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散文,其实就是写自己

2021-11-12 12:06蔡明
莫愁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东风散文文化

☺蔡明

后现代主义者德里达有个著名的观点:“文本之外,别无他物。”这是在说人类的认知,对前人经验、智慧的接受,对往昔的认识和把握。而我想说,散文是“诚心之外,别无他物”的文体。散文的写作也是如此。

诚心,是真实的心,真诚的心,充满着大爱的心。对学习写作的人来说,过不了散文这一关,再想拓展诗歌、小说之类,那是比较困难的。虽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相对于写诗来说,写散文就容易多了。因为散文是最为自由、随意的一种写作。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正如作家晓雪所言:“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散文,这是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从许多写作教科书上收获的一定是“形散神聚”。

对于这样的总结,我没有怀疑过。毕竟,从散文写作教学的角度出发,这还是比较易于指导的。但即使这样去欣赏,去指导,还是有很多同学写不好散文。

我以为,散文是一个非常自我的写作,爱、美和文化是优秀散文的最本质的特征。无论笔下所写的是什么人、事、物、景,一定要用最恰如其分的优美语言,把写作者自己的爱融入进去,自己的感受、体验、情感、审美、文化、修养和思想渗透其中,让字里行间始终闪动着语言优美、生命美好和人生意义。读者阅读你的散文,是与美的语言对话,与作者笔下的人物、景物、故事、场景交流,更是经由文本与作者进行生活的、工作的、成长的、生命的倾诉与碰撞,不断产生知识、文化、情感、灵魂的共鸣,形成审美的体验,收获知识、见识、智慧和精神的富足。这才是一篇好的散文,这才是散文写作应该有的姿态和追求。

我以为《东风》就是我们学习散文写作的一个样本。(编者注:《东风》刊于《莫愁·小作家》2021年3期,作者韩丽晴。)

起笔三个自然段,就有美不胜收的快感。

首段,第一句,“东风一吹,串场河的水由北向南,流得更欢畅了,与天上轻盈滑行的燕子们呼应,形成高高低低的音符。”刚一亮相,就美得惊艳。水在欢畅地由北向南,燕在天上轻盈滑翔,高高低低,悠悠扬扬,视觉的、听觉的、感觉的、动态的美在东风吹拂下生机盎然,自然天成。朱自清笔下的“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似乎也在这里。

“泥融飞新燕,水暖层冰化。大地,醒了。”诗一般的语句,显示了长句与短句、散句与整句的巧妙配搭,更是对这幅自然美景的诗化、凝练和画龙点睛。东风拂来,串场河水,暖了;冰,化了;燕子,唱了;大地,醒了,一切都活了。一幅崭新的、诗意的、流动的春醒图,美得让你心旷神怡。

紧接着第二、三自然段,是串场河畔别具风情的捕鱼、食鱼的农家乐。男将们“网开一面”的捕鱼情景,飘着葱香的鱼汤,手里捧着米粒亮眼菜饭的孩子,喜鹊喳喳叫,黄狗尾巴摇,万物欢欣的画面,不由得你不口齿生津,耳热心跳。那习俗,那情调,那氛围,撩人的喜悦,诱人的滋味,好一幅惬意的村民幸福生活图。

这样的美丽场景,美得让人顿生嫉妒。而这一切,只是为主人公的登场精心布置的生活背景而已。真正让你美得心旌摇荡的是站在这一背景中央的主人公。

她叫仁英。“仁英”在接下来的800余字里,出现了14次,算上人称代词“她”和“自己”等,有20次之多。平均40字,“仁英”就要出场一次。而每次出现,总是那么自然、不经意,又是那么恰到好处。非对“仁英”的喜爱入之骨髓,决不会时刻挂在嘴边。这种喜爱满溢在叙说之中,感染和影响着读者,仁英的名字和形象不知不觉中烙印在读者的灵魂深处。

何以如此呢?

