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杰/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全面塑造人的品格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人的培养关系着国家、地区的发展未来,是一种前进过程中对人的品质的需求,是个人乃至社会对于价值观念的一种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中以人为教育对象的一种特殊而灵活的实践活动,为人的培养贡献大部分力量。
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高校脱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再单纯教育学生正确的内容和知识,而是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从人的角度切实出发,探讨、研究有关人的本质、人的性格、人的需要等问题,使当代的思政教育更加成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理论学术体系,为当代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主要基本内涵主要阐述了关于人的本质论,人的价值论以及人的发展论。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和主导者,同时社会活动也调动人的主观积极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社会中的个体单位是人,人应当是所有政治研究中的主体部分。从这个层次来看,只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采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主体进行关于人的培养与发展、人的思想与存在、人的本质与自由等问题的全面、深刻、系统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为其奠定理论基础,对社会的价值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最初的驱动力是人的需要,只有将人的本质特征和人的需求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现实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的本质特征和个人需求在根源上是相同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学经典理论就是以此根本原因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认为人的本质特征由人的需求向外体现出来,在这里,马克思将人的需求分为三个阶梯,即形成人的需求三阶梯理论:第一阶梯的人类需求是人的生存需求和生理需求,第二阶梯需求是人的谋生或占有需求,第三阶梯则是指人的全面发展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从这三阶梯需求可以看出来,人的需求是分有层次地,且都是普遍存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阶梯的需求在人生活中普遍存在,且随着人的年龄、阅历、环境、地位的变化时时变动,这是由于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和环境变动,人的思想,以及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人的生存阶段都在不断的变化,从而有了不同阶梯的需求。可以看出,人的各种实践性活动的原动力是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又是建立在长久存在的变动上的。不难看出,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对人的关注,需要深入关注对人的需求变换的关注。因此,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作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推动力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是对人的需求研究的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人学理论作为推动力,高校思想教育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变换,并根据变化进行实时的调整与教育,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加强的学生真实需求的关注,将学生的实际活动与思想政治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学习思想教育知识后充分地应用在生活学习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得到落实,让大学生的思想符合社会与时代的需要,这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真正的发挥了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经典理论的探讨本质上使对于人的探讨,也就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活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的多方面基于对于人的关注的探讨。而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实效性不强、实用性缺乏、留于形式、主体不明确等弊端,归根结底是传统高校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实时关注,讲授内容不能符合学生的需要,知识无法为学生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成为一个难点问题,究其根本,问题在于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对“人”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正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点问题。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正是将“人”置于研究和探讨的主体,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作为出发点时,当理解并在模式中应用了人学理论中的本质研究,自然也就解决了不能关注人的问题,其他上述提到的各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也将因为充分关注”人“的这一主题而被依次击破解决。
当高校在以“人”为主要地位进行模式改进和教育教学的研究时,要考虑到人是以社会为依托的,也就是说人是社会人,脱离了社会对人进行研究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说,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且带有政治属性,人学理论就为高校教育提供了人本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以”人“为主要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才能形成阳光健康的心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使大学生有一种获得感,树立起社会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中,对”人“的研究又是将其放在了社会背景中的,这就决定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通过模式创新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的阶级性、历史性以及社会性,让大学生意识到社会中人的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关系之网上的节点,并通过节点所连的网体现社会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提升人的素养。
关于人的价值论的阐述从社会对人的满足和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两个层面进行论述,两者成辩证统一关系,人的价值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当代高校生能够理解何为正确的人的价值理论观,个人价值应当服从社会价值,如何利用强大的思想武器去抵抗当前信息渗透下的不良风气,在国家和社会价值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考虑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的作用力可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个体需求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关于人的发展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高校学生厘清社会价值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忽略学生的个人价值,剥夺学生个性化自由化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成长空间,不顾及学生的正当利益都是当前遇到的情况中所不可趣的,应多注意人的价值多样化表达方式。加强对受教育个体的个人价值的重视度,全面回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增长需要,给与自由成长的空间。随着时代进步的步伐,人们开始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本位的合理性,愿意从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角度研究出发,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健全人格,在符合社会价值引导下鼓励个体价值实现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确保张弛有度。
从现实意义方面理解,人们是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界产生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努力实现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并全年展现出来。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倡导个性发展,使得学生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正确的判断标准。当高校生面对实践情况中,不应只顾及眼前的情况,需要培养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尺度和判断标准以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探寻到更加适合自己全面发展的长足性的发展方案,实现个性发展与个人发展相辅相成。如果只顾及自己个性的发展和个性需求,那社会的发展将失去秩序,若完全统一秩序,社会千人一面,社会也会是乏味的发展。因此,保持个性,同样需要坚持用正确的价值和标准处理个人、集体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标准来引导高校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最终目标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中的人学经典理论以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的发展,这同时是社会所需求的核心最高价值观,也就可以认为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指出了人类能够实现最高理想与追求的基础就在于人,只有人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发展,人的才能和潜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应用出来,才能为最高理想的实现提供可能,也就真正意义地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最高目标的重合性使得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更加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应用人学理论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二者都以全面发展培养人为目标,在核心内容上十分契合,由此可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指导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改革过程中可以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为基点展开,这可以使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解决以往存在的问题,真正将思想教育落在实处,为培养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方向和基础,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依据。相信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经典理论的引导下,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会有全新的面目,使得思想教育课程达到预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