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继梅/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是时代文学的鲜明烙印,随着汉语言文学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对汉语言学的教学更加严格,作为我国精神文明的瑰宝,具有极大的传承意义。高校阶段汉语言文学学习质量好坏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从中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美,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为汉语言文学开创新的教育局面。
这几年来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其就业率却在降低。当前,很多学生在填写大学志愿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就业情况,好就业也成为学生选专业的第一要求,更多学生都开始倾向于就业率比较高的理工科,这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现状比较堪忧。同时,部分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教学技巧,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类社科性学科,所涉及到的学习内容比较广泛,专业性也相对较强,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低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一种厌烦的学习情绪。长此以往,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就成为了文科中一个比较弱势的一个专业。同时,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认清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方向,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现状停滞不前。
在实际的汉语言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从当前各大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来看,存在着严重的教学水平与课程结构不匹配的教学现状,这对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同时,汉语言文学教育课程没有建立明确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效率,所以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进度比较缓慢,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佳。由于没有确立明确的专业课程目标,对此就没有明确的课程进度,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不明确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化,没有新鲜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困惑,自身也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也因此丧失,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下。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打造高质量的教师团队,也可以从根本上来解决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古语有云:“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此,教师在平日里,要给自己充充电,提高教学的专业水平,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符合时代的教学需求,从而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的全能性学生。在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提升。第一,要注重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品德优良的及时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学教育事业中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教导学生。第二,要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在汉语言文学中,教学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既要保证学生能听懂学习内容,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对汉语言专业的学习兴趣,这就十分考验教师的职业素养。因此教师在不断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提高其他各项技能,努力钻研本专业学术。第三,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要敢于突破传统化教学,要有不断提升自我的勇气,推翻陈旧的教学模式,打造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丰富本专业知识储备的新路径。第四,高校也必须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要让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压力,在压力的背景下不断的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探寻最合适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发展。
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可能很多教师沿袭下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的学生。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身的教学逐渐,勇于创新,打造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新模式。同时,当前教育手段也开始逐步的过渡到信息化教学手段,依赖于电子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率。比如有效的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的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多媒体教学手段更为多元化,以图片,动画,视频以及音频等多种方式来吸引学生,不仅让学生更有画面感,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导入,也增加了汉语言课程的生动性,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都脱离了现实生活,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很费劲。多媒体方式的导入可以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点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汉语言的教学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也可以依赖于多媒体来导入问题点,然后让学生自主性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更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也要与学生一起进行学术探讨,不能只是一味的教学,而是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学习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然后依靠于自主性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生在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建立学习方案,再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奠基石,就是对自己近期学习的一个规划,在整个学习期间都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制度学习目标,然后通过自主性学习来向目标行进。其次,要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和长期学习计划,然后因材施教,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计划报告学习内容,学习时间,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且自己要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学习效率。最后,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尽相同,如果都是采用的一刀切的学习方式,那么可能会适得其反。高校的目标是培养万能型人才,而着重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全面化的提高学生能力,同时还能在日后的就业中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高校教书育人的目的。老师的教学都是一时的,只有学生真正的掌握学习中的方法,也才能为自己的学习拓宽知识面,获取更多的文学性知识。
在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构成中,其主体是我国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中,可以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入手,让学生通过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高尚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大学生的个人气质等等。因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理论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更新教学内容上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不断的随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时事,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汉语言文学的优秀文化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时做到全方位的讲解,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更容易体会和加深文学知识中的意境、文字、意蕴等专业知识的理解,来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消化后再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养分。在教学中还可以开展积极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文学创作比赛、诵读经典、读书会等等实践活动,来加强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将老师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化为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还可以借助和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教学平台,在线上向学生推送人文学习内容,作为线下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而丰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文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近几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多越高,呈现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趋势。对此,高校的教育也需要不断的改革,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的改变教学理念,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同时,虽然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只有不断的重视问题的所在,而且结合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那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一定要依据实际学习情况,对高校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使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更具特色和意义,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