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动画中民族风格的转型研究

2021-11-12 18:25
戏剧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三维动画哪吒

张 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01)

20 世纪50 至80 年代,中国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动画电影,如《天书奇谭》《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这些国产动画电影借鉴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民族风格强烈,审美独特,在国际上屡屡获奖,被人们誉为“中国学派”。“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成功在于其坚持了对本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保持了中国艺术独有的灵动感与意境美。

进入90 年代,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商业动画逐渐兴起。动画片《宝莲灯》在探索民族与国际化融合与接轨的道路上做了转型的新尝试。但是由于国产动画叙事上的弊端:扁平的人物形象、单调的情节设置、重形式而轻内容等诸多叙事短板,中国动画学派艺术动画渐渐走向沉寂,并在商业大潮中慢慢走向边缘化。

2012-2016 年《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民间资本接棒政府补贴,大举进入动画电影市场,因此这一年国内动画电影多达60 部,票房也达到空前的68 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产动画电影的数量基本上年年攀升,票房体量也有所提高。

近五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新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如《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后简称《哪吒》)《白蛇:缘起》《姜子牙》等。这些国产动画电影虽然受制于整个国产电影大环境的影响,目前仍不能与进口电影一较高下,但是取得的进步确实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动画电影在内容创作和技术层面上进步明显,且十分注重艺术的加工,努力在故事、色彩、特效、渲染等方面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说较好地实现了技术和民族艺术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风格的“中国学派”。通过和早期的“中国学派”动画做对比,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动画造型方面的对比分析

由于早期的国产动画电影主要是二维平面绘画制作,动画角色造型在绘画风格上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民族风格,《天书奇谭》的角色造型来自于中国戏曲人物形象,京剧脸谱化的造型很具有民族认同感;《哪吒闹海》中的环境设计和人物造型是借鉴了中国传统壁画的纹样和形式创作的,画面中线条的飞舞流动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壁画中线条的美感;《大闹天宫》中的造型也是借鉴了戏曲人物和中国传统话本《西游记》对各个人物形象的描绘,再经过艺术加工而设计的。这三部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动画电影代表了早期“中国学派”的动画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一辈的动画人退居幕后,新生代的创作者登上了动画创作的舞台,他们经历过动画创作的失败,票房的惨跌和中国观众的检验,最终创作出了符合中国观众审美心理的动画电影。近几年推出的《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大护法》《哪吒》《白蛇:缘起》,以及2020 年刚上映的《姜子牙》,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其中《大鱼海棠》和《大护法》是二维动画,其余几部均为三维动画。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在动画制作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场景特效还是动画造型都大大超越了之前的瓶颈期。2015 年上映的国产三维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是国产动画电影三维技术的分水岭,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中国的三维动画电影技术一直处在瓶颈期,观众与对欧美的三维动画片十分热情,而对于国产三维动画片不抱有信心。《大圣归来》上映后,中国观众第一时间就认同了片中的“孙悟空”形象,并且对这部片子的三维制作技术大加称赞。虽然相较于欧美,此片的动画技术还有待提高,但是这也已经远远超出了国人对国产三维动画的期待。

虽然在国人的心目中,二维动画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三维动画是外来产物,不能与“民族风格”相互兼容。然而即便目前中国的动画电影造型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中国动画的造型依然是以中国传统造型为基础融合了欧美动画艺术的部分风格,又加入了本民族的时代特征,创作出了新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造型形象。这也正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在造型审美上的时代特点,即西方与东方审美的结合。

对于欧美动画影片塑造的具有神力的英雄形象来说,《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的外形并不算俊美,长脸长鼻,五官相对扁平,身形瘦长也没有强健壮硕的体魄,但是他的造型符合中国人心中的“猴王”形象。孩童的形象设计能看出制作团队的用心,从五官比例到发型、衣饰的设计无一不透露出对观众民族审美情结的贴合。《哪吒》这部动画影片中的几位主人公形象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其中哪吒的造型是对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哪吒的经典形象的改造,它融合了现代少年儿童的“叛逆”造型——浓重的黑眼圈、咧着的嘴巴、有点邪魅的笑容,走起路来吊儿郎当等。虽然这是动画史上的“最丑哪吒”,但是这样的设计很有辨识度,既没有失去中国传统民族风格也融入了时代特征,形成了新的民族风格形象。还有今年十月份上映的动画电影《姜子牙》中的人物造型也可圈可点,动画片把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姜子牙形象塑造得很有特点,人物很有棱角的脸型塑造出消瘦沧桑之感,浓眉和深陷的眼窝、络腮胡须都能突出人物坚毅的性格。姜子牙的衣着有着浓厚的民族服饰风格,与人物形象相得益彰。

在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探索之路上,动画形象的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国外的动画电影美学特征已经非常明确和清晰。所以,中国动画电影将会在东方审美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寻求创新。

