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现阶段,应用程序等信息产品得到了普及性应用,促使传统电子绘本在设计上得到不断的完善,使用范围也实现进一步的拓展。为了更好的吸引受众群体,儿童电子绘本信息产品更加强调对自然化与本位化设计思想的凸显,结合功能性动画这种作为相对直接且极为有效的信息交互设计方法,使得儿童自制绘本APP 有着极高的探究与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具备创作创新的能力,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创作也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究其原因,不仅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且与目前儿童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息息相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多具备创新意义的儿童绘本作品涌现。中国是人口大国,当然也是儿童最多的国家。儿童通过创作不仅能够增加学习乐趣,同时能够开发其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根据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创作能力的培养。儿童人机交互类APP 为满足儿童的各方面需要也就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在此类应用产品的目标群体中,儿童的好奇心较强,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儿童绘本主题突出,内容浅显精炼、易懂,结构简单,情节有趣,形象具体鲜明,通过绘本故事来使孩子了解自然,学习知识,判断事物的正确与否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很多儿童识字较少,难以对文本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因而绘本内容的排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有部分年龄段儿童不具备APP 独立使用能力,家长工作忙碌很难抽出时间为孩子讲述绘本故事;并且许多儿童绘本APP 的操作过于繁琐,缺乏画面互动,交互体验较差;多数儿童绘本APP 只是单纯对绘本素材进行提供,没有为儿童本身进行绘本创作提供便利,忽视了对于儿童创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正设计一种不仅可以针对儿童阅读,同时可以让儿童编制出属于自己个人绘本的儿童自制数字交互绘本APP,尽力解决少年儿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满足他们对绘本故事创作的渴望,做到APP 便于使用,绘本便于创作,确保孩子能够在阅读大量绘本故事的同时将自己脑海里的幻想表达出来,提升孩子的创作能力,保障孩子思考能力的良性发展。
经过研究和分析,归纳与总结市面上已存在的各类APP 的优缺点,发现很多类型产品只是在单方面的阅读文章,很少能和儿童产生互动,也很少从孩子自身创作方向上去考虑,难以增进孩子对软件操作的兴趣。因此我们探讨设计了如下几点创新功能。
(一)通过孩子自己点击对话获取正文内容,通过类似RPG 游戏形式让孩子可以对绘本剧情发展做出各种选择,增加故事内容的多样性。
例如为故事增加各种版本的过程和结局,由孩子与家长一起,共同选择故事的走向,让孩子能获得更多的参与感的同时,也开发了孩子的构思能力和编排能力,让孩子自己做一次“编剧”。
(二)增加交互绘本创作中的视觉表现,使其美术效果满足作品的艺术性和儿童的审美要求。
让绘本故事满足“听、看、点”三个要求:
“听”是指儿童能够在绘本中听到现实生活中的声音,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其中,加入音乐、音效、对白等效果使儿童更易理解,乐于学习。加入音效,也能使互动感升级。
“看”就是指通过动画效果以及绚丽的色彩提高绘本质量。构图巧妙、造型生动,强调动画运动的规律,做有生命力的角色。图画要富有视觉美感,要恰当地运用色彩,让画面带儿童进入不同的多彩世界,使孩子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创造力和想象力无限扩大。
“点”就是指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调儿童与交互绘本的互动性,在绘本阅读的同时设立互动节点,让儿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相应的互动,儿童通过剧情完成交互游戏,这样更能激发儿童阅读和创作欲望。
(三)APP 将引导孩子们进行创作专属于自己的绘本。
绘本中会加入让孩子自由创作的部分,比如可以让儿童用手指或电容笔绘画某些关键道具和主角的造型。同时APP 内设有单独的绘画面板,面板内会提供一些现有的剪辑动画人物,孩子们可以自行选择拖拽到画面中,增添绘本趣味性,打造出专属于儿童个人的绘本故事,促进孩子个性发展。
(四)科学护眼模式,可以将画面的闪动频率控制在人眼观看最舒适的范围内,保护了孩子的视力,同时可设定APP 使用时间提示功能,限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最大程度的减少电子产品对儿童视力的损伤。
