减低。较为严重或出现神经根受压情况的患者CT检查可见髓核与椎间盘呈狭颈状,局部可见钙化,后缘不规则[7]。CT检查可以通过椎管内低密度脂肪反映椎间盘的改变,诊断准确率较高。国内研究显示[8],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率在80.00%以上,ROC曲线发现CT诊断灵敏度为 90.00%。在本研究中,CT检查对钙化、积气检出率较高,对突出型、膨隆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41%、88.00%、75.00%、86.67%。然而,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扫描层面的限制容易将不在扫描层面的髓核漏诊,患者图像不典型,这也是本研究中CT漏诊的主要原因[8]。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于CT检查,能够较好地反映人体组织含水量的变化,能够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患者椎管内病变。T1WI可清晰显示椎间盘、椎体等解剖结构,T2WI能够显示脱出髓核、硬囊膜等结构,可以通过信号减弱程度判断椎间盘变性程度。对于CT检查无法显示的脊髓变性,MRI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在本研究中,MRI对突出型、膨隆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96.00%、87.50%、93.33%,其中突出型诊断符合率与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检出率也显著高于CT检查(P<0.05)。

综上所述,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I对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效果更好,对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等征象诊断准确率更高,CT对钙化等征象检出率更高,各有优势,两者结合应用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肥城变性椎间盘
肥城桃产品包装现状与品牌化发展建议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优良地方品种肥城桃作母本的杂交育种研究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征兵“惊艳”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群桃之冠
——肥城桃
肥城桃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带来品牌效应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