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平
中央美术学院
陶潜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不称之为深远,也是对笔者影响最大的几个人物之一了,他的性情仿佛是过继给了他的崇拜者一样,浪漫。不羁、且潇洒,笔者喜欢他下朝时惨酒便迫不及待摘下乌纱帽来过滤酒糟的性情,他营造的乌托邦世界桃花源是历代士子极具向往的精神世界,陶潜在士子的世界里就如同仙一样的存在着,就如太白在诗人心中的位置。八十多天的官宦生涯终究使他疲意和失望,他最终也是没有留下,在《归去来兮》他感叹田因都已经荒芜了自己怎么还没有回到地里去耕种,他对于官场是多么失望,觉得世间人有多么的荒唐,这首词也就是彼时他本人内心的独白罢了。
虽然是生在富贵人家,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富二代,也是满腹经纶,绝项智慧,如若没有生逢南北朝乱世,他定会成为一代辅弼名相。绝非逸诗之宗,显然他是比苏子瞻聪明的,情商也比苏子瞻高明。
这里一定要说对笔者影响最大的一首诗,有时也会错觉的以为这首诗就是写给千年之后的笔者。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每个人从出生再到老去,会辗转不同的城市,忙于蝇营狗苟。笔者无法忘却深夜挤上绿皮火车,站在人海里再去换乘去北京的绿皮火车,从凌晨天不亮下车,在车站等待,得等第二天凌晨才能盼来开往北京的列车,车站里虽是人来人往,手和脚却是没有知觉的。虽然没有多余的钱多买一桶泡面,内心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非常高兴,车站人来人往,最激动的就是看见几个年轻貌美的带着眼镜的女孩走过来了,会厚着脸皮搭讪,会害羞,人家一主动吧反而自己秒怂,一晃这样的生活就是好几年。最难的就是高考失利,身无分文,走在街上看见路边的乞讨者,把身上仅有的两块钱分给他一块,觉得自己和他们是一样的,迷茫的走在街上,不知该往何处去,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喜怒哀乐,就像一粒沙子,像田间的尘土随风吹动,像无根的草,不知何去何从。三年后学校的的光荣榜登出来以后我的确在前三,所有人都不理解的是我把自己的名字割掉了三次,喜欢无声无息地走过,就像风吹过不留痕迹。
分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
小时候在山区出生,在那放牛,割草,拾粪,上学。笔者出生的山区是在巴蜀的咽喉之地。平均海拔两千三百多米,属于高寒山区,气候寒冷,阴湿多雨,在冬天的时候非常冷,人们在春夏的时候要把牛和马等家畜的粪便用背簍等工具从野外捡回来晒干,冬天来的时候用来烧炕取暖,所以要在春夏时节去拾粪,积累不到一定量冬天是很难过的,我八岁以后家里的粪就是我拾了,我把粪积成一座座小山,三叔就用马架上驮娄一趟一趟地用两天时间驮回家里,这是我最有成就的时候,也会受到表扬。割草就是把野生的草用镰刀割回来喂养家里的家畜,也是我主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左手指上也交叉留下了很多挥之不去的镰刀疤痕。直到十多岁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念书一点就要求父亲带自己去他们那里上学,这会已经在山区生活十多年之久,那也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到了父亲和母亲家里我开始读小学,周末作小工平时上学,初中时晚上经常做小工放水,白天去学校上学,周末捡棉花可以一天捡到一百六十公斤可以满满装四大包,可以挣一百二十多块钱,比长辈还整整多六十公斤,因此我高中之前还是非常“有钱”的,后到城里读高中,到北京读大学,辗转多地,未有一寸长久栖身之地。
人生兜兜转转,难免会随风辗转,东坡年方二十便随父从眉山翻越蜀道,渡过三峡牵身开封,后从黄州到惠州,跌宕起伏,最终客死异乡,身为帝师的王国维也随父离开家乡周折多地,谁会想到天纵之才竟也会在国难家变之间自寻短见。人生无常,事事也无常,幼年经常见到温和的人陆续凋零.朋友圈时不时会有老先生老前辈,艺术家治学家袁悼的链接,思绪难平,会惊叹前段时间刚见过面怎会如此突然。师友,亲人也会如此,难免难免。就像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谁又会想到来的如此粗鲁,连招呼都不打就带走了多位师友。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人从出生到幼年到童年到少年到青年,还要经历中年和老年,会有很多的朋友,儿时小伙伴们聚在在一起偷鸡摸狗,赌酒骗钱,把塑料薄膜困在腰间扮司神捉弄放牛人,把土地公的牌位愉偷搬到自家后院自己模仿大人的模样早晚朝拜,早在被大人发现之前,跑的一溜烟,把鞭炮放在村里黑房子的老汉家里点燃,在坡地的上游几个人并排滚过青青的麦田,裤子穿成了旗袍用绳索捆起来害怕别人看见。
初中的时候在学校几个人组成兄弟团,对抗高年级的同学,虽然经常性会挂点彩或留个熊猫眼。但是好看的女同学都喜欢和我们一起玩,别人虽然眼热也不敢来多说。像子由和子瞻同窗苦读。夜雨伤神,发愿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末了因,这样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好同窗估计天下少之又少罢。好朋友是-个人必不可少精神寄托,又何必在乎是否有血缘关系,长足陪伴的人又何必要有血缘,有缘足矣,远有俞伯牙和钟子期,近有王国维与罗振玉,半世的心心相惜无不令人心向往之。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如果今天还有牵挂的人牵挂的事还有执着的人和执着的事,不妨好好地欣赏这份挂念和执着罢,一路风景一路歌声,欢乐心态淡泊欲望会让人轻松和自在,远离烦劳,远离纷争,会让人少了羁绊,当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上云卷云舒,如果真的有过不去的坎,那不妨听一句摩诘居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果有一斗酒那不妨喊来街坊邻里一起来喝,把欢乐一起分享,陪伴你的不一定都是最亲的人,可往往陪伴会带给你快乐欢喜,陪伴也是最长情的。这一点上远亲也不如近邻,有几个知心朋友,是幸运的,如果没有,有几个酒肉朋友,那也是有福的,如果没有,有几个相熟的,那也不显的冷清,如果没有,有几个对头也是好的,至少证明你不是一无所有。再也回不到二十岁,再也不可能重新做选择,就像现在傍晚不能回到今日早晨一样,王国维先生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入。
