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E 大调钢琴奏鸣曲《Opus14 Nr.1》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处理

2021-11-12 18:34叶晓涵
名家名作 2021年2期
关键词:奏鸣曲乐章贝多芬

叶晓涵

一、贝多芬生平简介及其奏鸣曲作品的分析

(一)贝多芬生平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为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1770 年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 年在维也纳逝世。他一生写了很多音乐作品,大致可分为重奏、变奏曲和奏鸣曲三大类。他12 岁时,已经能够自若地享受演奏,开始担任管风琴师聂费的助理,并正式跟他学习。与聂费学习的这段时间,拓宽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让贝多芬有了更加正规和系统的学习,为贝多芬音乐创作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后通过接触了很多著名的作家、教授和音乐家,受到了很多艺术与文化的熏陶,使他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被人们称为“音乐巨人”。

(二)贝多芬奏鸣曲的分析

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作品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分,他创作的奏鸣曲是从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的标志。贝多芬一生所创作的奏鸣曲有35 首,但其中只有32 首是有编号的。贝多芬的奏鸣曲不仅是对贝多芬本人音乐风格的充分体现,它还深深地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后来音乐的发展,被后人称为钢琴作品中的“圣经”。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可分为三个时期:(1)早期(1792—1800)。这个时期贝多芬的奏鸣曲始终坚持古典主义音乐的时代风格,讲究深刻的理性思想的表达。一方面继续沿用了海顿等作曲家质朴、严肃的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另一方面他在古典主义音乐语言的框架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突破。(2)中期(1800—1815)。即第九首至第二十七首,是贝多芬音乐生涯创作的顶峰时期,贝多芬不断地尝试突破古典主义传统的束缚,在结构和表现力上尝试创新,这些方面都为浪漫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晚期(1815—1825)。即第二十八首至第三十二首,每一个乐章都可以视为经典,他始终坚持完善和发展奏鸣曲,使奏鸣曲焕发出与之前不同的生命力。

贝多芬的这首《Opus14 Nr.1》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而第一乐章是整部作品的核心章节,它虽然是传统的奏鸣曲式,但是在表现上已经开始注入了创新,注重表现音乐的抒情性和表意性,表现出贝多芬性格中温柔又不失辉煌大气的一面,丰富了奏鸣曲式的结构内涵。

二、贝多芬《Opus14 Nr.1》第一乐章的创作分析

(一)贝多芬《Opus14 Nr.1》第一乐章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Opus14 Nr.1》草稿完成于1795 年,发表于1799 年12 月21 日,是献给冯·布劳恩男爵夫人的。冯·布劳恩男爵在那个时期地位比较高,是一位杰出的商人。大概是因为男爵夫人是一位杰出的女钢琴家,这部作品体现了男爵夫人高贵的身份和优雅的气质相符。

(二)贝多芬《Opus14 Nr.1》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

《Opus14 Nr.1》是贝多芬32 首钢琴奏鸣曲中早期的一部规模相对较小的三乐章奏鸣套曲,他在这部奏鸣曲中比较注重整体音乐的氛围,使整首作品表现出平和,富有抒情色彩。在手法上运用了许多细腻的管弦乐特点,作曲技法也比较成熟。

第一乐章是该部作品的核心章节,奠定了整部作品平静、典雅的风格基调。 采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及尾声。在这首作品中,贝多芬运用了对话的形式,把重要的主题八度重复,然后围绕呈示部主题展开变化发展。

以下挑选了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和展开部的几个特色片段来进行分析。

1.呈示部

(1)主部主题

从曲子的一开始就可以看出调性为E 大调,第一乐章的主题部分从第一小节开始在右手运用了变化模进的手法,把乐曲的旋律以向下八度深层推进,底下是重复的节奏型,给人一种安静、压抑的情绪。从第五小节开始是动机间八度模进,旋律在不同声部演绎,形成一种对话式的演奏方式。

(2)副部主题

从22 小节开始是该乐曲的副部主题,副部主题是以由主部主题的近关系转调B 大调为调性展开的。它与主部主题对话式的表现手法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以单线条的形式出现,运用了音阶的上下行来表达乐曲的流动,乐曲轻盈,且富有歌唱性。

2.展开部

从61 小节开始,是整个乐曲的展开部。出现了新的主题材料,伴奏织体上与呈示部有了明显的不同,伴奏织体为古典主义时期常用的分解和弦式进行。16 分音符的紧凑感与之前的单旋律形成对比,而高声部又使用的是贝多芬常用的八度写作手法,使乐曲整体进入高潮,音响效果上变得更为厚重和激昂,增强了乐曲的听觉变化。

3.再现部

从92 小节开始,是整首乐曲的再现部,它是变化再现,在主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声织体有变化,但是大致结构相同。

三、贝多芬《Opus14 Nr.1》第一乐章的演奏

钢琴乐曲的演奏,不仅要了解整首作品的音乐结构,还要去体会作曲家所要传达的音乐内涵,再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出这首作品的精华。本文分了几个方面论述这首奏鸣曲的演奏方式。

(一)情感的把握分析

贝多芬奏鸣曲里的表现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某一个单音,或者是某一个装饰音,都承载了他对音乐的表达。我们在演奏贝多芬奏鸣曲时,不应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手指的技巧上,而是要结合曲谱中的音乐符号、节奏去表现音乐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

本首作品的呈示部与展开部在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呈示部给人一种恬静、悠扬的情绪,所以在演奏呈示部的时候,从第一个音开始,个人情感上就应该更收敛。右手的主旋律和左手的和弦伴奏,以及之后的声部交替对话,具有古典主义庄严、深沉、优美的意境。所以我们在演奏的时候应控制自己的情绪。

展开部在表现手法上与呈示部有所不同,以右手八度进行和左手16 分音符的演奏为基础,在此时需要注意情绪上的变化,由原来的安静、庄重的氛围逐步转为激昂、热烈。不断推进音乐情绪,使整部作品达到高潮。

(二)关于力度与音的演奏技巧

在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中有很多注释和速度标示,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演奏所呈现出来的效果。

在本首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强弱记号,这些都代表了这部分音乐所要达到的音响效果,体现出了贝多芬情绪的变化。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这部乐曲时,应当注意手指的控制力度,通过手指力度的转换来调节强弱变化,在强弱变化的过程中表现情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片段中有从p 直接到sf 的变化,这种突强的过程,使音响效果上有很强烈的对比,所以,演奏者在力度上必须明显区分。

(三)关于音色与踏板的演奏技巧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十分有自己的特色,在音响上也有自己的标准,所以在踏板的运用上,也比较复杂。踏板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演奏乐曲,主要是帮助旋律变得更加流畅和连贯,在音响上使层次更加丰满,烘托出整个乐曲的气氛。在67—69 小节要运用踏板切换帮助连音的演奏。

在这个乐曲中,有些地方是不需要使用踏板的,乐曲中出现了好几次高声部单旋律的流动。24 到29 小节,在写这个片段的时候,贝多芬为了保持旋律的纯净性,在此处是未加踏板的。所以我们严格按照要求,不使用踏板,保持乐曲原有的风味。也可以使乐曲在不同方面进行力量、音响的对比,使乐曲在听觉上有丰富的层次感。

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对后世的音乐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把钢琴奏鸣曲的表现力提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将钢琴奏鸣曲推向了顶端。本文对贝多芬《Opus14 Nr.1》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处理的研究,既是对自己的一个提升,又为读者理解这个作品提供了一点参考意见。

猜你喜欢
奏鸣曲乐章贝多芬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饥饿奏鸣曲
呼噜奏鸣曲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