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盘古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广义上来讲,它是“以盘古信仰为核心,以盘古庙为载体,以盘古神话、盘古歌谣、盘古戏剧、盘古经文、盘古信仰习俗、盘古祭祀仪式、盘古地名、盘古姓氏、盘古祭品、‘盘古’的状语称谓及其含义为表征而构成的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淀深厚、特色鲜明的盘古文化体系”。盘古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地方有所差异,如河南泌阳和广西来宾,但都在民众中世代相传,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外化成了一定的生活行事准则。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河南泌阳和广西来宾两个地方的盘古信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够为盘古文化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关于盘古神话传说的发祥地问题历来多有争议,这里简单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北方说、南方说、外来说等。持“北方说”者,如闫德亮,他认为:“盘古最早是华夏族的图腾始祖,年积月累,名声愈大,随后已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始祖了。盘古神话是地地道道的国产品。盘古神话源自于昆仑山,而扎根于中原的桐柏县与泌阳县的九龙山,从而使盘古神话源远流长,遍及全国。昆仑山是伟大的神山,也是中国神话的发源地。《山海经》足以为证”。2005 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专家考察团,到泌阳实地考察,经多方论证,得出一致结论:盘古在泌阳的神话传说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最终命名泌阳县为“中国盘古圣地”,至此,盘古圣地花落泌阳,实至名归,为盘古精神发扬光大提供了政府支持。由此,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书丹的“中国盘古圣地”,成了响当当的泌阳文化名片。持“南方说”者,如覃彩銮,则认为:“通过对河南和湖南两地盘古文化的考察,基本了解和掌握了两地流传的盘古神话的内容、质态以及对盘古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坚定了我们原来对于珠江流域及来宾市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的认定。古籍中最早记载的盘古庙也在今来宾市。”持“外来说”者,如何新,他在《诸神的起源》中指出:“盘古神话是东汉中叶以后取道西南流传到中夏的西亚、印度神话。”
我们认为,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有争议是非常正常的,真理越辩越明,尤其是对于盘古神话传说发祥地这样的重大问题。不过,站在更加包容开放的今天,也许最重要的不是确认哪个才是真正的发祥地,更重要的应该是暂时搁置争议点,求同存异,在彼此的保留观点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相互交流,保留盘古文化的多样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争议也更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在辽阔的疆域中,共同分享着盘古这个开天辟地的创世神、人类先祖和其所蕴含的文化,我们56 个民族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盘古信仰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无疑非常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软实力和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先看河南泌阳,每年来盘古山的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些年来,当地政府参与了农历三月三盘古庙会,从2005 年到2020 年,已经连续开展进行了16 年,还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这些活动开展前后,海内外同胞积极寻根问祖、祭拜祖先,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众多商人闻风而动,各路媒体蜂拥而至,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利用媒体资源,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似乎盘古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容易就得出盘古信仰将会朝着越来越兴盛的趋势发展的判断。而当地的民众,乃至其他国人的盘古信仰发展的趋势真的是越来越好吗?特别是对当地民众来讲,盘古爷信仰还是原来的盘古爷信仰吗?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当地的盘古爷信仰传统的地方性和自身神性在不断消解,当地盘古爷信仰中不恰当地掺杂了一些其他文化资源,盘古爷信仰活动呈现出一种式微的态势。
主要体现在:
(一)盘古爷信仰作为一种地方传统的地方性不断消解,地方口头传统活态传承存在着断裂倾向,民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年轻一代。盘古信仰内容增多、信仰范围扩大,盘古爷的神性过于泛化,泌阳当地人在接受阐释盘古文化的过程中,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把盘古当成了无所不能、包办一切的神。有人求升官发财,有人保佑身体健康,有人祈求儿孙满堂……各式各样的人生欲望,寄托在盘古身上,而恰恰忘记了盘古本身的神性之所在。随着这样泛化的加深和传播,盘古自身的特性越发模糊不清。相关的信仰仪式逐渐简化,甚至消失。当地盘古爷信仰中没有过多的仪式,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是“拴娃娃”和“求雨”仪式,而这些仪式,在今天也在不断简化。简化其实就是一种遗忘,在这背后也体现出当地民众对此参与热情不高,盘古文化遭遇消解。
