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和丰
(岳西县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600)
冬桃是桃(Amygdalus persica
)的一个品种,属于蜜桃种群中极晚熟的一种,通常在秋季进入成熟期,于冬季采摘上市。冬桃果肉细密偏硬,口感甜脆,具浓郁的冰糖香味,鲜食品质极佳,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因其管理周期贯穿全年,用工量、病虫草害防控工作受到自然条件制约大,优质果比例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就冬桃生长特点探讨其栽培技术,以期促进冬桃产业发展,助力林农脱贫致富。冬桃树高3~4 m,树冠宽广而平展;树干粗糙,暗红褐色表皮呈鳞片状;树势半开张,新枝细软呈紫红色,萌芽率和成枝率均强;叶面平展,平均长17.3 cm、宽4.2 cm,叶柄长约1.0 cm;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 cm;花梗极短或几无梗;筒钟形萼片呈绿色带红色斑点,被短柔毛或几无毛;深粉红色花瓣呈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花蕊雌雄等高,花粉量大,自花结实率高。
岳西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天气温凉、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最冷月1 月份平均气温2 ℃,最热月7 月份平均气温26.3 ℃,极端最低气温-15.2 ℃,极端最高气温39.4 ℃。年平均降水量1 445.8 mm,年平均无霜期212 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070.5 h,日照率为47%。土壤垂直地带分布明显,海拔800 m 以上为山地黄棕壤,占总面积的21%;海拔800 m 以下主要是黄棕壤,占总面积的61%。
已建冬桃采摘园都在海拔600 m 以下的山地和田园。近几年的引种实践证明,冬桃具有抗寒、耐旱、耐高湿高温的特性,病虫危害较轻。其果实能正常成熟且品质好、产量高,是一个珍稀的丰产、优质、抗性好的极晚熟品种。冬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沙土、黏土等土壤都可以正常生长,最适宜土壤为中性沙壤土。
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岳西海拔600 m 以下的山地或田园,引种栽培冬桃,气候土壤条件适宜。适于岳西县栽培的品种有“冬丽黄桃”“冬红黄桃”等。
栽培地块要求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厚度 1 m 以上,pH 值 6.5~8.0,且排水良好。山地、坡地和田园皆宜(地下水位在1 m 以下),但不适宜重茬种植。
秋末冬初,使用挖掘机全面深翻整地,待冻垡后再旋耕细致整地、抽沟起垄。苗木落叶后至泥土封冻前,或泥土化冻后至苗木发芽前均可进行定植。可单品种栽植,要求芽眼饱满,根径0.8 cm 以上,主干和枝条皮色有光泽,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栽植前先修剪断残根系,株行距 2 m×(2.5~3)m,110~133 株/667m。栽植时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工序要求,先挖种植穴,规格为50 cm×50 cm×40 cm,每穴施入经发酵后的饼肥1 kg、火粪5 kg,加表土20 cm 后,将苗木置于中央,舒展根系,扶正后填入表土,轻轻提苗,保证根系密接土壤后踏实。培土到苗木根颈部,嫁接口要略高于地面。栽好后浇透定根水。
3.3.1 提升肥力
可间作种植与冬桃无共性病虫害的浅根、矮杆植物(以禾本科和豆科植物为宜),适时刈割翻埋或覆盖树干基部,一般每年进行2~4 次,用以提升土壤肥力。
3.3.2 深翻土壤
深翻土壤在全年均可进行,以秋季采果后为宜。采取隔行深翻扩穴,深度达到20 cm 以上,并逐年向外扩展。可在定植穴(沟)外挖环状沟或平行沟进行扩穴深翻,沟宽50 cm、深30~45 cm,也可将植株外的土壤全部深翻,深30~40 cm。土壤回填时掺加羊粪等有机肥,施肥后充分灌水。
3.3.3 中耕、除草
中耕和除草应紧密结合。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天气状况和杂草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时机以雨后为最好。全年可进行4~6 次,其中入梅前一次和出梅后一次为最重要。耕作深度一般为10~15 cm。种植前两年可在桃树两侧覆盖黑色地膜或无纺布,既可控制杂草生长,又能保温保湿,减少劳动用工。
3.3.4 覆草、埋草
可以用玉米秆、麦穗外壳或干稻草等覆盖在树冠下,覆盖物的厚度大约10 cm,可以压少量土壤并保持稳定;及时将间作的绿肥或豆科植物填埋于土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肥力。
