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颖 王 萌/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空前未有的力度在全国上下进行反腐败斗争和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而大学生作为党的后备军,其自身的廉洁意识和理想信念关系到我们党的兴亡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发展。因此,高校不断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廉政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廉洁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信息网络迅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既为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因而在新媒体视阈下探究高校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校园的廉政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培养的大学生的质量如何也将会深刻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高校校园内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价值观念出现歪曲,导致在考试、学术研究、评优评先等方面出现不诚实的状况。因此,在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可以加强学生的廉洁教育,从而使得廉洁理念更加深刻地扎根于大学生的头脑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保持健康的心理,成为真正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新生力量。
二是有助于净化育人环境,建设和谐校园。高校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提高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同时还能够使得高校教师和领导的廉洁素养得到提升,高校育人环境得到净化,让学校真正成为学术的殿堂。在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下,教师更加注重提高自身道德建设,廉洁自律意识得到加强,从而自觉做到廉洁从教,全身心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中;高校领导自我约束感提升,反腐败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学校的公平正义,做到廉洁从政,更好地推动学校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为在全社会塑造廉洁的风气打好基础。高校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向社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未来发展重要支柱,其自身的诚信状况、道德意识、职业操守等都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高校廉政文化的教育下,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道德素养都将会得到提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从而为整个社会廉政环境的构建起到铺垫性作用。
第一,拓宽了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传播的渠道。以往高校主要通过传统的方式如的校园广播、校报、专家讲座等方式来进行校园廉政文化的传播,受到的限制较多,效果也不太理想。而新媒体有着传播覆盖面广,传播的形式多样化的优点,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校园网、官微、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廉政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弥补了传统传播方式的不足,同时又丰富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二,增强了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宣传的时效性。新媒体是伴随网络迅速发展产生的,因而同网络一样,传播速度较快,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信息的获得更加方便,信息的传递也更有针对性。高校在进行校园廉政文化建时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这一优势,提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学生中宣传的效果,让广大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及时的学习到廉政文化的相关知识,并在着力构建廉洁校园环境的氛围中时刻受到熏陶。
第三,提高了学生参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新媒体为大学生交流互动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的平台,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又丰富了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比较喜欢和方便的方式参与到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上来,在虚拟的空间里,学生更容易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参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同时也能够助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一方面,弱化了主流价值观念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地位,对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确立带来一定的冲击。与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新媒体迅速传播开来,但同时也夹杂着一些腐朽消极、带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色彩的信息,这既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造成冲击,同时也给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从而偏离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引导。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超时空性打破了人们信息交流活动中地域和边界的限制,这对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舆情把控能力带来更大的考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易冲动,具有盲目跟风的特点,对一些信息缺乏鉴别能力,加之被有心人利用,容易成为不理性的信息传播者,如若缺少正确的引导,不能把控住舆论的导向,造成的不良影响将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给高校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机,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新媒体在推动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方面所带来的优势,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媒体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以及所发挥过的作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不可相互替代,高校应将传统媒体所具有的较高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优势,同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高效性和互动性的优势相结合,推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宣传廉政文化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合力作用,从而为高校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创造更强劲的推动力,推动廉政文化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传播,促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是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作为大量年轻人主要聚集地的高校应顺应发展潮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来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高校要不断提高新媒体的应用技术,维持好校园网、学校官方微信、微博等智能软件的运行,创建校园廉政文化的特色网站,针对广大师生及时推送和更新有关廉政文化教育的微视频、文章、故事等,扩大新媒体平台的覆盖面、渗透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意识培养,传播廉政文化的主要渠道和阵地。在新媒体兴起并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努力摆脱单纯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式,借助新媒体,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使课堂活起来。例如:给学生投放廉政教育宣传片、有关廉政教育的影片等。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新媒体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廉洁观念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头脑,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从而牢牢守住思政课堂传播廉政思想、推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新媒体大环境下,高校为更好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廉政文化素养和熟练操作新媒体的工作队伍。作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媒体工作者,一方面,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好的廉政文化素养和清晰地判断能力,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反腐热点问题,时刻注意学生的话语表达,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保障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创造风清气正的空间环境;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操作技术,借助新媒体平台举办多样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学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支持度,从而可以更好地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借助新媒体进行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借助其优势,提高学校自身廉政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工作,为国家的长远发展不断地输送更高质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