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萌
在2016年,字节跳动公司首次推出了一款短视频产品——抖音,便迅速在国内掀起一场短视频狂潮,在国内完善产品架构和完成粉丝积累后,试图将其商业版图扩大将目光投放到了海外市场,在2017年5月,推出抖音国际版——TikTok。凭借着产品背后的算法和分发机制,TikTok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风靡全美,在各大应用排行榜上蝉联首位,成为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以及印度、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社交媒体产业中亮眼的存在,是在互联网领域迅速崛起的新兴力量。
在社交媒体改变生活的时代,产品火爆的背后暗含着市场的分割和各方利益的争夺。TikTok的迅速扩张,显然影响到了海外媒体的市场。在短视频行业大势的前景下,各类社交媒体公司也认准了短视频,开始竞相模仿TikTok的运作模式,一时间同类型APP孕育而生。
除了同行业的竞争外,TikTok更是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打压,作为中资出海的APP,其取得的傲人成绩使得习惯于向世界输出价值观的西方世界难以接受,APP上用户的基本信息、不同观点的传播以及各类意识形态的碰撞,都成为了影响国家安全的敏感点。因此在2019年,美国以收集用户数据、威胁国家安全的风险为由,开始对TikTok进行审查。在2020年,特朗普政府发文禁止TikTok进入美国市场。经过多方资本的博弈,最终宣布TikTok与美国甲骨文公司达成收购。直至2021年2月,美国拜登政府虽宣布暂停TikTok禁令,但Tik-Tok的发展之路仍荆棘遍布,在其他海外市场中也面临着各国的封锁。2020年6月,印度政府发言人曾公开表示,印度年轻人热衷于刷TikTok,但该程序中的内容容易导致年轻人“文化堕落”,出台禁令禁止包括TikTok在内的59款中国APP。同年2月,欧洲消费者组织投诉Tik Tok称其违反了欧盟的消费者法律。随后其他各国对TikTok的态度也变得“强硬”了起来,遭到不同程度的抵制。
地缘政治概念。“地缘政治”这一词最早是由鲁道夫·契伦在1899年将其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而拉采尔将国家比喻成一个有机体,“国家作为一个有机体,只有不断地向外扩张、夺取资源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类资源的获取。李义虎也曾提出:“地缘政治学作为一种理论,就其延伸影响来讲,涉及到国际关系的政治地理因素和国家对外政策的地理因素。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不同的政治声音在地理分布的基础上,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而制定政治权利规则的战略理论。
二战后国际局势变得愈发复杂,地缘政治的概念又被赋予新的含义。在全球性格局发生大变动的节点,人们对整体空间的认识也由国家空间的概念开始向人类空间的概念转化。地缘政治的本质仍是各国为了权力争夺而不断地斗争,而伴随着人类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国家外交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导致地缘政治呈现不同的状态。可见地缘政治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理论。
网络地缘政治。伴随着互联网的全球普及,传统地理上所划分的范围和空间的格局越来越淡化。逐渐演变成谁掌握了网络空间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控制世界权力的钥匙。国家主权的概念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信息主权”成为国家主权概念中的主要内容,从而扩大了国家主权的外延。”网络地缘政治的概念也逐渐成型。
首先,技术条件成为网络地缘政治发展的首要因素。随着网络空间的发展壮大,博弈也旨在网络话语权的分配,而技术条件的精进是争夺话语权的前提。这两者间互为相辅相成的关系,网络技术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而改变了地缘政治,同时网络空间也成为地缘政治竞争和展示的舞台。
其次,国家主权的概念也从传统的地理空间延伸到了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发达打破了地理空间的壁垒,国际间的各类信息汇聚于网络。在现实国家中,国民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但在网络空间中,国民的行为有了新的变化,表达空间也得到扩展。网络突破了国界,使得国家的管辖权在网络空间中更难以实现,网络空间的侵袭难度也相对降低,因此也更应维护好网络生态的发展。
最后,网络空间逐渐成为地缘政治打击的目标,在传统地缘政治中通常采用军事力量进行打击。伴随着网络空间的逐渐成形,传统的军事手段也演变成了网络空间的信息武器。地缘政治发展已为发达国家奠定基础,通过网络信息的渗透和技术的攻击更容易实现文化输出和话语权占领。
网络地缘政治实则仍是地缘政治在网络空间的延续,遵循地缘政治的发展规律,地缘政治思维与逻辑在中美网络空间博弈中无处不在。
网络发展格局的重新洗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每一个个体和大众传媒都能成为地缘政治的主体,使传统的地缘政治排序发生变化。而对于已在西方世界主导已久的互联网世界里,任何一个新兴技术的出现都是潜在的威胁。
这样的担忧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长期处于信息传播领域的头部,而其他发展中国家通常习惯依附于发达国家来发展自身的信息文化产业。相比之下,中国近几年在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家的扶持加上人才技术发展的优势凸显,依靠自身的进取逐渐在创新领域崭露头角。TikTok在各类社交媒体中突出重围,使得发达国家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扩散化蔓延,各国的经济发展停摆。但中国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颇有建树,尽早实现经济正向增长。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市场格局也重新洗牌,美国自身恢复得缓慢,产生了忧虑情绪。并由于新冠疫情期间的居家管控,人们对娱乐内容的强烈需求,TikTok在这一时期也实现了下载量的小高峰。西方国家的互联网企业发展虽远远早于我国,但一个带有中国背景的企业异军突起,在全球互联网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这无异于在挑战其互联网霸权。从这一角度来看,将TikTok收购或踢出西方市场,既是为本国市场清扫出一个强劲竞争对手,也是一个向中国示威的决策。