冬桃树体的年生长期和果实发育期均很长,树势较旺盛,需肥相对较多。一是种植豆类免耕,以恢复土壤有机质;二是使用少量有机肥维持和改善土壤有机质、营养成分和土壤层生物活性。提倡采用以该区域修剪的树枝粉碎后混入人粪尿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制作而成的有机肥。也可以使用生物有机肥,在堆肥过程中人工添加微生物菌株,以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冬桃萌芽前、开花前、硬核期、果实膨大期和冻结前,各灌水一次。灌水方法一般采用畦灌、沟灌、管灌等。有条件的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喷灌或微喷等。
冬桃怕涝。应严防栽植园内积水,确保围沟、腰沟和步道沟配套,由深到浅,果园排水通畅。雨季前要疏通所有排水沟渠,防止持续降雨期间栽植园出现积水现象。
定干时,首先区分盲芽,在嫁接口以上留3~4 个饱满的芽,高30~40 cm。分枝大苗须剪除主干上所有分枝,发现砧木出芽须及时抹去,让上部芽集中吸收营养。上部发的芽保留3~4 个,多余重新抹除。5月上中旬,新枝长到20~30 cm 时,选择一根直立旺盛枝绑上竹竿,将其培育成主干;其余的在离基部5 cm 处采用吊拉方法使其下垂生长,以促进主干及根系发育。
夏季采取扭梢或重摘心控制竞争梢,保持主干优势。6 月初,当第二次枝长到20~30 cm 时,在离地60~70 cm 处选留2 个做牵制枝并捋平,选择上部5~6 个旺盛枝,待其长至 10~15 cm 时进行摘心,促进副梢生长。其他枝条长到30 cm 左右再捋枝,使其呈水平状生长。7 月底,冬桃长到2.0~2.5 m 时,喷施150 倍的果树促控剂控制枝条生长,促进花芽形成和分化。9 月底根据树冠枝叶稠密程度,进行一次修剪,疏除上部过密枝条、细弱枝、密生枝、直立强旺枝、徒长枝,使其通风透光,促进下部枝条花芽进一步分化。每根主干保留30~40 个新梢,使其分化成优良结果枝。冬季修剪可不再进行或轻剪,及时抹除主干基部离地30 cm 以上萌发枝。
冬桃需当年定干定形,第二年春季,新枝长到20 cm 左右进行第一次摘心,6 月底前陆续摘心2~3次。在整个生长期可采用疏枝或扭梢等方法控制直立旺枝,果实采收后再进行缩疏修剪。
夏季修剪以摘心为主,辅以修剪和扭梢。培养健壮的结果枝,使其均匀分布于主干,以确保自然通风和透光。冬季落叶后根据树势进行短截,将树冠控制在2~3 m,每株保留中长结果枝30~40个,以及中小结果枝约20 个。
在距离地面60~70 cm 处培养2 个牵制枝,整体树高尽可能控制在3.0 m 以下,主干自下而上均匀分布结果枝,剩余枝短截,保留1~2 个芽做预备枝,以备下一年结果。为保证下部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夏、秋季随时剪除徒长枝和多余枝条。随着树龄的增长,主干上培育出的中小型结果枝,每年更新1/3。选留生长健壮的长、中、短结果枝,保持高产稳产。
冬桃树势旺,易成花,坐果率高。根据预定的产量,适当留花进行冬剪,花蕾期适当疏蕾,幼果期适当疏果,一般中长果枝留 2~3 个,短果枝留 1~2 个,花束状果枝可留1 个或不留。产量控制在1 600~1 800 kg/667m,应及时疏除小果、畸形果和病虫果。条件具备的还可进行果实套袋和着色期地面铺反光膜补光,以提高果实的外观和品质。
要特别关注天气预报,遇到极端低温时需采用防寒、防冻措施,如提前给果园浇水或及时喷洒防冻剂等。
优先采用生物手段进行防治。合理修剪,保持林分自然通风,透光性好,合理负载,保持树体健壮;采取人工剪除病虫枝、捕捉害虫、清除枯枝落叶、翻树盘及覆盖秸秆、地面覆膜、科学施肥等措施抑制或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进行防治,适当种植三叶草等豆科或禾本科牧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适当放养土鸡、麻鸭、白鹅等家禽,取食蜗牛、蝼蛄、金龟子等控制害虫和杂草。
合理采用物理措施。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全园均匀布置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黏虫板、性诱剂,冬季刮皮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害虫。
谨慎采用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常见的病虫草害时药剂使用量要略低于正常的浓度,防止给冬桃造成药害。一般采用高效低残留或无残留的农药。
病虫草害防治要综合运用以上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这样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10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待冬桃果皮底色开始转红,果实上色程度达70%时,口感、风味均达到最优,即可采收。采摘时用手握住全果,避免指尖掐伤果皮和果肉。
冬桃果实采收后的清洁、分拣等均采用机器进行。首先,及时使用清洁液或消毒剂清洁仪器设备,防止污染果实;其次,快速将果实分级,除去残、伤、劣果;三是进行装箱;四是将装箱的果实放入0~2℃冷库中预冷;最后装车运输或就地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