(五)除了可以阅读绘本,听讲故事外,还有许多新功能,如益智游戏的适当加入,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六)APP 支持语音控制,让家长在忙碌时也可语音呼唤阅读下一绘本或下一章节。
(七)软件可在儿童模式和家长模式随意切换,儿童模式在连续使用40 分钟后自动进入锁定状态,避免孩子在屏幕前待太长时间;家长模式可以由家长自由掌控,为孩子挑选心仪的绘本或故事。
(八)APP 还能为广大艺术工作者提供创作平台,能为app 时刻加入全新的故事和绘本,让产品与时俱进并提供可持续更新的功能。
(九)提供社区服务,使用者可以在社区内分享自己或孩子看过的优秀故事和绘本,同时互相交流阅读经验。
(一)挤压与拉伸
利用触感操作移动终端,促使自身元素变形为挤压与拉伸是功能性动画设计的重要原理,也是达到交互行为产生结果的必要手段。对于挤压与拉伸来说,该动作主要通过两个过程实现,具体有:在轻扫屏幕操作下,屏幕内产生的变化相当于对外界中某物体施以外力,使得该物体受到挤压得以缩紧,或是受到拉伸后得以舒展。例如,在邮件中,页面刷新、邮件获取等操作的实现就应用了挤压与拉伸的功能性动画设计原理。
(二)预备性动作
事实上,所有的动作发生前均存在一个预备性动作,承担着为后续动作发生提供良好铺垫的作用。这样的预备性动作在动画中即为预期,在设计中,需要明确受众对后续动作的期待。对于功能性动画而言,只有实现动作与预备性动作的共同设计与展示,才能保证展示出的效果与实际更为贴近,赋予功能性动画以丰富的生命力。在设计预期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呈现出的效果能够提示受众即将发生的动作,确保受众对操作产生心理预知,提升整个动作呈现的真实性、流畅性。例如,在拍照时,光圈打开的动画为预备性动作,向受众发出“即将进入实体取景(照相)状态”的提示。
(三)舞台展现
对于舞台展现来说,其设计原理的重点为将艺术家与受众放置于同一视角下审视,平衡实际与吸引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既包含真实性又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设计方法。对于信息产品来说,操作界面可以视为荧幕,新手用户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而通过引入功能性动画,能够向用户发出操作提示,帮助新手用户迅速、准确的掌握整个界面的操作方法。此时,丰富了用户操作体验,确保用户更加快速的了解使用,达到熟练掌握沉浸式或导向式界面操作方法的效果。例如,在Quick Office 中,利用功能性动画的引入,向用户提示了当前的所处位置、编辑文件的状态等,确保用户可以对文件展开更为直观的操作。
(四)连贯动作和关键动作
就当前的信息产品来看,移动娱乐游戏设计中对连贯动作与关键动作设计方法的应用更加常见。此时,存在于数字娱乐程序中的多数功能性动画均可以使用关键动作完成画面填充,并对非常规的复杂动作落实完整描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达到较好的动态表现效果,还能够降低实际工作量,最大程度提升程序的开发速度。例如,在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中,角色的点头、射击等动作均设定为关键动作进行完整绘制。而在游戏“水果忍者”中,则使用了连贯动作的设计方法展示出水果撕裂的效果。
(五)慢入和慢出
依托慢入和慢出,能够完成某角色在一次空间运动中固有惯性的描绘。在信息产品的功能性动画设计中,利用在物体运动起始与结束中加入大量的中间画、并在运动中加入少量的中间画,能够达到对该物体运动轨迹的真实化呈现,为受众提供更加具体、形象、真实的使用体验。例如,在用户打开应用程序中的功能性动画、或是在移动终端中进行列表浏览时,通过加入慢入和慢出的设计方法,可以达到提升信息之间过渡流畅性与自然性的效果。
(六)次要动作
次要动作主要辅助主体动作的呈现,推动表现效果的提升。在功能性动画的设计中,依托次要动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信息之间的切换、传递流畅性。例如,在Clear 程序中,用户在进行删除已完成事件的操作中,只要对其进行右划即可弹出对号提示,点击后代表该事件已完成。
(七)时间控制
在设计信息产品中的功能性动画时,需要设计人员重点考量不同速率下信息的表达,经过反复测试确定不同帧数条件下动画的持续效果,最终形成准确的设计形式,实现时间的完美控制。
综上所述,儿童自制数字交互绘本APP 研发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将成为儿童创作能力培养的强大助力,且伴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应用交互设计原理结合功能性动画设计在儿童数字交互绘本中得到完善使用显得极为重要。在交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完成挤压与拉伸、预期性动作、舞台展现、连贯动作和关键动作、慢入和慢出、次要动作、时间控制的设计,提升绘本APP 的展示效果,保证了其功能性的更好发挥,增强儿童对于信息产品使用的流畅性与自然性,为儿童阅读和创作带来了更丰富的应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