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核心命题

2021-11-12 14:28肖向荣
山东人大工作 2021年2期
关键词:群众

□肖向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能否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人心向背、政权安危和党的执政地位,始终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核心命题。随着党的执政时间的延长以及执政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胡耀邦同志曾经很形象地指出:“执政以前,形势迫使我们党要有一个好的作风。搞什么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搞特权,就会被敌人打垮、消灭。”“尤其是在战争年代里,敌人来了,打不打,走不走?考虑考虑吧,研究研究吧,画画圈吧,那样几个小时后,你不是被俘就是呜呼哀哉。在我们没有取得全国执政党的地位之前,环境迫使我们要搞唯物论的反映论。”但是在执政之后,国家承平日久,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考验和压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从而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天生的,而是靠长期不懈地努力挣来的,必须保持应有的清醒,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始终怀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惶恐和对人民群众的敬畏。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们在总结隋炀帝亡国的教训时所说,治理国家“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种认识无疑是深刻的,也是必要的。治国者必须时时刻刻警醒自己,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侮,民力不可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当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是一片看似平静实则狂暴的汪洋大海,随时都有可能掀翻过往的船只,绝对不能被外表的平静所迷惑。就像唐代诗人杜荀鹤《泾溪》一诗所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越是长期执政,越是成就辉煌,越是在“平流无石”之处,越是要更加小心谨慎,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危机感,永保亲民爱民为民利民的赤子之心,与人民群众想到一块、站在一起、干在一处,从根本上杜绝“颠覆落水”情况的发生。

善于倾听群众的“闲话”。毛泽东同志曾说,“我有个经验,即许多话就是从闲话中听到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各种闲话都引到自己的责任上来,这就卸下一个大包袱,不至于多生气。一九四一年边区老百姓中有人说雷公咋不打死毛泽东,这就引起我的警觉,分析原因,发现是征粮太重了,于是就发展大生产运动”。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深刻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当然有对的,也有不对的,要进行分析。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以适当解释”。他进一步说,“一听到群众有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毛泽东同志历来说,这种状况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的各级领导,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治国者必须要谨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广开言路让各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真正明白人民群众的“闲话”和议论,反映人民心声,饱含治国智慧,是形成正确决策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富矿”;只有让人民说话,他们的心气才会顺畅,积极性也会调动出来,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要知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经常听取人民的“闲话”,才能明白为政得失,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把为民服务的事业真正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接触具体工作和现实生活。毛泽东同志曾说,“凡人(包括共产党员)都只能根据自己的见闻即经验作为说话,做事,打主意,定计划的出发点或方法论,故注意吸收新的经验甚为重要,未见未闻的,连梦也不会作”“事非经过不知难,每每一件小事却有丰富的内容,要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才会知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发生,从认识论上考察,就是主观认识脱离了客观现实。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实际接触具体工作和现实生活,把头脑中的想法和制定的政策措施放到现实中检验一番,看看是不是符合实际、能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重视具体和细节,不能只习惯于当“甩手掌柜”,空泛地做指示、发议论,而是自己实际动手承担一些看似简单琐细,但真正做起来、真正想要做好却并不那么容易的具体工作,在自己动手中积累直接经验,保持对客观现实的正确认识。要知道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隐藏在细节之中,不实际接触具体细节,你很可能永远也发现不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很多时候,小问题解决起来,反而是最困难的,最能见到“真章”。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天下事尽有小作为比大作为更烦难的。譬如现在似的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去。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调查研究,切实提高调研实效,既要看“门面”和“窗口”,更要看“后院”和“角落”,真正把整体情况看全、看细、看准。要做到人到心也到,不能人下去了,心没下去,还在想办公室里的花是不是该浇水了,网上买的衣服快递到了是不是没人签收啊等等。要学习陈云同志1961年在上海青浦小蒸公社调研时那种用心细致观察的作风,变“走马看花”为“下马看花”,实地到群众中去,接触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获取来自基层一线的“源头活水”。也就是说,既要善于对基层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加工制作、抽象概括,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又要善于把这种理性认识通过浅显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贯彻下去,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深化推广,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上转化为更加理性、鲜活、生动的基层实践,真正把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毛泽东同志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他说“事业是多数人做的,少数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应当承认少数人的作用,就是领导者、干部的作用,但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有了不起的作用的还是群众”“没有你就不得了吗?历史证明,各种事实证明,没有你也行”“没有你,地球就不转了吗?地球还是照样地转,事业还是照样地进行,也许还要进行得好些”。他进一步说,“不要翘尾巴,而要夹紧尾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必须要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由于人民群众在基层生活,遇到的都是最具体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最考验和锻炼人的智慧,他们当中有无穷无尽的“诸葛亮”,都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博学伟大如孔子,进入太庙之后还“每事问”,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还有什么理由自我膨胀、沾沾自喜而不向人民群众虚心求教呢?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我们用心,时时留意,总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而自己身边的人是首要的学习对象。通过相互交流,产生思想碰撞,不断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才能很快地丰富提高自己。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某一个思想火花,就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由此明白自己苦苦思虑良久而仍然理不出头绪的道理。

解决好利益关系问题。利益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要正确运用这一方法,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注重协调处理好利益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懂得“国家和人民整体利益再小也是大,部门、行业等局部利益再大也是小”的道理,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跳出自己“一亩三分地”的限制,真正从人民群众的利益上考虑问题、推进工作,让利于民而不是与民争利;善于找到各方面利益的最大交汇点,统筹兼顾好不同群体人民群众的利益,找出“最大公约数”,做到公私两利、各得其所。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我们组织了破路司令部,公私兼顾,群众得到铁轨和枕木,积极得很”;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涉及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牢牢抓住不放,下大力气解决,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老百姓可能不关心GDP,但他们关心的是吃穿住行,关心的是就业怎么办、小孩上学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老了怎么办,等等”“‘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等问题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去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什么,以此作为工作的基点,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真正做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坚持做到以上率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明顾炎武有诗云“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意谓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中,卧薪尝胆,博得了人民的信任,百姓肯为之捐躯。封建君主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悖,然而当他来到人民中间,肯于多少代表一点人民的意愿,肯于多少与人民同一点甘苦,人民便可为其“致死”。这充分说明了“行胜于言”的道理。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获得拥护支持,最好的办法就是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以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统一思想、一致行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承担最为繁重的工作,事事亲力亲为,当好行动表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和尊重;懂得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的道理,注重从小事小节入手,警醒自我,加强约束,规范言行;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管理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在组织生活的“炼钢炉”里面,在人民监督的“探照灯”下,严格自律,秉公用权,踏实干事;明白“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道理,始终保持一颗宁静、恬淡、平适、洒脱之心,“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始终与人民群众一起,共同创造人间奇迹。

猜你喜欢
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1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2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光影视界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
说说“难”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