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青/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之间的连接开始变得更加紧密。像微信,微博,QQ等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互联网本身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这就导致了这些自媒体传播的内容鱼龙混杂,既有健康向上的积极信息又有消极向下,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消极信息。而大学生正处在自己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于外界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诱导,从而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有必要从自媒体入手,开展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致力于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思政工作,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可用、可靠的人才。
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两位美国学者在200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自媒体是互联网时代下的特征产物,为了更好的利用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政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我们在此总结出自媒体的以下几点特征。
点主要和互联网本身的虚拟性有关。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QQ,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人手必备的应用。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观点,人人都具备了一定的发言权。同时,这些自媒体平台进入成本较低,用户只需要申请一个账号就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言论和信息。这极大的增加了传播内容的随意性。有区别于传统的新闻媒体,在自媒体上发布信息和言论并不会得到严格的审查,就造成了自媒体上的言论有许多是不严谨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网民认为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与真实世界无关,因此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使得一些负面的,消极的,缺乏真实性的信息也充斥着网络世界。
传播方式的裂变性指的就是传播具有相当快的效率。由于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加上网络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也可以看到别人发表的言论,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具有裂变式发散的特点。比如说在某个互联网自媒体平台上,某个用户具有十个关注者,在发表了某一条信息之后,十个关注者中有三个关注者转发了该信息,那么这三个关注者的关注者就也可以看到这些信息,并且这三个关注者的关注者也可能会对信息进行转发,信息就在这样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飞速的传播。可以说自媒体时代真正的做到了信息的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并且极大地缩短了这个过程和成本。就是为什么一些别有用心者能够利用谣言来进行煽动的原因。一个人的社交圈子可能很小,接触到的人也十分有限,但在互联网世界中,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连接,每一条信息都有成为爆炸式新闻的可能。
媒体和传统新闻媒体的另一区别在于自媒体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在自媒体时代中,每个人既是网络世界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每一位用户都可以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和二次传播。传播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评论和观点,这样,信息在传播的过程当中便不再像传统新闻媒体那样只有一种声音,更加体现出自媒体传播对象的交互性。这种交互性还表现为信息的接收者可以直接和信息的传播者进行交流,这在传统新闻媒体时代是不可想象的。用户只需要一台终端设备便能够在互联网上对话题的发布者进行交流,参与话题的讨论,让每一次的讨论都能体现出不同的观点,反映出不同人的想法。
传播速度的迅捷性主要依赖于两点,一是前文提到的传播方式的裂变性,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信息发布成本的极大降低。第一点上文已经提到,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点主要是和传统媒体相对比所体现的。像传统的媒体制作一期的内容往往需要很长的制作周期和繁杂的程序。比如说印刷一期报纸,首先需要征稿,然后是对报社投稿,之后再是编辑部审核,印刷,装钉,发售等。往往一期的报纸出来需要经过许多人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而自媒体时代则不需要这么繁琐。每个人只需要拥有一台终端设备,只需要申请注册一个社交媒体账号,便能够随时随地的发布信息。
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带来的是人们生活上的便利,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拿现在的大学生来说,QQ,微信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人必备的手机应用。不管是接收学校的通知,还是和别人聊天,都离不开这些自媒体平台。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自媒体同样有自身的弊端,这些弊端给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这是在自媒体时代下常常会出现的情况。许多热点事件的爆发往往都是通过自媒体平台而产生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大学中产生的。这主要反映了许多高校在网络监控机制上建设的空白。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控体制,而自媒体又是学生最偏爱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一旦学生在媒体上发布一些不正当具有煽动性的言时,极容易在学生之间传播开来。因为大学生缺乏对事物的辨别性,很多时候并不能在第一时间辨别信息的真伪,在互联网信息的煽动下,不知不觉就会参与到这些信息的传播中,成为这些信息的推手,从而加速了不良信息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另外,由于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很容易产生“起哄”的心理。一些突发的校园事件,极易在网上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并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当学校收到有关部门的反馈时,这些信息往往已经在网络上流传开来,造成一定的影响。
舆论缺乏引导力,主要由高校教师使用微信,QQ,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熟练程度不如学生而导致的。因为年龄和时代观念的问题,大多数高校教师获取信息的方式仍然比较倾向于传统的媒体,例如电视或报纸等。而大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网络媒体和自媒体是大学生主要的接收信息平台。这就导致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代沟”。学生接收和发布信息的自媒体平台,大多数时候只有学生参与,当学生对一些信息的认识出现偏差时,往往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很多网络舆论事件在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就是由于媒体的交互性和传播迅速的特点,导致事件不断发酵,最终形成舆论事件,造成恶劣的影响。另外,自媒体缺乏引导性的表现还表现在在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互联网的兴起与普及不过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互联网道德以及互联网准则等还处在建设阶段。学生对网络世界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价值判断,这种要求学校能够及时弥补学生的这一不足。例如,说学校应当教育学生不信谣,不传谣,尊重他人隐私,绿色上网等。
主要是是由于互联网发展时间并不长,目前许多高校还没有建设自己专门的互联网监管团队,缺乏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大多学校的网络媒体平台没有建立,缺乏有效的宣传机制。另外,有一些高校的网络监督队伍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指示,缺乏切实有效的落实。从一次次的校园突发舆论事件来看,加强校园网络监督队伍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加强学校网络队伍的建设是自媒体时代下创新高校思政工作建设的基础。正是由于高校在自媒体中发出的声音不足,才导致了不能够正确对大学生舆论进行引导的问题。学校的当务之急是建设专门的网络舆情监管队伍。通过建立学校的官方媒体平台来发布一些正能量,主旋律的东西,通过官方的宣传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的趣味性和交互性等特性,发布一些贴切学生生活,比较生动有趣的内容,不想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思想引导的同时不感到抵制和厌倦,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许多舆论是现在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仅仅是一些小事。如果学校能够在这时候发现有发展成舆论事件的苗头时,便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那么便能够减少很多舆论事件的发生,降低因舆论事件而造成的损失。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舆情应急机制,对于突发舆论事件建立一套完善的应对措施。因为网络舆情问问具有突发性和不可控性,很多事件往往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形成的。这就要求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舆情的监管,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把工作坐在前面,这样才能够在舆情事件发生时及时止损。
媒介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对网络上纷杂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评估能力。高校思政工作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舆情监管,还要加强对于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例如网络安全讲座等活动,加强对于学生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这也是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只有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上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辨别力,才能够减少舆论事件发生的可能,这比任何监管机制都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应当正确利用自媒体平台,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来正确应对当下的自媒体环境。思政工作方法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