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文化中的生活与领导艺术

2021-11-12 10:44
长江丛刊 2021年2期

一、前言

领导力是一种能力,一门科学,同时也是智慧性的一门艺术。领导力是一种复杂的抽象概念,容易让人模糊不清。为了洞明“领导力”的内涵,不妨用一个简单模型来谈。

以中国的象棋为例,中国象棋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哲理、所能展现的领导和管理艺术是美妙而深刻的。它是研究世界经济、政治、哲学的最好模型,也是深刻理解领导力的最佳模型。

众所周知,象棋由棋盘和棋子构成,只有将二者合二为一,并形成一种游戏比赛规则,才有游戏竞争价值。其中包含的基本原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中国象棋映射的哲学意义

西方哲学中常常探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以中国象棋来看,棋盘为形式,棋子则为内容。如果棋子与棋盘分离,各行其是,棋子散乱无章地堆在一起,此时的车、马、炮等只是一堆材料;不管是木制的、铜制的,还是塑料制品,都没有什么意义,棋盘没有棋子的配合,也只是横杠、竖杠的简单排列形式,同样没有多少意义,这就是亚里士多德说讲的“质料”。

只有将棋盘提供的形式与棋子结合,并将二者纳入一种比赛规则中,其价值和意义才能显现出来,这种意义就是日常人们喜闻乐见、愉悦快乐的游戏竞争。这里有运行的比赛规则,有输赢判断的标准(或准则)。我们可将以上所说的意义拓展到经济、政治等生活领域,以窥其妙。

亚里士多德以政治学再到形而上学等一一研究,是想探究事物运动发展及来源的本质问题。这些著作高深莫测、晦涩难懂,实际上,只用中国象棋的例子就可全部说明。

棋子是质料,棋盘就是形式。在《物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把人们司空见惯的质料与形式这两种基本东西说成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质料因和形式因。有时质料不变,形式不同的转换也会构成变化。例如,砖头由泥土构成,泥土就是砖头的原料,砖块的形状就是形式。再把砖头作为质料,用来建房,形式又发生了变化。这样随着目的性的不同,基本质料不变,形式不停变化,形成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

亚里士多德认为,目的性是带来变化的动因。随着目的性的提高,形式也会由低到高地呈现,万事万物的变化呈现四种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这个归纳结果,我们在象棋中都能清晰地体会到:棋子是质料,棋盘是形式,游戏比赛是动力,输赢表现的智慧较量是目的。

但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止步于此。因为有质料和形式的存在,仍不自由,即有约束之意。即使去除质料,保留纯形式,也还有制约力。形式也除,则达到无质料无形式的状态,才能绝对完满和绝对自由。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的“道”与“器”也有这种含义。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在《经济哲学》中首章开宗明义,以科学、道德和形而上学为纲目,将以后的论题纳入讨论范畴,这就是哲学对其他社会科学具有理念性的统领意义。本文也以此为例,在由中国象棋表现出来的哲学意蕴下,进一步探讨其在政治学、经济学和领导管理学中的价值意义。

三、中国象棋映射的政治学意义

西方哲学和经济学常举《鲁滨逊漂流记》的例子,一个人漂泊到荒岛,那里没有市场,没有交易,没有管理,没有文化和政治等,当然也无任何约束,这是完全自由自在的现代诗人艺术家和幻想的哲学家盼望的理想世界。这样的世界只可能是梦想,因为人们根本不可能在那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智慧有限,身体、生命受自然因果规律的制约,人类一出生就注定在系统的规则中,既相互竞争,又互爱互助。因此,必须抛开幻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制定和理解社会规则约束上来,这或许更有价值和意义。

回到象棋比赛中来。一旦制定好游戏比赛规则,不管任何人下棋都要执行这个规则,即必须受到象棋竞技游戏规则的约束,才能平等、高效地进行下去,这是游戏比赛的“正义”原则。

共同生活的社会不能也不允许缺失形式规则,否则社会就难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规则无疑很重要,但规则是人制定的,因此,制定规则的标准和严格执行规则又是重中之重。

