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全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现阶段,高职院校开设的剧目排练课程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情况而言,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条件得到了质的飞跃,但随着各大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戏曲专业学生的竞争压力逐步增加,部分学生甚至在戏曲作品中没有什么戏份,导致学生对于戏曲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对于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极为不利。因此,需要在高职戏曲教学中增设剧目排练课程,提升高职院校戏曲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
剧目排练课是教师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进程,以剧目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学习,让学生通过剧目排练活动逐步进入戏曲创设情景,感受戏曲人物的情感,对学生的吐字发音、唱腔、身形、步法等专业技能进行练习提升的课程,可以实现对学生戏曲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剧目排练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将课程活动的掌控权交还给学生。在剧目排练课开展过程中,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主地开展排练活动,借助排练活动对剧目中的戏曲知识进行学习,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戏曲专业技能,有助于实现高职戏曲的教学目标。
第二,从学生兴趣出发。剧目排练课以学生的个人兴趣为基础,因此在剧目排练课活动中,学生排练剧目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让学生将戏曲知识与戏曲技能有效串联。
第三,师生互动性强。剧目排练课开设过程中,教师作为剧目排练课的规划者、学生排练活动的辅导者,需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剧目排练活动中,纠正学生在戏曲剧目排练中出现的问题,提升高职院校戏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可有效调动学生的戏曲知识、技能学习积极性。剧目排练课程活动的开展主体为学生,学生在戏曲剧目排练过程中需要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再现剧目情景,转变以往传统戏曲知识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戏曲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排练活动中学习戏曲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戏曲专业技能,最终达到培养高职学生戏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第二,有效充实高职戏曲教学内容。现阶段高职院校可开展的戏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限制,但是学生能够练习的戏曲剧目种类较为丰富。在高职戏曲教学中开设剧目排练课程,可以丰富高职戏曲教学内容,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的补充教材内容,对高职院校现有的戏曲教育资源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剧目排练课程中体悟戏曲文化内涵,练习戏曲剧目中人物的仪态、唱腔,直观感受戏曲人物的情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戏曲知识的效率。
第三,可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频次。在高职戏曲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师生互动频次相对较低,在剧目排练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仪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对学生错误的发音以及身形步法进行指正。在高频率的师生互动下,能够提升戏曲教学的指导质量。剧目排练课程是以戏曲教学为基础的,因此教学内容的开展具有说服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以及戏曲技能的理解更为透彻。此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练习实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规划,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为高职院校戏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在剧目排练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相对较低。高职教师虽然采用剧目排练活动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是仍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学生在剧目排练活动中一味地模仿,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最终影响戏曲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质量。同时,高职戏曲教学排练模式较为单一,教师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极具个人风格的教学习惯,教师在熟练掌握某一教学模式后,为了能够充分把控戏曲剧目排练的节奏,常常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此外,高职教师在剧目排练过程中为确保系统性规划,并未充分发挥剧目排练课程的戏曲教学有效性,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剧目排练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构建和谐、民主、高效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戏剧排练的积极性。传统模式下戏曲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是以模仿教师唱腔、身法为主,虽然能够保证戏曲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但学生的学习存在机械化、程式化的问题,学生无法体悟戏曲的精髓,对于高职戏曲教学效率的提升极为不利。高职院校开设的剧目排练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专业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排练学习组,采取以强带弱的形式,让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帮助专业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进入排练情景,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剧目排练活动,避免出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一味追求速度忽视排练质量的情况。在开展以组为单位的剧目排练活动时,学生可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互助、探讨、练习提升学生的剧目排练质量,让学生在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剧目排练活动可促进高职戏曲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进程。剧目排练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需要摒弃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确保剧目排练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此外,教师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对戏曲文化的有效传承,可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开展“戏曲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鼓励戏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剧目设置成校本化的剧目排练课程,补充课程教材资源,有效提升戏曲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戏曲专业知识的信心。
教师在进行戏曲赏析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带领学生观看经典剧目,采取“议题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分享自身的剧目欣赏感悟,激发学生的戏曲思维,让学生将自身的思想情感与观看的剧目内容相结合,深入理解戏曲剧目所表达的内涵,找准剧目排练的切入点,利用戏曲知识以及戏曲技能解决剧目排练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可组织戏曲专业的学生到地方剧社,在专业演员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加深对排练戏曲剧目的理解,实现对学生戏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剧目排练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在开展剧目排练课程期间,需要从剧目背景、人物关系以及思想内涵等内容出发,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的戏曲文化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戏曲文化素养。在学生排练戏曲剧目期间,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调整自身的肢体状态、发音位置以及身形步法等,让学生充分掌握戏曲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教师在排练剧目活动中,可有效践行“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戏曲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指导,提升剧目排练课程开展的教学质量。
在剧目排练活动开展前期,高职院校的戏曲专业教师需要明确剧目排练课程的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的调配。同时教师需要构建完善的剧目排练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戏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技能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戏曲综合表现能力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剧目排练以及戏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部分高职院校的戏曲专业学生,在初入院校前对于戏曲专业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部分学生是在进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对戏曲专业有初步了解。学生认为戏曲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明朗,因此无法对戏曲专业产生学习兴趣。为了提升学生剧目排练的积极性,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国内优秀的剧目,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优秀剧目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戏曲专业学习的价值意义,让学生深受触动继而转变自身对戏曲专业的看法,坚定学生学习戏曲的信念,让学生始终处于较为积极的学习状态,继而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剧目排练活动中,剧中角色多样,在进行角色分配时,可先让学生对剧目内容进行研究,并通过表演比赛的形式来确定角色。在专业技能知识比试过程中,可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戏曲排练表演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挫折与困难,极易出现焦虑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重新寻找角色定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新塑造角色。为此,在剧目排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职戏曲教学中开设剧目排练课程,可调动学生的戏曲知识学习、戏曲技能练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戏曲教学质量,培养戏曲专业学生的戏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