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英译本翻译转换研究

2021-11-12 11:45董佳玮
名家名作 2021年7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精卫介词

董佳玮

一、引言

目前,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加深,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方法是讲好中国故事。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通过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最佳方式。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一个个神话故事蕴含着先民们的不懈追求和美好愿望。准确地道的英译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华文化传统之美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习俗(英汉对照)》中的《精卫填海》篇目,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本篇中英版本中的翻译转换及翻译效果。

二、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卡特福德首次提出“翻译转换”这一概念,其本质是强调要在译入语中翻译出源语言的本质含义,不仅仅拘泥于表面上或语言结构上的对应,重要的是翻译出其深层含义,达到两种语言间意义的等值对应,使译入语读者与源语言读者有相同的阅读效果。他把翻译理论和语义语法的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语言的技巧上谈翻译。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主要包括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后者又分为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他不仅从宏观上提出完整清晰的分类,还从微观上注重分析句子及句子层级以下的转换。

三、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

《精卫填海》讲述了中国上古时期一位少女不慎溺海身亡而化作精卫鸟努力填平大海的神话故事,表现了古人对善良勇敢品质的向往和对百折不挠精神的颂扬。《精卫填海》一篇中,汉译英语篇简洁自然,译文准确流畅,以下将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个方面分析语篇中的翻译转换。

(一)层次转换

层次转换主要从词汇、语法、词形和语音四个方面来研究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其中词形强调单词的一种外在结构,所以词形与语音、与任何一种语法以及与词汇都不能发生翻译转换;语音是指词汇的读音,它与语法、词汇以及词形之间也无法发生转换。因此,词汇和语法之间的转换是唯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

例①:

炎帝(又称神农氏,中国神话时期首领)是太阳神……

Yan (also called Shennong)was an Emperor in China’s Legendary Period,and the God of the Sun....

例①体现了层次转换下动词和语法之间的转换。在英文中,动词有时态的变化,而在汉语中词汇没有这些变化,所以往往通过具体的表示时间的词汇来表达相应含义。在汉语中,“中国神话时期”这个人神共存的时期,是远古存留于人类记忆里面的一个时期。这个词语表明故事发生在很久之前,在英译本中,译者不仅译出了对应的字面意思“in China’s Legendary Period”,而且在动词时态上体现了时间。画线词语“was”以及后文中出现的很多动词过去式,都以语法形式表达了汉语词语暗含的时间含义,增添了神话传说的神秘感。

(二)范畴转换

范畴转换指翻译过程中形式对应的脱离。讨论范畴转换的前提是假定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形式对应。以下主要从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三个方面来分析两种语言间的转换。

1.结构转换

结构转换是翻译中所有等级里最常发生的范畴转换,即翻译过程中调整译文的某些句子结构,使之更好地与原文意思对等。结构转换通常包括: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间的转换,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间的转换,主题突出与主语突出的转换,主动和被动的转换等。

例②:

女娃溺亡大海,一去不回。

Nüwa was drowned in the sea and was never to return.

例②体现了结构转换下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间的转换。在汉语中,“溺亡”一词可通俗解释为“淹死”,表面上虽为主动结构,但暗含“被水淹死”之意;在英译本中,这种被动意义被准确地翻译了出来,“was drowned in the sea”,译者采用被动结构,表明了精卫是被大海淹死,为后面精卫立志填海做了铺垫。主、被动结构的转换不仅准确表达了原意,而且符合目标读者的表达习惯。

例③:

……中国神话时期首领……

...an Emperor in China’s Legendary Period...

例③体现了“定语+中心语”名词词组英译时结构转换下的定语前置和定语后置间的转换。在汉语中,形容词修饰中心语时,位置较为单一固定,一般放在名词之前,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在英语中,当形容词修饰名词时,位置灵活多变,但一般不会把所有形容词都置于中心词之前,而是用定语从句来表达,置于中心词之后,以减轻中心词的负担,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效果。在本例中,用“中国”“神话”“时期”三个名词来修饰中心词“首领”,定语过长,如果按照汉语语序来翻译,难免头重脚轻。因此,译文中将其译为介词短语“in China’s Legendary Period”,放在中心语“an Emperor”之后,不仅完成了定语前置和定语后置间的转换,而且实现了类别转换下名词和介词间的转换;不仅避免了结构失衡,而且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2.类别转换

韩礼德将“类别”定义为“根据其在相邻高一级单位结构中的作用而划分的特定单位成分的组合”,那么,当译语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是一个与源语单位处于不同类型的成分时,就产生了类别转换。其通常指在翻译的过程中两种语言词汇的词性发生了改变,主要包括:动词和名词间的转换,动词和介词间的转换,动词和名词间的转换,副词和介词间的转换以及副词和形容词间的转换等。

例④:

精卫形似鸱枭,文头、白嘴、红爪,住在北方发鸠山上。

With a florid head, a white beak and red claws, Jingwei somewhat resembled an owl and lived in the Fajiu Mountain in the north.

例④体现了类别转换下名词和介词间的转换。汉语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句式现象——“名词串”句子:句中没有动词性成分,而且完全由名词或名词性成分构成。“文头、白嘴、红爪”就是由三个名词短语构成的名词串,描写了精卫鸟的外貌特征:形似乌鸦的她,在带有美丽花纹的头上镶嵌着晶莹洁白的小嘴,下面是一双艳红的脚。在英文中,“with+名词”结构常常作为定语来描述外貌特征,因此译者将原文中的和动词并列的名词串转换为作前置定语的介词短语。辽阔无际的大海和力量微弱的精卫之间在形体、气势和能量上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了精卫虽永远失去了少女的婀娜身姿,但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仍然顽强地与夺取自己生命的东海作斗争。这样的转换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地道自然,使人更深切地感受到精卫鸟不屈不挠的意志。

3.单位转换

单位转换指等级的变换,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等值关系可以建立在任何恰当的等级上,在完全翻译中,等值关系可以在句、子句、词组、单词和词素(尽管很少)之间确立,主要指短句与词组间的转换、子句与句子间的转换、词和从句间的转换等转换方式。

例⑤:

她哀嚎着飞离了东海。

She cried as she flew away from the sea.

例⑤体现了单位转换下的短语和子句的转换。汉语结构松散,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意义,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而英语相对来讲结构严谨,逻辑关系更加外显。本句中“哀嚎着”作为状语修饰动词短语“飞离了东海”,表现了精卫受到东海无情嘲笑后悲伤的心情。译文中将“哀嚎着”调整为主句,将短语“飞离了东海”翻译为“as”引导的状语从句,弱化了精卫“飞离东海”的动作,强调了她此时此刻的状态和心情,更加反衬出精卫虽受到阻碍但矢志不渝的决心和可贵品质。

四、结语

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优秀典籍一直是吸引国际汉学家濡染中华文化的磁石。传播中华文化不能满足于向国外受众提供一些表层的中华文化符号,而是要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文化创造出来、传播出去。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恰当准确的英译,体现了多种层次的翻译转换,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内核,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中国范例。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精卫介词
刘静云作品选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介词不能这样用
精卫与乌鸦
“撕名牌”大战
2014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介词填空专练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