(二)当地盘古爷信仰中不恰当地掺杂了一些其他文化资源。这其实是盘古信仰传统的地方性和自身神性不断消解的结果。开天辟地的创世大神和繁衍人类的始祖形象,已经足以使当地的盘古文化及盘古爷信仰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然而政府及开发商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孝”文化的主题。俗话说,百德孝为先,这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不仅仅是当地盘古文化所特有,是一种普遍化的存在,在这里推出“孝”文化作为主题,无疑又在另一方面消解盘古信仰传统的地方性和盘古文化自身的神性。
(三)盘古爷信仰活动呈现出一种式微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信众层面。在今天多元化的时代里,当地精英阶层不屑于信仰,而民众要么出于更为实际的现实考虑,要么出于从众心理,趋于信仰淡漠或被其他宗教所吸引。
二是城市化进程从根本上冲击影响了当地人的盘古文化信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文明(文化)对国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盘古文化信仰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和传承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城市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开始不断冲击农业文明,大量的当地信众往城市搬迁,盘古信仰文化形成的根基开始出现动摇。
三是信仰场所层面。当地盘古爷信仰的场所就是盘古山上的盘古庙,当然还有民众自家正堂的神龛。供奉的神灵渐趋齐全,渐渐被纳入旅游场所,是当前盘古庙的一个存在现状。
而在广西来宾,民众的盘古信仰状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广西来宾有不少盘古庙,2003 年,一些学者,如覃乃昌、覃彩銮等对此进行了考察,并将来宾市称为“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些发现进一步提高了民众的自豪感,对于盘古信仰也随之加深,“来宾”与“盘古文化”也因此密切联系在一起。经调查发现,来宾市是迄今为止我国盘古庙数量最多的地区,民间盛行祭祀盘古的习俗活动,兴宾区的甘东村更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十八举行祭祀盘古诞辰的仪式,而且还有每隔三年一次历时三天的盘古兄妹出游活动。村民们在这样的祭祀活动中得到集体主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向盘古大神还愿、联系和维系了邻里关系、身心得到了放松休整。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在这样的祭祀活动中,通过做点小生意赚取经济收入。另一方面,2007 年1 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到来宾市拍摄盘古文化专题片,摄制组的足迹走遍了武宣思灵、通岭、东乡三个乡镇。因此,盘古文化也成了来宾最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为了这张“文化名片”更加漂亮,来宾市政府也在积极努力。2007 年7 月,来宾市兴宾区良塘乡北合村建成了盘古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围绕盘古文化、生态旅游两大主题,集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于一体。与泌阳一样,这些热闹的,在政府、学者、媒体、民众、游客等共同营造下进行的祭祀,围绕盘古文化而进行的一系列开发活动,是否使来宾民众的盘古信仰发展趋势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也许从这样的一些事情,如盘古祠庙的正统之争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价值取向等,可以寻找到答案。经过笔者调查发现,2005 年来宾市兴宾区来国村村民集资建立了盘古故居纪念堂,他们认为那里是盘古兄妹和父母生活的地方,也就相当于是盘古兄妹,也就是后来的盘古夫妻的“外家”,所以他们供奉四个神像:盘古兄妹和盘古的父母。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盘古诞辰日,来国村的盘古故居纪念堂和的甘东村的盘古庙都要举行盘古祭祀活动,都是为了纪念盘古兄妹开天地、造人伦的开创之功。然而“盘古诞辰前夕去赶墟时,发现良塘街的电线杆上贴有两个村盘古庙会的宣传海报,相距不过5米,两个村子所举行的祭祀活动也大致相同,都请文艺队来表演,颇有‘打擂台’的架势”。这样情景的出现,其实正是甘东村与来国村关于谁是盘古祠庙(盘古文化)的正统之争的外在表现:其一是来国村,其村民认为村后的高岭(盘古纪念居所在的地方)是盘古兄妹和父母生活过的地方,是盘古兄妹的外家,是盘古文化最根源之所在,具有天然的正统性;其二是甘东村,其村民认为盘古大庙是盘古兄妹生活过的地方,是经过专家认证的,具有正统性。两个村之间的正统之争,可能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应该还是与经济利益相挂钩。在一个后现代化时代,教育、卫生、文化等都形成产业化,而产业化意味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如何把文化转化成为产业资源,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把文化转换成为经济效益,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在这过程中,需要把抽象的“文化”具体化,也就是说需要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而如果这个载体又具有外界所赋予的权威性的话,那么将非常有利于实现由文化到经济的转变。