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怡
国画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优秀艺术文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经典的艺术作品,凸显出中华民族在绘画领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高远的艺术追求。国画中往往蕴含着创作者真挚的情感。创作者大多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通过花鸟、人物以及山水景观表达相应的艺术情感。对国画的学习者而言,从情感表达方面开展对国画的研究并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国画是向创作者转变的必由之路。
创作者可以通过对笔墨的合理运用表达个人情感。墨色作为色调的一种,创作者可以通过浓度、色彩深浅的变化实现对画面色彩的多样化调节,展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情感意境,有效增强国画本身的圆满程度。国画中的笔墨有低沉、明丽等各种各样的色调,可以实现对创作者情感的有效渲染。在运用过程中,创作者可以使用单纯的墨色,也可以使用多种色彩,通过不同颜色的合理搭配创造情感意境。无论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创作方法表达相应的情感。笔墨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法,是古往今来国画创作中的必用手法,能够从人文意义、精神象征以及形式内涵几个方面进行情感的表达。例如,在董其昌等人的笔墨观中,笔墨变得抽象,也得到了升华,形成了反写形的创作境界。此外,笔墨在表达创作者情感的同时,其本身也升华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
国画创作者们对情感意志的表达也可以依靠多样化的技巧手法来实现,而其中所传递的情感也大多来自对自然的向往和感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的崇尚和敬意。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国画中包含了几十种技巧手法。创作者可以通过拓印法、扎染法、渗透法、揉纸法、平涂法等多种多样的创作技法创作出能传递多样化情感的优秀国画作品。国画创作过程中,大多数创作者期望实现寓情于景的创作目标,通过情感与景物的融合提升画作的境界和价值,这种创作意图的实现离不开各种技巧的支持。创作者需要通过各种奇思妙想将创作技巧融合应用,有效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例如,朱耷的《荷花水鸟图》就是依靠象征手法实现对情感的表达,在创作过程中应用了留白技巧,以高旷纵横、清冷大气为基调表达情感。
丰富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使国画展现出更加细腻和多样化的情感。国画创作者通常选择意象色彩抒发个人的主观情感,实现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这种创作手法使画作摆脱了自然光学的限制。自元代以来,国画作品多由水墨描绘而成,能够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这也是现代水墨画的成长基础。现阶段的国画不再是单纯的水墨画,而是在众多艺术家的努力下,开创出了更多丰富的色彩描绘手法,能够更加细腻地将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出来。
物象即为客观的事物。国画作品中的物象能够更直观地展示作者的情感意图。徐悲鸿创作于1941 年的《奔马图》就是通过物象表达出自身的情感。画作中的动如风的强健奔马展现出冲破画面的景象,具有十足的情感张力。另一幅《负伤之狮》以在一隅之地怒目圆睁的雄狮展现出日军侵华的时代背景和徐悲鸿对国家处境的忧虑以及悲愤之情,同时传递出不甘而又拼搏向上的真挚情感。相对而言,物象对情感的表达更加直观、鲜明,这种创作手法也是国画创作中的难点,需要创作者更加细致地习练、钻研。
国画创作者需要传承传统的创作技法,也需要走出传统技法樊笼的限制,在创作过程中持续融入个人的创新技巧。国画中的情感表达需要基于个人的风格来进行,完全模仿甚至抄袭传统画作的方法,不仅无法将自身真实的情感有效地表达出来,反而会在这个过程中迷失方向,影响创作技巧的提升以及情感的融入。国画创作者需要始终保持对传统技法的尊重,沉下心来学习各种传统的创作手法,并将自己个人的意识、风格融入画作中。创作者可以通过艺术技巧展示多样化的情感,也需要重视个人精神意志,努力探索与自身情感表达相符的绘画语言,在传统的绘画技法中发展出独属于自身的创作风格。
国画绘制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从个人真挚的情感出发,绘制优秀的艺术作品。作品的优秀程度往往与创作者个人情感的表达情况存在关联。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通过矫揉造作来实现的,生硬、苦心编撰的作品难以反馈真实的情感。国画创作者应该脱离表象,避免盲目地追求画面的新鲜、独特,而是应该将创作热情融入国画之中,在成竹在胸的基础上展开创作,使得原本单薄的画作变得饱满、立体,带给受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意境是国画创作的重要内容。创作者需要构思相应的意境提升画作的艺术境界。相对而言,成功的国画作品更能够扣人心弦,受众在鉴赏过程中也容易引发共鸣。国画作品的情感表达情况与创作者对情、景、物、人的融合能力有关,各种元素的完美融合更能引起受众心灵的共鸣。意境赋予了国画灵魂,凸显出创作者对美的追求,使得画作中的自然景象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在情感意境的表达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明确“意”的内涵,即为自身的意识,创作的过程就是将思想意识凝聚升华的过程。为了将画作中的场景活化,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创作者需要将真实情感融入画作中,通过对万物的感悟实现情境与意境的融合,将情感作为源泉,创作出更多富有意境的优质画作。
情景交融是国画创作中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艺术意象与现实物象的有效转换。为了践行这条道路,创作者需要做好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象的观察和解读工作,通过深入了解加深自身对物象的情感。刘海粟通过对黄山的十次游历实现了对山中黑虎松的充分理解,由此创作的《黑虎松》也成为引起共鸣的经典作品。国画的创作并非单纯地描摹,情感的调动更能使画作中的物象突破限制,展现出更加高尚的情感。郑板桥画的竹子并不是对现实中竹子的刻录,而是对自己心中所认知的竹子的描绘,其创作的基础便是“胸有成竹”。为此,在创作过程中,国画创作者需要先做好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工作,在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和艺术创作成就情景交融的作品。
各种绘画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现实与情感的交融,现实主义始终是国画创作的核心,观察和感悟现实生活也是国画创作的重要基础。《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经典的国画作品都是古代画师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国画的创作如果与现实脱离,不再描绘真实的事物,就无法将认知、情感与画作融合,这就要求创作者努力寻求现实与情感的融合点,使所绘制的作品更具感染力,更能凸显真挚的情感。
情感表达是国画创作者的重点钻研方向。众多成功的国画作品通常会展现出各种丰富的情感。国画中情感表达的手法主要有四种,分别为笔墨表达、物象表达、色彩表达以及技巧表达。在国画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做好创新工作,注重将真挚的情感融入画作,以此来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国画创作者可以通过营造意境来实现,也可以采取情感与景物的融合以及现实与情感的融合凸显画作中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