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俐璇/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使所有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培养爱国爱党、诚信敬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大国工匠。2018年的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因此,有效利用专业课堂、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同频共振、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十分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是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交叉的工科类专业。《工程岩土》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含地质学、土质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工程岩土》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核心任务是能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提供科学的技术指标与依据。据此,该课程的德育内涵主要包含遵纪守法、安全第一、质量至上、杜绝造假、科学检测、精益求精等。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高职工科专业课教学中,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教育体系,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高职工科专业肩负着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才能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要不断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向贯通的培养路径,不断实践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双轨并行的培养模式,把思政工作贯穿高职工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国家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工程岩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检测判定岩土的各种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学、土质学、土力学等,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提供科学的技术指标与依据。我校《工程岩土》课程4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融入思政元素的《工程岩土》课程,是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2018级城轨一班(182071)进行。课程要以育人为导向,融入思政元素,必须首先明确其所承担的思想教育内容。课程组经过反复研讨,制定了清晰明确的课程标准。
素质目标:①提高学生独立操作、总结归纳、团结合作的职业能力;②培养学生科学检测、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③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安全第一的职业道德;④培养学生争优创先、质量至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学过程中,将素质目标关联的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基本实现素能并重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基本原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向培养时代新人大国工匠的教育目标逼近了一大步。
我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岩土》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地质学(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的认知、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土质学(岩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检测)、土力学(岩土的力学性质的判定)。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教案,都要明确本次课教学的素质教育任务,认真梳理对应的价值元素,充分挖掘内在的思政资源,尽可能地将思政元素无缝融入到课程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传授中,充分发挥高职工科专业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同频共振,做到德育智育深度融合高度契合。
讲到检测土基稳定性时,融入了大国工匠朱林荣的先进事迹。朱林荣,一名高铁安全的“焊卫者”,他用35年时光铸造着高质量的长钢轨,为列车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他总是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道工序都要达到满分”,“简单一小步成就创新一大步”,“这些改进看似简单,但切实地解决了实际问题,而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工作中点点滴滴的问题。”“想法和实际实施之间会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他的执着、他的认真、他的奋进,成就了大国工匠的传奇。同学们懂得了,在检测土基稳定性时,要像朱林荣一样细致、认真、精益求精,检测数据才是精确的,才能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开课前,让2018级城轨专业学生观看了2010级学生工作的纪录片《追梦》,并要求写观后感。①学生牛昱写道,虽然视频只有短短八分钟,但学长们背后付出的努力是无数个八分钟!学长们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他们也许经验不足,但他们怀着一颗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当代工匠精神应展现的模样!在三年大学生活中,我要向全国技能大赛证书发起冲击!这三年注定不易,我要放弃的很多(扰乱学习的游戏、网剧,与舍友的周末玩耍等等)。我相信舍弃越多得到也就越多。我要在最美好的青春绽放光彩!②学生于海峰写道,作为一名曾经的工程兵,我曾参与云南苗尾水电站的大坝建设,看了这个纪录片感触颇深,在艰苦卓绝的工作环境下,要保持精益求精的研讨与计算,在枯燥无味的施工中要保持执着与创新,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与执着为工程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三年的大学生活,对于我来说时间紧迫,起步晚,年龄大,基础弱,尽管如此我也有更高的学业追求与职业规划。我放弃了自己优越的工作,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我就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我将逆流而上不惧困难艰险,努力成为一名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优秀一员。
学生看完记录片后,都能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更清楚的定位,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更明朗的规划,对自己的青春有更好的理解。在后续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他们主动性会更强、积极性更高、创造性更优、参与性更足。加之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教育,他们会更快成长为行业骨干技术能手。
知识传授过程中,引入相关大国工匠、全国劳模先进事迹及反面典型案例,把基础原理、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课程组在2018年搜集整理交通土建行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全国劳模等先进事迹案例156个。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案例,教师引导学生从生命意义、道德品质、职业精神、人文素养等方面深入研讨。学生表达各自观点并进行交流思考,明确作为工程人的社会责任,努力学习并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教师努力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专业课堂要真正实现思政与专业无缝融合,对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思政教学素养不够深,政治理论水平不够高,思政教学方法不够多,讲授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衔接不够自然。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专业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结合专业更全面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更自觉地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做到如春在花如盐在水般地引导学生成长为德艺双馨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工程岩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堂思政教育任务,融合思政教学元素,进行思政教学设计,实施育训融合教学策略,达成课程教育教学目标。以道德素质全面提升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为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中,需合理地处理思政教育与技能传授的关系。要充分挖掘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教学过程要促使思政教育与技能传授自然融合,教学环节要注重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有机融入,实现教学的主导性和主体性有机统一,教学评价中倡导建立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的体系。整个教学设计,挖掘思政资源有机自然融合到专业课堂是关键。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才能担负起培养承接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课堂不仅是真理传播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只有坚持德育智育高度契合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