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传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主任、高级记者
颜云霞 新华日报《传媒观察》主任助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物”,每当记者或评论员找不到新的选题和素材时,就会用这句话来自嘲。其实,仔细想想则未必如此,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即便是一些“传统”话题,只要把它放在新的实践、新的形势下一比照,也会有新意。形式主义当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在新的条件下,形式主义又有了新的表现、新的动向,只要把这些“新”揭示出来,同样能起到很好的“瞭望哨”作用,这篇评论有几个特点。
一是素材新。《警惕“精致的形式主义”》缘起于一张照片:一位市场管理人员蹲在菜摊前拉起直线,测量菜农的菜品是否摆放整齐。其背后的新闻是,推进“精细化管理”。这一荒诞的做法,把形式主义演绎到极致,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敏锐捕捉到这一事件,认为这一形式主义“新变”与“怪相”——“精致的形式主义”值得警惕。形式主义由来已久,但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一直花样翻新,这就注定形式主义是常写常新的。许多看似没有新意的选题,如果开启雷达天线,会时刻与新的新闻素材碰撞出火花。
二是视角新。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任何时候,“站得高”就会比别人“看得远”。这就要求,第一要有全局视角。《警惕“精致的形式主义”》一文不止于一事一议,而是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以及时的“症候预警”针砭时弊,体现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自觉的媒体责任感。第二要有历史视角。文章既有隋炀帝的故事“以史为镜”,又有当下各种“变形变异”的追溯,彰显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历史纵深。第三要有辩证视角。文章鲜明提出“反对形式主义,首先要坚持辩证思维,把必要的形式和形式主义区分开来”,肯定“有些工作讲究仪式感是需要的”,这样全面辩证的论述彰显评论力量。
三是表达新。《警惕“精致的形式主义”》的表达尤其注意两点:其一,议论的层层深入。文章从“精致的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入手,随后精准刻画“精致的形式主义”的新特点,接着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形成形式主义、如何反对形式主义,既有批判性又有建设性,形成了叙述与议论交融、现象与本质交织的论述格局,呈现了不一般的信息体量与思想容量。其二,文风的平实隽永。文章整体语言通俗流畅、平实准确,但又不失深刻隽永,“一株带刺的毒草,人们容易‘识’而远之;一株带毒的鲜花,却容易让人中招上当”等句子平实中透着风骨,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像形式主义这样的评论老选题,我们要始终相信“阳光之下有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