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数字化平台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

2021-11-12 19:01:15王晓红
中国国情国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数字企业

王晓红

以平台企业为核心构建产业生态是数字经济组织方式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也是平台企业的竞争,尤其是超大规模平台已经成为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抗衡的决胜因素。因此,支持平台企业做大做强,构建平台引领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健全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监管规则体系,营造创新开放、和谐共生的数字产业新生态,是我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重要保证。

一、平台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平台通过数据、算力、算法有效组合要素资源,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从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通过构建数字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形成数字产业生态,对于提高国内大循环质量和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发挥了重要载体作用。

(一)平台成为构建产业生态圈的重要载体

1.平台是产业生态圈的组织者。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制造商、供应商、服务商等离散要素资源,形成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网络协同、共创分享的产业分工模式,有效提升产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协同发展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形成携手上下游行业伙伴共创价值的产业生态。如华为长期立足构建与合作伙伴共享利益的产业生态圈,截至2019年业务合作伙伴超28000家,其中销售伙伴22000家、解决方案伙伴1200家、服务伙伴4200家、人才联盟伙伴1000家。平台为生态圈内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突破了单个企业依托自身资源对发展能力的束缚,降低了中小企业的采购和管理成本。尤其在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

2.平台能有效解决供需适配性问题。平台不仅集合了商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要素,并通过大数据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匹配,提升了供需两侧的信息对称性及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制造企业可依据平台数据精准判断市场、合理安排产能,准确挖掘新的消费需求,并研发设计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和服务,准确掌握用户信用解决融资需求,从而构建了高效运营的供应链体系,促进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

3.平台创造了消费增长的“长尾市场”。平台使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和销路不畅的产品在细分市场中找到空间。如2020年微信小程序实物商品交易增长154%,其中商家成交额(GMV)增长255%,快消品、零售渠道、时尚品牌通过小程序分别增长490%、254%和216%。截至2020年企业微信连接用户数超4亿,活跃用户数超1.3亿。

(二)平台成为构建创新生态的重要引领者

1.平台是构建产业创新链的核心组织。由于平台具有孕育新的通用技术能力,一项新技术往往是通过开放平台聚合了大量研发者和服务提供者,平台不断释放出技术开发、运营维护等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了技术创新生态圈,为新技术的规模化成长提供了土壤。如华为携手全球技术伙伴在AI、云计算、5G等领域联合创新。截至2020年华为云技术合作企业2000多家,2500多家企业在鲲鹏、昇腾等10个技术方向通过5000多次技术认证,其中通过鲲鹏认证的1100多家主要是应用软件企业,华为云、鲲鹏、昇腾平台上的ICT开发者超过200万人。华为还利用全球40多个开放实验室开放了ICT底层技术,立足打造5G+智慧场景等数字生态。如微信小程序开放了官方组件、官方UI素材及开放接口能力,打通了超过12亿用户的通道,已有超过200万开发者加入微信小程序开发,覆盖200多个行业。

2.平台有效实现制造商与研发设计机构协同创新。如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集聚了9000多家制造商,25万名海内外工程师、设计师和专家,仅用两年时间平台发布研发项目8000多个,研发成果400多项,获得国内外专利30多项。

3.平台大数据成为制造企业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重要依托。如山河智能公司通过接入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后台数据,发现1.8吨的微挖掘机在海外市场受欢迎,便在两个月内研发了微型挖掘机-17U,成为全球首款互联网专供挖掘机。

(三)平台成为创造普惠贸易的重要载体

跨境电商降低了国际贸易门槛,使高频次、小金额的跨境贸易迅速增长,推动国际贸易由大企业主导、大宗贸易模式向中小企业广泛参与,海量品种、碎片化的新模式转变。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跨境电商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其中出口增长40.1%,进口增长16.5%。如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新一代跨境电商范式有效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的痛点,打通了内外贸一体化的堵点。国际站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形成了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于一体的B2B全链条闭环模式,平台不仅提供跨境商品贸易,还提供相关的物流、金融、支付、结算、征信、财税、通关、收汇、退税等外贸综合服务以及数字化新型监管方式和国际规则体系,一站式跨境供应链服务体系形成了从商机到履约的闭环,外贸企业可以完成交易和服务的整个过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站帮助150万家中小外贸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四)超大规模平台具有数字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