其容不改,行止有章。欧阳修《左氏辨》中说:“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文中的仁英,心正,正到没有一点抱怨,无论生活如何,她都安静地过好;心纯,纯到从没有一点私心杂念,无论“女红”在市场上多么畅销,也从不坐地起价;心静,静到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女红,安安静静地做女红。因为她有“那股心劲”。

“那股心劲”,无论在桃花树下的串场河边,还是在豪华大都市的黄浦江畔,“莫不静好”;她手中钩出的衣衫,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更能让世上万千女性穿出“不同的好看来”。“那股心劲”,无论何时,刚刚中学毕业的日子里也好,去往上海的三十年中也罢,她始终“勤扒苦做”“活得好看”。作者的总结很有味道,“那股心劲”,源于“东方女子柔韧温婉的品性”,这是世代相传的中华女性的优良美德。

其实,读完文章最后一段,你会发现,“那股心劲”之所以能够生机勃发,如此美丽,正是因为有了“东风吹拂”。何止是仁英,整个村子已经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由此,我们便会发现,“东风”二字作题,真乃神来之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自然的东风如此,政策的东风,社会的东风,改革的东风,奔小康的东风,中国梦的东风,无不如此。如此独运之匠心,都在结尾处的寥寥数语之中:“东风,木风也,吹开树木百草,惊醒鸟兽鱼虫。有风拂来,无论种子、无论桃花,也无论落在何处,如同世间女子,靠着那股心劲,始终是其容不改,莫不静好。”

这就是散文,这就是韩丽晴的散文。自然随性,简朴清灵,叙述干练,细节生动,行文优雅,内蕴丰厚,富有张力。《东风》富有强大的召唤力,能够满足任何一个有品味读者的审美期待。作者把自己的爱给了笔下的每一个文字,给了串场河,给了仁英,给了东风。作者也把爱给予了每一位能够参与二度创作的读者,相信有读者介入的仁英会更美,作品会更美,会发现与仁英形影相随的秀外慧中。

仁英,这是中国文化滋养下的仁英,亦如这篇散文一样,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芳香。“仁”是中国文化之精髓,是儒家思想之核心。仁人君子,仁者爱人。“英”呢?《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是多么迷人的美景。“桃花落在肩上,落在茶盅里”,落在安安静静地坐在桃树下挑着钩针钩着衣帽的仁英,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在东风吹拂的串场河畔成为现实!亦如作者文末转述之《尔雅》云:“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于草本而言,开花已让人惊喜;而于普通人而言,只问开花,以美示人,而不问结果,这又是何等的风韵呢?更何况“英”在中国文化中,早有隐喻,才能智慧过人者谓之英!“仁英”,人中精英。是啊,“大包的口罩寄给乡下的养老院”,找资料、想办法,帮助家乡搬迁化工厂,这是何等的境界与格局啊!“投她以东风,她必报之以明亮美盛。此乃东方女子柔韧温婉的品性。”仁英身上有作者钦羡的美德,温文尔雅,有大爱,有大美!

提及文化,不得不说,这是散文写作的魅力之所在,也是写好散文的功力之所在。《东风》不只给我们描绘了串场河畔的风光,给我们塑造了柔韧温婉品质的仁英形象,歌颂了改革东风带来的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还给读者丰富的文化滋养,什么是网开一面,什么是康庄大道,什么是行步走奔,什么是东风秀英,什么是投桃报李等等。而更为让人惊叹的是,这些文化的介入是那么的自然契合,浑然天成。一方面,文化随文思共进,无突兀违和之感;另一方面,文路因文化的出现自然榫接,文旨又因文化的渗透巧妙升华。记不得是谁说过的一句话,好的散文,不只是给人美,给人爱,也会给你知识和精神的分享。但记得黄庭坚曾经说过:“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我以为,这里的“陈言”一定是优秀的中华文化。

散文不是小说,不靠故事情节的推动,只有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而正是这些始终拨动心弦的点点滴滴、零零星星而又美不胜收的笔墨,爱和文化,不经意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名叫“仁英”的来自串场河畔的女性形象。

感谢东风,致敬仁英,更要向作者学习。好散文,其实就是写自己。

猜你喜欢
东风散文文化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我与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东风Honda第十一代思域
东风日产轩逸e-Power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