这两个村之间的争议,鲜明体现了这点。随着各方人士对盘古文化的关注,盘古文化成为一种资源,而盘古庙宇成为盘古文化重要的体现载体,哪一个“正宗”,就意味着权威,也就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关注,更意味着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由此,我们看到当地民众对于盘古信仰的神性意识开始褪去,或者出现泛化,如在甘东村的盘古兄妹大庙旁设置海底宫殿、花婆庙,在祭祀仪式,或烧香朝拜时,在对盘古兄妹“提出”诸如婚姻美满、身体健康,生意兴隆的祈福等,远超出原来盘古身上所蕴涵的神性,或者说本性,这是与泌阳地区的民众一样的盘古信仰状况。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河南泌阳与广西来宾的民众对于盘古信仰有诸多相同之处,共同体现了在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之下,对于盘古信仰的接受和阐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显得更加泛化、功利化,甚至还面临着盘古文化口头传承断裂的危机等。而在盘古文化的实践方面,他们存在一些地方性的差异,比如河南泌阳主要是以庙会的形式来进行,场地规模更大,参与人数也更多;广西来宾,以甘东村为代表,则是通过祭拜、盘古兄妹出游为主要方式,持续时间相对更长。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是,泌阳的盘古庙会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进行的,而来宾则是盘古的诞辰,即农历六月十八。尽管它们存在着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但都是把盘古作为人类之祖,它是我们“想象的共同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盘古的神性出现了泛化,在社会影响力,民众心目中的地位等都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更好地传承盘古文化,积极参与到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来,提高文化软实力。
源远流长的盘古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即使其中有诸多争议,如盘古神话发源地问题,盘古神话内容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一直都被认为是人类之祖,是中国神话的典型,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今天,面对来势凶猛的西方文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冲击下,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空心人”、无根感等,无不是国人信仰危机的症候;国与国之间,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以盘古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人的民族认同感,真正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一)深入挖掘,不断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首先需要持续深入挖掘以盘古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深入挖掘,意味着追本溯源,把“大传统”和“小传统”相结合,既从“大传统”角度追溯确认盘古开创天地的丰功伟绩,把它作为创世大神,也强调“小传统”中盘古繁衍人类的人根之祖的信仰。而盘古无论是作为开创天地创世者,还是作为人类之祖,都只是一种神话传说,体现出在人类的童年时期,人们对于宇宙、自然、人类的起源等积极的思考和想象。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一种巨大的创新精神,敢于从无到有的创造的精神是非常宝贵且值得发扬光大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之所以在新发展理念中摆在第一位,正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积极深入挖掘盘古文化的本质内容是不断弘扬盘古开天辟地、首开人伦的勇于创新精神。
(二)信仰回归日常,外化于生活行为
盘古文化的传播,以及盘古信仰的延续,不仅仅需要在诸如农历三月三的庙会,六月十八盘古诞辰的祭祀和盘古兄妹出游等大型的、集中化的,各方人士参与其中的活动,更需要通过细雨润无声式的,与人们生活相贴切的宣传,使盘古文化信仰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外化成为一种平常的生活行为,这样才能够更好传承盘古信仰。当真正地让民众深刻且全面了解盘古文化,文化认同感增强,也将激发起他们对于盘古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由此,就会形成一个“认识-保护-传承-认识”的良性循环。其实,认识就是一种保护,保护也是一种更深刻的认识。无论是河南泌阳的当地人,还是广西来宾的当地人,甚至包括所有的中华民族子孙,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人类之祖——盘古,我们现如今也都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对盘古文化的认识和保护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
关于如何看待以盘古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教诲,积极肩负起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负责人的重担,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导向的重要资源,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