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是地道的中国人的气质,学会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人生的每一个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东坡来说他对子由说的话来形容他自己的人生也是恰当不过的: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林语堂先生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土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光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爱开玩笑着,虽然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中,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批评臧否。谪居黄州三年,月光下泛舟游于赤壁,他是浪漫至极的人,雨中拄杖直行同行皆狼狈,他是不畏风雨的人,在坡地醒了喝喝了醉深夜回家啊童子鼾声雷鸣倚门听江声,他是脾气修养极高的人,有时候却像个幽灵一样一个人在院子里走动,像个落单的大雁一样孤独,落寞,可在我看来那却是多么美的时刻。
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对于少年发妻王弗的思念流传千古。十口无归更累人,身后牛衣愧老妻,对于二婚的润之是如此的愧疚。爱情和亲情他始终那么浓那么烈。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厨房空空如也只有寒冷的野菜,破破烂烂的灶地下只有湿的芦苇,小房子也好像渔舟一样漂在朦朦的水云中,如此境遇他却写出了一生中最好的诗词,最好的书法。哪怕到了岭南烟障之地也是要每天吃三白颗荔枝。儿子苏豚出生洗儿时说:人人望子皆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他也明白自己才华招致嫉妒被入迫害,但愿儿子能平安过一生。这一点陶潜却相反,盼儿皆聪明好学,不料五子皆不器。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及时勉励自己,因为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瞬间而已。
陶潜对于人生看的通透,悟的彻底,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心境的确很了不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少人渴望追求却做不到,在心里无妨也是一种希望的存在,成为心灵的乌托邦精神食粮般存在。在南北朝对立战乱的年代该怎样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活得轻松且自然,不为世俗事所干扰,东晋属于南朝时期,同时期的有顾恺之,王羲之,谢安,陆机等等大家豪儒,文学艺术登峰造极,可是军事却弱于北方,身逢乱世作为陶侃的后人,显赫的家世,在他看来政治的黑暗人性的难断才是可怕的,耗神的,让人萌生退意,对于生存和生活他有着明智的判断,对于理想的生活有自己的期许,几乎同时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有异曲同工之妙,陶渊明的内心深处有着乌托邦的理想和希望,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里没有纷争,没有战乱。他塑造的完全虚无的世界却给乱世人心有个寄托和希望,是个净土世界,在心灵里存在现实中很难存在,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孤独的诗人下下了美好的故事,在悲哀的时代里他为人构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武陵的一个渔人划着船一路迷入桃花源的故事几乎成了所有文人都去追求的世界,让人感伤的是除了南阳刘子骥毕生寻找之外后人却无人问津了,他觉得最悲哀的不是没有桃花源而是没有人再相信会有桃花源,如果相信桃花源存在即使找不到在心里也是有希望的,无问津者是悲哀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再去找桃花源,这是在乱世之中陶渊明的文学所发出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很幸运没有生活在战乱年代,战争是没有赢家的,处于乱世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希望有桃花源的存在,我们的爷爷辈几乎都是参加过战争的,为保卫国家追求心中的理想国牺牲过一辈子,无数的人没有走回家,生命定格在了年轻的岁月,陶渊明是成长在战乱年代,他的挣扎的内心一定是产生了桃花源,所以才会带给后世精神财富,历代都有寻找桃花源的文人,直到近代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沈从文也寻找过桃花源,他七次下湘西,也写下了《边城》等经典之作,湘西这边也有叫桃园的地方,中国很多的地方起名叫桃园的非常多,可见中国文人对于桃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