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适应视角下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2021-11-12 10:51俞轶平江苏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俞轶平/江苏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不同民族背景下的人民生活习惯、信仰习惯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作为当下社会体系中最常见多民族的区域,如何将文化适应的理念渗透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去,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管理服务,解决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征

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我国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往教育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受传统高校教育条件的限制,在以往教学中存在很多高校都没有意识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这一部分学生群体的校园生活。

(一)受传统民族观念影响严重

这一特征是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常见特征,尤其针对部分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由于其自小成长环境的影响,传统的民族观念在其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从而对其行为举止、社会化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部分学生的经济条件困难

对于我国部分传统民俗保存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而言,这些地区大都位于交通比较不变、物质资源不够丰富的偏远地区,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会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能力远不如其他地区的学生,从而加重了其参与高校学习的压力,久而久之更会导致其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一)文化间融合度不够

受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思维的影响,纵然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仍旧存在很多教师在沿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展开对学生的管理,虽然这一模式面向汉族学生能收获一定的教育管理成效,但是这一教育管理中文化融合度的不够就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并不愿意与教师或其他民族学生交流,影响学生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民族性格问题严重

受我国少数民族特性的影响,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都具备明显的“民族性格”,这一民族性格使其在校园生活中会更加倾向于与本民族的同学进行沟通、联系,严重的更会形成“小团体”,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学习成绩较不突出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进入高校后,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繁重的课程学习,加上受到了汉语水平限制,学习热情逐渐减弱。和汉族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日常繁重的学习,再加上他们个人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导致最终这些学生无法顺利适应高校的生活。

(四)心理素质较为脆弱

这一问题也是当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通过对本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以本校学生为例,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这一自卑心理不仅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抵触外界给予的关心,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畏惧与其他民族学生的沟通、交流,为后续打造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校园造成困难,同时也会在一定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管理的难度,影响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

三、文化适应的概述及其在高校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一)文化适应的概述

文化适应最早出现在1936年,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在持续接触中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变化。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不同民族背后的民俗文化、语言、观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也正因如此文化适应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未来文化领域发展时无法规避的问题。

(二)文化适应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近几年我国文化领域研究的深入,文化适应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受到人们重视,恰当地从文化适应视角出发,打造更加多元的高校教育管理不仅能为多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在保留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所以,在未来高校教育管理中秉持文化适应视角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文化适应视角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一)明确校内各管理岗职能,保障文化适应理念落实

教师作为文化适应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普及、应用的关键,只有教师明确自己在教育、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成长中的职能,才能在源头上实现文化适应视角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所以,在未来优化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环节,学校就应从自身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高校内各岗位教师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所应承担的各项职责,以此确保文化适应的理念能够自始至终的被贯彻落实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去,从而收获更好的教育管理效果。比如,就这一层面,一方面学校应从明确从事教育管理教师的岗位考核出发,通过定向考核、明确奖惩等方式,保障教师们将文化适应思维应用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进而确保这一教育管理工作能满足学生们的成长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则应定期展开对教师的培训,为教师灌输更多有关“五个观点”“四个认同”等方面的内容,让教师们在思想上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保障后续各项管理工作的践行。

(二)开展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强化校园文化融合度

结合以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经验,本文认为在文化适应的视角下如果想实现对少数民族学生进一步的教育管理,高校教师们就应从高校学生需求出发,组织多元的文化活动,深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间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让更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收获认可的同时展现自己民族的独特魅力。比如在未来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环节,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的活动,让汉族学生从自身优势出发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以此实现更有效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们以诗歌、舞蹈、音乐等各具特色的形式展现自己对自己民族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为后续打造多民族融合的校园奠定基础。

(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打造针对的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常见的学习问题,教师也应从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出发,通过为期打造更具针对性的课堂模式,弥补其在学习上的不足,以此实现文化适应的目标,解决以往面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时涌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在未来文化适应下优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环节,由于绝大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占比都不高,所以教师就可以尽量从这些学生的专业需求出发,尝试将更多元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程中,在尊重这一部分学生民族文化的同时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解决以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难题”;与此同时,教师也应针对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完善的定向帮扶体系,了解这些学生在高校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并针对其面临的困难予以帮扶,以此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汉民族学生、教师的温暖,帮助更好的融入到高校生活中来。

(四)选拔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营造更多元的校园氛围

学生党组织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群体,在未来文化适应视角下的教育管理环节,教师也应尝试吸纳更多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来,深化这一部分学生群体对党组织的深刻理解,以此为后续其更全心的投入到高校学习中提供帮助。比如,教师可以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选拔具备较高党魂素养的学生靠近党组织,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从自身优势出发,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的机会,以此为少数民族学生营造更好的校园氛围,实现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

(五)营造良好学习环境,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在高校内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成才是教育最终的目标,要围绕着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目标,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相关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大力重视引导,专业课老师给予学生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校数量有限,老师们要注重这方面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这样能够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社会工作。除此之外,在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学习之余,还需要格外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习时的心理情况,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借助团体咨询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们的交往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校内外活动中放开自己,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文化适应在我国高校教育领域的践行,基于文化适应视角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当代高校改革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本文从如上五个方面出发,思考了在文化适应视角下能进一步优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举措,希望借此对未来高校发展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