西方政治哲学都会从原点上去理解规则制定的基础。每个人一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权,因为人人都想活着,且必须活着,才能谈及其他的事情。而活着的保障必须有生活资料。生活资料的来源,是每个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生活资料作为维持生命权的基本要求,必须是自己可以支配的,这就是财产的自由权,它与生命的自由权完全融合在一起,其自由权当然也是私人产权。

一旦财产公设,个人就失去了自由支配的权利,那就会危及生命安全,这就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于是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是构成一切法律规则的基础,它又被称为是自然法权。一切法律必须以此基础而建立,所有道德文明,又必须以保障自然法权为依归。

领导者不清楚这些基本原理,则谈不上领导艺术,更加无法运用基本领导能力。

当然,内容与形式不是死板一块,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即意味着形式的改变,当然意味着游戏规则的改变,但规则一旦确定下来,仍然是不变的价值含义。因此,棋盘往往表现为“经”的方面,也是静的方面;棋子则是“纬”得方面,也是动的方面。人们的日常活动纳于国家、社会的规则之中,就会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这样的社会既有利于个人和家庭,也有利于国家和民族。

世界上的一切行事规则与活动内容也同样符合这个原理,而运动与静止又统融于一体之中,互不分离,故古人讲:“一阴一阳谓之道。”象棋中的棋盘与棋子,就是“一阴一阳”的直接表现。

在研究政体的学说中,除了中国古代有一些鲜明的例子外,古希腊哲学家也有很深的思想。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探讨了几种政体,主要以斯巴达城邦政体为例,但都不符合其理想。最后的结论是,只有“哲学王”才能制定最理想的政体,胜任城邦的管理,因为只有“哲学王”才能掌握事物的真理和本质。

柏拉图的理念着实让哲学家激动好一阵子,但不久就遭到了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批评。亚里士多德认为,教师的理想政体只能存在于头脑,不能落地,如《理想国》提出的“共产共妻”实施起来会纠纷不断,麻烦无穷。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一共探讨了六种政体,其中三种是合理的政体,另三种是不合理的政体。三种不合理的政体正是三种合理政体的极端变形而来的。三种合理的政体:一是王制即君主政体(以一人为统治者,德才俱佳,能照顾全邦人民的利益);二是贵族贤能政体(不止一人,但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三是共和政体(以多数人为统治者)。由以上三种政体变形(也有变坏义)又会出现三种不合理政体,即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毫无疑问,前三种是亚里士多德所赞扬的,后三种是他所排斥的。至于具体内容,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故不赘述。总之,不论何种政体,都是具体的表现形式。

四、中国象棋映射的经济学意义

西方经济学理论常说,经济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完全相等,依据的事实是有一买方必有一卖方。但到底相不相等,现实生活无法证明,因为所有的买卖都是在变动之中,无法去统计、衡量和检验。只是古典经济学家以相等为原则,进行一系列的如要素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价格市场等,均衡性的推理和分析,试图得到各种因素变化后对经济的影响。非主流经济学派反对说,供需相等是一种特例,不相等才是世界的真实情况。

象棋的设计就是一种先不要夹杂各种主观意识的简单和纯粹形态。对弈双方兵力布局完全一样,相当于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平衡,这就是初始的均衡。只有在均衡条件下,运用车、炮、兵、马进行攻防转换等,看看棋局以后的变化。犹如市场在均衡条件下看各个要素的变化,经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运动变化后,再达到新的均衡,此时才能正确分析各要素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没有均衡的存在,即没有人为的纯粹模型,不使用简单的逻辑形式分析,很难将变化多端的经济世界看得清楚。

实际上,棋子的变化中有棋盘的固定形式,它制约着棋子的运动。这可类比于全世界的商品市场都有其内在形式,这种形式放在逻辑中就是抽象的存在,呈现为静止状态。英国大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的局部均衡分析及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在《纯粹经济学要义》中展现的一般均衡分析都是基于这样的简单模型,它们都是属于抽象中逻辑的存在,因此可以运用数学及几何图形的形式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且显得一目了然,这就是万事万物中形式的重要性。

棋盘约束了棋子,但棋子依规则运动又能呈现千变万化的形态,因为背后是人们智慧的运作与较量。从此简单模型的原理,可以让人感悟到,人虽然生活在社会约定的种种规则中,但实际上是自由的。当然,这个自由是相对化的自由,明白此点,你就会彻底明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哈耶克所说的“自由,就是法律至上”的意义了。

