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

2021-11-12 16:04
长江丛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时代政治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一)信息化时代中信息的公开性越来越强

信息传播方式的公开性越来越强,信息技术与媒介的发展已经能使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人几乎同时接受到同一信息,报纸、电视、互联网等都是信息传播平台,这些平台本身就具有公开性的特征,能够使信息在更广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传播,增强了信息的影响力。

(二)信息化时代中信息的广泛性越来越强

信息的内容涉及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含正确的内容,也包含错误的内容,可以说是纷繁复杂。其次,信息的传播主体也具有广泛性,不同种族、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公民都广泛地享有言论自由权,尤其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热点讨论,在网络这个公共空间中,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发表言论,网络的匿名评论更是给了公民不用为自己的言论负责的错觉,使信息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空间传播。

(三)信息化时代人的生存方式有所改变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职业与岗位,例如网络直播的兴起带来了网络主播行业的发展,网络甚至已经成为了一部分人的谋生工具。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与手机,移动支付方式的普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享做出了贡献;不断更新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文化观念,使人们越来越容易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同时,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在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机遇

(一)信息化时代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变

首先,信息化时代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念的转变,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将其与自己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知识与信息的易获取性减弱了教师话语的权威性,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教师更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海量的信息和日益成熟的数据分析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其次,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在丰富的信息库中积极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不再被动地等待知识的灌输,强化了主体意识的同时也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最后,信息化时代推动了全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观念的转变。曾经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跻身高校后仅仅只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技能即可,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一些极具迷惑性的负面信息,如“网络暴力”,“计算机技术犯罪”等,极其容易诱导高校大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得以体现,它在指引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引导大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信息化时代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的变革

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以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你说我听、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而且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往往效率低下,信息化时代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收集知识的渠道,有利于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发展出了情景教学的新模式,图像、视频、音频等工具的使用,使原本古板枯燥的书本知识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印象深刻。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参观展览等实践活动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的途径,同时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具有开放性,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根基,营造了热烈的氛围,使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与使用。

三、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信息的泛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能否在洪量信息中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并传递正确的政治导向是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挑战,一方面,部分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和缓慢更新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快速成长的现状,也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也面临着政治性和导向性缺失的问题,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包装下的教学内容往往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虽然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却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内涵和精神内核,偏离了教学目标。最后,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更便捷,对教师地位提出了挑战,教师话语的权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甚至导致了逃课现象的增长,使得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长期稳定的教育与感化。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学生面对信息化时代表现出了一系列不适应,例如“游戏瘾”、“网购瘾”、“网络暴力”的频繁出现,加重了学生对虚拟网络空间的依赖,许多学生无法实现从网络空间到现实空间的良好过渡,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从侧面反应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匮乏,并没有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树立起内心信仰。其次,信息化时代学生已身处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中,但却未能具备在这个宝库中鉴别资源好坏的能力,无法准确地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由于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了逆反、逃避等心理,海量的信息使学生接触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比例变小以及学生的不配合等问题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顺利开展形成了阻碍。最后,信息化时代中各种文化、各种观念的交流与碰撞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了冲击,法律、道德约束规范的缺失使得部分大学生有机可乘,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犯罪的案例不在少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提升提出了要求。

四、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析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条件。首先,教师要在文化激烈碰撞的信息化时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内心信仰,坚定立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和学生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为身处迷惑中的学生指引方向。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只有建设一支能够积极适应、广泛利用大数据的人才队伍才能有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培养教师敏锐捕捉有效信息和深入发掘信息内涵的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发现信息、鉴别信息、利用信息。再次,教师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理念,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支撑,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树立协同意识和跨界思维,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整合社会成本,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最后,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难题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来设计课堂内容,利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设计“答疑解惑”和“师生对话”环节来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构建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首先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互动网络平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网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网上调查、网络问卷、网络论坛等多种多样的网络实践形式来收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反馈,把握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程度。其次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共享平台,建立班级“网络档案”和学生个人的“网络档案”,通过数据来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定量分析,使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最后,要注意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联合,采用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反面批判错误思想为辅的教育方法,通过具体的正反两方面案例的对比来对错误思想进行深刻分析和批判,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御不良思潮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信息化时代,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中保持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自己的内心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

注释:

①胡树样,谢玉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0~62.

猜你喜欢
理论课时代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