超大规模平台已经成为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如微信支付、支付宝已经成为数字支付的主要工具。平台企业在此次疫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多地果蔬肉蛋、工业原材料等生产生活物资流通受阻,平台通过整合运力、配送调度保障了抗疫物资运输。

(五)平台企业成为创造就业的重要载体

平台企业具有开放、共享和个性化的特点,就业门槛低、层次丰富、吸纳力强,并催生了大量自由职业群体,为不同文化程度、技能禀赋的劳动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平台带动的就业约7800万人,增长4%;以新就业形态出现的员工达623万人,增长4.2%。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由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等构成的微信生态链共带动就业岗位2963万个,大部分都是自由职业。2019、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先后发布了两批共29种新职业,超过75%与数字经济相关,其中游戏、电竞、直播、网络文学吸纳就业约1145万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关键基础领域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型人才匮乏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仅占研发总投入比重的5%左右,与主要创新型国家15%-20%的差距较大。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95%的高端芯片进口,在半导体、操作系统、云计算等底层技术方面与美国差距更是显著。数字领域技术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高精尖技术人才、领军人才严重匮乏。赛迪研究院和人社部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人才缺口将分别达到230万人、500万人和150万人。

(二)平台综合实力下降,与美国差距扩大

联合国贸发会(UNCTAD)的数据显示,在全球70个最大数字平台中,美国和中国分别占市值的前两位,美国占68%,中国占22%。根据CBInsights数据,2020年9月美国和中国拥有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分别居前两位,美国占48%,中国占24.7%。2014年以来年度市值始终保持在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之列的有8家,分别是苹果、微软、亚马逊、Alphabet、Facebook、Salesforce、阿里、腾讯。我国在十大互联网公司市值中占比由2017年的22%下滑至2019年的16%,美国则由78%上升至84%。

(三)产业互联网发展滞后,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服务业和工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和19.5%,低于发达经济体46.7%和33.0%的水平,且低于全球39.4%和23.5%的平均水平。美国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尤其是云计算和企业服务成为新一轮增长的驱动力。

(四)平台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不能有效开发利用

由于在数据产权、知识产权保护、交易机制、共享机制、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法制保障体系不健全,平台企业沉淀的海量数据资源在开放共享和有效利用方面一直存在较大障碍,对企业经营和消费者隐私保护造成了较大影响。

(五)平台监管滞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需要

由于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平台垄断、野蛮生长、损害实体经济利益以及消费欺诈、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突出。如互联网金融领域由于缺乏监管和规则,导致P2P爆仓、高杠杆率、高利贷、金融诈骗等问题不断出现。同时,由于新技术应用场景迅速扩展导致监管部门缺位。如无人货运的应用由于主管部门不清难以运营。

三、政策建议

(一)增强平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切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突破芯片、底层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科技专项、技术标准等方面提高平台企业参与度,推动大科学装置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资源向平台开放,鼓励平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于企业内设的研发机构同等享受税收、补贴、人才等优惠政策。

(二)实施数字人才战略

鼓励企业大力吸引海外创新型领军人才,加大吸引留学人员、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创业和各国高精尖人才来华工作力度。增加高等院校、职业学院等相关学科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发挥社会培训机构和平台企业的力量,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快改变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困境。

(三)不断扩大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为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平台企业提供了市场基础,应提高平台企业与消费、产业及医疗、教育、文化、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的融合渗透能力,鼓励平台企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其在推动产业数字化中的支撑作用和高效整合创新资源的优势,面向传统企业提供信息对接、开放数据资源、软硬件支持、供应链支撑等全链条服务,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构建平台数据开放共享的有效机制

平台沉淀的海量数据流是核心战略资源,如果能够开放共享将惠及产业、消费者、科研机构、监管部门,尤其是为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消费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提供基础支撑。为此,应加快建立健全数据确权、交易、管理、使用、安全评级、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各行业依法共享平台数据资源,构建平台主导的数据产业链。

(五)加快完善平台监管体系

以推动平台规范经营、健康发展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法规实施细则,明晰平台企业经营行为合规边界,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和实体经济利益,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平台自律,引导平台依托大数据手段不断提高治理水平,营造和谐共生、创新包容的健康产业生态。

猜你喜欢
数字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数字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