经济市场千变万化,许多人做生意虽有应付的办法,但不懂经济学,也看不懂经济的复杂变化现象,原因是不能运用因果逻辑规律予以简化,于是,迷惑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企业家抓住简化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则会常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领导者的最高艺术。大道至简,《易经》中的“易”,一是简单,二是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则常胜而不衰。

在象棋中还有一个至简的道理,双方棋子的名称一样,如果不加形式区分,对弈人不知棋子归谁所有,乱拿棋子,也无法下棋,游戏同样被破坏。因此,归属权必须先于游戏而规定下来,这就是经济领域的产权界定问题。研究产权理论的创始人科斯曾因此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强调,产权界定先于市场交换。清晰的私有产权确立,更好运用于市场交换,而市场定价使商品交易费用最低,也是最有效率的手段(参见科斯获奖论文《公司的本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基础理论。

象棋中的棋子使用权与象棋所有权似乎并无太大关系。使用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并不影响下棋人的智慧发挥和效率展现。这一简单原理曾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争论不休,而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承包经营制的确立正是这一原理的实际运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要感谢科斯经济学。他的经济学中其中一条定理是:“(使产值最大化)最终结果与法律(地位)无关。”

科斯1959年将《联邦通信委员会》这篇论文发表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法律与经济学杂志》上,整篇文章阐述的就是这个观点。此文一出,立即引起了芝加哥大学重量级经济学大师们的集体反对。为了平息这场风波,主编戴雷科特将弗里德曼、斯蒂格乐、哈伯格、贝利、卡塞尔、麦基、刘易斯等20多位经济学大师邀聚到家中进行公开辩论。最后,科斯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和尊敬。这也是科斯获得诺贝尔奖最为重要的原因。这个理论在中国象棋中显得如此清晰和简单。

但一回到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就不免使人迷惑。故,学会用简单的模型,如中国象棋来分析复杂现象显得特别实用。在理解象棋模型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和智慧的意义上,也让我们自信并陶醉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

五、中国象棋映射的领导管理学意义

凡下过棋的人,一定认为象棋中的老帅似乎最无能,来来回回地在“田”字格中晃动,遇到威胁危险,只会后退和逃跑。车、马、炮之类的三军将士,在外边冲锋陷阵,并将生命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与敌军厮杀作战。为此,当将士们聚在一起时,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为什么要不惜生命代价保护这个无能的老帅?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因果原理入手。而因果问题,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中又是最为复杂难解的问题。

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因果规律的决定中。大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说过一句话:每件事物的结果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必然有其原因。这也是康德所谓的必然因果律。原因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相同。领导者的最深艺术,可以概括为对因果规律的把握和认识深浅程度。每位企业家的创造力、管理水平及洞察力,都是建立在对因果规律的认识上的,认识越准确,决策越正确,则理想越容易实现。反之,错误的把握因果关系,则决策必然失败,企业就会关门大吉,甚至会负债累累,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既然因果规律对领导艺术表现如此重要,那不妨让我们从因果关系入手,先来探讨保护老帅的价值。盘棋上最大的看点就是老帅的生死存亡。老帅若没,棋则离散!这是很深的中国文化,希望读者能深刻认识。

我们先从每个人的自身说起,每个人身上都有主帅,被宋明儒学比喻为“方寸”。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全身拼命运动,无非是为了保全这个老帅,不管他的能力如何。全身乃至身外之物,都是这个老帅给予我们的。

识,就是心,就是这个老帅。但我们每个人常常因为缺少智慧,身体及外境的造作,不仅不能保护这个老帅,还经常让老帅遍体鳞伤,最后被折腾致死。

细看棋局对弈则知。对阵一方,越是急功近利,急躁浮华,则老帅死亡越快。反之,越是气态神闲,智慧空灵,不贪急功近利,越能看清棋局,掌握主动,越有战胜对手的机会,老帅的生命力则会顽强长久,直至获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的拼命保护老帅,是它赋予我们的一切,没有他的存在,我们也没有存在的意义。棋盘上老帅似乎无能,只能行走在棋局规定的“田字格”范围内。若仅如此认识,不仅肤浅,且大错特错。反过来说,老帅能力无限,纵横驰骋疆场,仅一人可以战胜对方所有那些车马炮卒,那要其他的三军将士还有何用?