二、动画叙事结构方面的对比分析

相较于早期的动画电影,现代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在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上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都知道中国早期动画片的创作宗旨是“寓教于乐”,动画短片和动画电影遵循了教育青少年儿童的创作方针,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动画片明辨是非或懂得一个道理。所以,早期动画片的故事内容都是选取经典且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角色基本上是善恶分明,清晰的故事脉络很符合少年儿童的逻辑思维,让孩子们很容易明白影片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而现今的中国原创电影的受众已经扩大了,观众的年龄层早已超出青少年儿童的范围,所以动画片的叙事内容和结构也会复杂一些,尤其是人物的性格塑造会更加丰富立体,不再是单一的善恶对立,而是更加深入人性的性格刻画。其讲述故事的方式也借鉴了欧美动画电影的叙述逻辑,不再是“善打败了恶”的唯一结局,而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结局。虽然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发生了顺应时代特征的变化,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并没有脱离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色。近几年上映的几部比较受欢迎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大护法》《哪吒》《白蛇:缘起》《姜子牙》,大部分都是改编自中国经典的神话传说,其故事内容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使其符合当代中国观众的观赏心理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探索。现今的动画电影受众还是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是新时代的产物,审美心理已经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不再局限于中国本土文化,他们的思想更多元,更具有包容性。所以,对于中国经典的传统故事改编就要有新意,有深度,不能单一化。以早期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和2019 年的原创动画电影《哪吒》为例,这两部动画电影都选取了“哪吒闹海”这个经典神话故事,但是人物的性格刻画、故事逻辑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哪吒闹海》中哪吒是一个嫉恶如仇、大义凛然的少年,龙王是一个祸害百姓的邪恶小人,在这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中,两方人物是明显的善恶对立,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故事逻辑简单,对于儿童的理解力来说是非常贴切的。后者《哪吒》的故事逻辑就变得稍微复杂了一些,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也更加复杂化,整个故事看似还是哪吒与龙王一方的对决,但是加入了很多改编的细节。哪吒是一个“魔童”,他是一个并不完美的小孩,从降生以来大家就对他有所忌惮,除了父母之外,他没有朋友,但他渴望交到朋友并改变自己的命运。敖丙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孩子,如果不是背负着拯救龙族的重担也许他会和哪吒成为真正的朋友。所以,影片中的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是充满矛盾的,没有单纯的善也没有单纯的恶,哪吒是“恶中有善”,敖丙是“善中有恶”,哪吒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天命抗争,敖丙为了拯救龙族与哪吒抗争,但两个人都是身不由己地把对方当成了敌人。整个故事的逻辑较为复杂,善恶互相交融,双方都有值得同情的一面,故事结尾不是绝对的正义战胜了邪恶,而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结局引发观众的思考。

近几年的国产原创动画电影都有类似于《哪吒》的故事叙事结构,故事逻辑更加复杂化,人物性格更加立体化。这种改变一方面是受到了欧美动画电影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是中国新时代的动画创作人对传统动画电影的创新探索,展现出中国动画电影的新民族风格。

三、画面美学形式方面的对比分析

早期的中国动画短片或者电影以二维动画技术为主要创作手法,二维即平面。中国的传统艺术造型在审美上更偏重于“平面的”和“线条的”造型形式,这正好贴合二维动画的制作。早期的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鹿铃》《山水情》《骄傲的将军》等,还有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都延续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采用了水墨、戏曲、壁画、年画等艺术形式,呈现了富有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形式的动画创作。这些动画片从构图上来看有着强烈的形式美感,从色彩上来看有着浓重的装饰风格,这些形式的运用使得中国早期的动画片“中国学派”的风格特征明显。

反观现今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其动画制作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的提高使得动画制作能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平面化的视觉审美已经不能满足观众了。随着欧美高质量高技术动画电影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中国三维动画的制作技术也是日益提高,近几年上映的《大圣归来》《哪吒》《白蛇:缘起》《姜子牙》的动画三维技术制作都超出了国人对中国原创三维动画的期待。值得称赞的是,虽然这几部动画电影运用了三维动画技术,但它们并没有失去“中国学派”的风格,而是三维技术和“中国学派”的新融合。动画片中设计了有中国传统审美特色的人物造型,造型角色不华丽但有深入人心的特征,发型和服饰的设计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让观众能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本土特色的造型设计。场景的建造上也能看出制作团队的用心,为了保留早期“中国学派”的意境,场景中的亭台楼阁、日用器具、色彩光影都呈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与角色搭配更能彰显浓厚的中国风。《哪吒》的许多场景设定都取材于传统文化,“山河社稷图”中的场景就有着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影子,青山、流水、彩云、荷叶等中国画中的元素被运用在了此环境中,呈现出了仙境一般的视觉感受。三维技术增加了场景的视觉角度和空间深度,随着角色在场景中自由穿梭,观众们也能真切地融入其中。《姜子牙》中的场景和道具严格考究了中国元素,参考了《封神演义》《山海经》和中国传统器具的纹样来设计。场景中色彩、材质和光线都有着神话世界特有的神秘、飘渺的意境,力图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神话世界。

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形式在现今的动画电影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能更好地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创作者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把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融入到现代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之中。实践证明,近几年的探索使得三维动画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更加成熟,在保证影片保留传统中国元素的基础上,发挥出了三维技术在塑造空间深度和广度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在大场景中的运用,增添了更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和美感。此外,在影片的氛围和意境的渲染方面,创作者们也充分考虑到运用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具有中国风的元素。

从早期中国动画电影和近几年的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在动画造型方面、动画叙事结构方面、画面美学形式方面的对比分析能看出中国动画电影的巨大转型。这种转型并不是完全摒弃了“中国学派”传统的艺术风格,而是在继承优秀的“中国学派”元素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在先进的动画技术的支持下探索出的“新民族风格”。“新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既具备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元素和风格特征又具备与时代同步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审美文化。中国动画电影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动画创作者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观众的检验,其探索的道路永无止境,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中国动画电影终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三维动画哪吒
哪吒买“车”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中国水墨画在三维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大型民族风格原创交响作品——清唱剧《嘎达梅林》隆重上演
大型原创民族风格交响作品 清唱剧《嘎达梅林》
让三维动画走进幼儿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