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1-11-12 16:01:35刘培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林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刘培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林学院

时代的进步,促使离婚率也在逐年上升,虽然人们针对离婚的偏见没有之前那么高,但针对学生而言,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并且还会让学生觉得好像哪里都是家,但又好像哪个都不是家,这种心理伤害若是过于严重,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也就是说,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关爱和疏导离异家庭学生,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之一。基于此,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展开以下分析。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易产生自卑心理

对比家庭没有离异的学生,大部分离异家庭的学生会因为父母离异,在成长中产生沉重的思想负担,还会因为自己父母的离异,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尤其针对未成年人来说,在经历过父母离异事件后,常常会在心理上产生对自己怀疑的想法,因无法正视父母离异的原因,觉得自己被抛弃,甚至还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努力,所以父母才会离异,总是一味的把父母离异原因,归结于自己身上。学生若是长时间处于这种心理压力下,不仅会让学生一直处于愧疚和自责中成长,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二)易出现攀比行为

针对离异家庭学生而言,不论是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大多数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学生,都无法与健全家庭学生相比较,一般健全家庭学生能得到的东西,离异家庭学生会不容易得到。当学生处于同一环境中生活与学习时,离异家庭学生难免会从最初的羡慕心理逐渐转变成为妒忌,甚至还会出现憎恨的心理和行为等。若是从心理层次展开分析,离异家庭学生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并且希望自己能从父母中获得更多亲情,但如果没有获得,情况就会变得极为糟糕;而在物质享受方面,离异家庭学生会和健全家庭学生相比较,认为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也要拥有,并且还会一味的无节制索取,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在索取过程中,父母如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还会运用不法手段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容易引发学生出现犯罪行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教育存在缺失

相比较普通家庭而言,离异家庭的孩子会得到家长的过分的溺爱,其原因是部分离异家长认为自己离异给孩子带来伤害,需要从物质方面弥补孩子心理上的缺失。因其家长和孩子处于不正常的情感基础上,所以导致家庭教育也无从开展,孩子在成长中不仅没能得到父母的关爱,还给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孩子若是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下成长,会让孩子内在情感及其脆弱,并且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所以把很多话都放在心中,即使想找别人倾诉时,却发现没有人可以向他倾诉自己,最终致使孩子出现发呆现象,上课也无法集中自己注意力,课后也总是一个人,无法与其他学生进行愉快相处。除此之外,离异家庭学生由于父母的离异,还会在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出现,不仅会让他们内心出现焦虑,还会在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莫名的发脾气,促使其他学生觉得自己很难接近,最终形成敏感、孤僻等性格。

二、解决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言,需要教师对其展开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但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换位思考的 原则。教师在和离异家庭学生进行交谈时,应当尽可能的从学生立场进行思考,从学生角度理解他们思考事物的逻辑,并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能出现先入为主的现象出现,避免对方产生误会;第二,尊重人格的原则。教师在对离异家庭学生展开心理辅导,帮助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时,除了需要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以外,还应当清楚意识到自己辅导并不是单纯的以工作为目的,而是出于自己内心真正的关心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感受到温暖,才能起到弥补学生家庭破碎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并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上,仍是有很多人关心自己的,从而减少离异家庭学生内心的失落。此外,教师在与学生之间展开沟通时,不能以高傲自居的态度与其进行交流,而是需要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好似朋友般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此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打开心房,与教师述说自己的想法,还能有效减少学生压力所在,促使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第三,保密性的原则。教师与学生沟通期间,了解学生父母离异问题后,应对其进行保密,因为这属于学生的隐私问题,不能透漏给他人知道。其原因是本身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若是过于在意,就会让学生认为教师辜负了自己的信任,从而越发的自闭,甚至不再相信任何人,不在和他人诉说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

三、解决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基于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解决策略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其内容包含:从消除负面情绪入手,促使学生健康发展;从耐心教育学生入手,用爱点燃学生热情;从给予学生鼓励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等。

(一)从消除负面情绪入手,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因离异父母无法及时调整自己情绪,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时常发生,甚至还有父母把孩子当作宣泄自己情绪的出口。班级中有一位小姑娘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离异的家庭,其实以前小姑娘也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并且生活的很幸福,但这么幸福的家庭,却还是在小姑娘成长的时候破裂了,自此小姑娘一直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但后来却发现小姑娘身上会时不时出现伤痕,如何询问也不说,声称自己摔倒的,后来经过教师的深入了解才得知,父母离异妈妈独自带孩子,因其压力大,母亲时常会把自己的暴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致使孩子需要承受来自大人的压力。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多次沟通,母亲能对控制自己情绪,并给予孩子较多的关爱。现如今,小姑娘已经变成阳光、善良的小女孩,并且学习成绩也慢慢变好了。由此可见,虽然单亲家庭父母压力较大,但也不能忽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而且不论是心理健康还是身体健康,都需要提高重视程度,确保孩子能健康成长。

(二)从耐心教育学生入手,用爱点燃学生热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当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通过耐心教育的方式,用爱点燃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并从学生角度展开教育,促使学生能慢慢接受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关心,从而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关系。可见,爱学生不仅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同时还是开展教育的基础,只有满足爱的教育要求,才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特别针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而言,由于缺少父母完整的爱,且对爱有较多渴望,所以,教师在对离异家庭学生展开教育时,要想收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师能从耐心教育、爱学生入手,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对所有事物抱有希望,进而减轻因家庭变故,给学生带来的伤痛。

(三)从给予学生鼓励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一般情况下,离异家庭学生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且相比较健全家庭学生而言,其内心更加脆弱和敏感,而教师作为学生最常见和接触最多的人员,所以,如果教师在言谈举止中存在疏忽,难免会对学生自尊心造成不同程度伤害,从而导致学生出现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等行为发生。除此之外,离异家庭学生在成长中,当自己学习成绩取得进步的时候,很希望和自己的父母进行分享,并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而当他们在成长中遇到困惑和挫折时,很希望有人能给自己正确的指导。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育时,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鼓励学生,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完善自身。

(四)从营造良好氛围入手,共同关心学生成长

要想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需要对营造良好氛围加大重视。众所周知,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教育,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在家长配合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和相互联系的方式,给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使其感受到更多的爱,最终在爱护他们、关爱他们的过程中,使其克服并消除不健康心理。只有家长和教师充分认识到孩子教育不仅是学校责任,还是家长责任,才能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氛围,进而推动孩子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除教师以外,父母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针对学生启蒙教育尤为重要,但由于离异问题的出现,致使很多学生在成长中易产生自卑心理、易出现攀比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为教育工作加大了教育难度。基于此,在掌握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消除负面情绪入手,促使学生健康发展;从耐心教育学生入手,用爱点燃学生热情;从给予学生鼓励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等解决对策,促使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健康,能够实现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