网络安全话语的双重建构。网络攻击相比于传统地理上的占领,所付出的成本骤降,但造成的伤害却有过之而不及。因此网络安全的建设也是每个国家都重视的,而两国的网络安全话语语境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的也有所不同,面对同一产品便会有不同的举措。TikTok的成功离不开背后推荐算法的支持和用户画像的精准,这一套运行规则是在中国的法律上得以实现的,而在美国国土上却被认定是行业垄断和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
在互联网这个自由的场域里,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法律制度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虽发展势头强劲,但整体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个人信息保护及网络安全领域内的政策还有待完善。应掌握各国信息安全的政策边界,加快构筑起符合国际准则的网络安全屏障,建立起内部平台自我预警机制,使我国出海产品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网络安全话语的态度决策。在2018年欧洲传播学会卢加诺年会上,荷兰学者何塞·范·迪克提出,目前的世界版图上有两大系统正在主导着一个不断平台化的全球社会,而且他们处于多维的竞争关系之中,分别是以脸书为代表的美国平台系统和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中国平台系统。
面对这两大平台的迅速崛起,欧洲以及其他地区的态度和抉择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在这两个平台之间,欧洲更倾向于美国的企业。首先自二战以来,美国在电子信息行业发展便处于领头羊的优势地位,虽对欧洲企业未有特殊待遇,但实质上也为欧洲信息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及政策监管。其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国系统背后暗含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也让他国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因此在这场互联网的战争里,欧洲和其他各国被数字平台中地缘政治关系所裹挟,受技术创新和意识形态的限制而被迫选择。
TikTok无疑是中国社交媒体成功出海的案例,它的出现也打破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互联网应用格局,但产品也难逃被“政治化”的命运,使之成为众矢之的。虽然受到了全球大众的追捧,但处于发展初期的TikTok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展现,成为其进一步传播的阻碍。因此在其全球化范围内发展中,还应提高以下能力。
对内提高平台治理能力。TikTok作为UCG内容生产平台,依靠用户自主生产的内容实现多样化传播,平台在内容的把控上更应加强力度,实现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增加低龄用户分级管理制度。伴随着互联网发展逐渐低龄化,各平台也逐渐涌入未成年用户。而不良信息对未成年的情感价值和认知水平会造成消极影响,作为短视频赛道的头部企业更应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可以充分发挥产品在用户画像、精准推送上的技术优势,建立起年龄分层、内容分级的制度,更好地保护低龄用户。
其次,应注重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在数字发达时代,个人信息的联通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但其反作用也会让我们被信息窃取的风险增高,因此用技术手段和制度建立来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成为了必然趋势。尤其作为一款出海的产品,TikTok不仅要遵守本国的网络安全法,在国际上也应具备超前的安全意识才能绿树长青。
对外积极争夺国际话语权。在网络地缘政治的发展下,网络空间的占领一定程度上也映射了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而TikTok作为一款成功出海且国际占有率高的产品,更应注重在舆论话语权的争夺。在信息等同于权力的时代,优质的平台内容是TikTok的王牌。在海外市场的运营上,如果完全照搬国内内容制作的经验,可能会导致水土不服。因此,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以及叙述形式,增强故事内容的共情感,实现内容的差异化和多元化;通过官方引导带动用户自发,融入当地文化氛围,生产出符合地域基因的内容,才会得到更多海外用户的青睐。
而TikTok作为带有中国背景的社交媒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为更多中国本土的社交媒体出海提供了宝贵经验。社交媒体在国际化战略布局中,要注重品牌积极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并且对内提高产品的治理能力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对外积极争夺国际话语权,提高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下,更需要具备特殊意识形态和更包容的价值体系。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和矫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保持正向生长态势,传播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