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林红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思源实验学校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在其他学科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当前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处于性格和能力形成的初期,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都有不同,因此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教学改革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课程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更加有效的刺激,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1.应由单一向多元进行转变。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理论课堂的局限性,应该将原来的黑板、粉笔、教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与融合,不仅要重视语文理论概念的讲授,同时还应该充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和能力特点,开展和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使其学生有所收获、有所体会。其次,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当中,还应该重视学生自我观点的表述,进而通过学生的表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最终为树立和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向学生讲述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特点来进行相关的情景展示。通过生动有趣的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文中内容。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的剖解了“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便于学生展开讨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教学理念,避免“高分低能”。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行讲解。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把学生当成一个知识的载体,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将语文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激发语文教育课程的活力,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以学生为本,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的前提下,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最后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入和运用,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想学、会学、坚持学。例如,在讲述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文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进行合理的教学活动安排与规划,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对每一个小组安排针对性的任务,最终让学生一起来完成“大禹治水”相关问题的解答。通过合理分工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同时便于教师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教师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3.应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应该注重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与积极学习的状态,进而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其次,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成为教师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学习中去。例如,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相互提问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探讨,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小蝌蚪一共找了几次妈妈,为什么它总是找错呢?”这时学生就会认真的阅读课文,进行思考得出相应的答案。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我观点的表达问:“为什么小蝌蚪一开始与妈妈不一样呢”。这时学生就会进一步深入的去了解课文并掌握相关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教学手段的改进,通过教育手段的改进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发挥学生们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而在参与中使学生有所体会,最终提高语文教育的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最后,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构建平等、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进而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配合,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