中国古代文化,三皇五帝垂手治天下,靠的就是“德”。此德如同“神”,如同无形之“道”,不可觉知见闻,但因它而天地万物得以生焉,以此让万物成为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故老帅之德虽不见不闻,但却具有最高的“道”和“德”的意义,它成就了中国古代以德治天下的文明景象。因此,车、马、相、炮是以象征的手法来表现的人类要千方百计保护“道”和“德”的。这就是天地之“正义”。

老帅无能而无所不能;老帅无德而无所不德。此正合于老子《道德经》的基本要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浓缩于棋局之中,通过棋艺的对垒,让人们反复体会文化之精华,温故而知新,体道而行,道化有为使之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国古人的智慧之所在。

中国悟道“虚德实能”是在远古以前,尧舜时代。但西方国家实现的“虚君制”是在中世纪以后,大约在17、18世纪,尤其是政治学家洛克时代,倡导推行“君主立宪制”,实际上就是“虚君制”。其主要内容是,君主保留其位,以其德性生活为主,给全国人民树立榜样,不掌握实际操纵理政大权。因为实际操作会频仍失误,不仅会损害国家声誉和形象,还会导致君主集权。

但何种政治制度形式是最合理的,是洛克当时的社会争论最为激烈的话题。这里引用吴恩裕在《论洛克的政治思想》中的一段文字作为例证:“1688年政变以后,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是国王在法律、赋税、军事上的措施都必须经过议会的同意;而且人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会议员有言论、决议等自由。实际上,英国国王已经失却其作为封建君主的权力,议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它的权力决定一切。这样就形成了英国的立宪君主制,亦即所谓的‘英国的议会民主’。”

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有一句简单的话总结说:“人的本性就是政治的动物。”既然人人必须纳入一种规则体系之中,接受统治和被统治,那就要有统治者的最高道德标准和形象,君主只有虚位而行,检点自律,遵法守纪地生活,才能接近或达到这样的标准和境界,才能满足人民的共同心理期待,才能让一国居民生活在道德自觉、法律约束及名誉自信之中,才能形成大统一、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生活。

中国清朝末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立宪改革派,模仿的就是西方的“君主虚位制”。目的是完成这样的政治治理意义。

中国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实现了如象棋中的老帅无能、虚位以待的“虚君实德制”,君位只传德行极高的人,恰恰不是“世袭制”,而是让人因羡的“禅让制”,那是以德传德的典范。以后朝代,人心大变,才世袭传位,这已与古代德治相去甚远。虽然“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历史意义却鲜明显著。

按洛克及亚当·斯密的学说,政府应该是简单的政府,绝不与民争利,更不与民争相创业,远离商业利益的竞争。只要以正义、公平的原则执行好各种规则,保卫国土完整,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则人们自会创造物质丰富、社会和谐的幸福生活。

企业中老板的领导艺术,也同棋局中的老帅一样,要讲究谦虚、仁爱、正义、德行,才能让全体员工有信仰,有自信,有担当。老板要审时度势,以不变应万变,而不需要老板个人勇猛,员工消极。甚或要难得糊涂、示弱无能来培养鼓励员工骁勇善战。这样的企业才能立于长胜之地。

因果律仅论老帅的“德”与“能”,尚且片面。此为形而上的意义。德能下化,则为形而下的价值所在。故必讨论老帅所处的格位——“田”字格。

古代的“格”字就是格位。帅有帅位,相有相位,车有车位,其他皆如是。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因此,格位代表权利、责任与义务。则权利与义务对等,成本与收益相符,这才是正义。

棋局中的老帅不能越出田字格,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恪守道德规范,不能越理违法行事。孔子在年至70岁时感慨“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展现这种老帅德能充沛、自由自在,但又不会让德行情理越雷池半步。其高尚规范足以为万世之表,后人楷模。故道不乱行,只依自然规则而运行,因此象棋中的老帅不能越位;二是,老帅所居之田既是德性生成之田,当然也是福田。他居于其中,并不担心天下变换。危险来临,自有诸位将士奋勇保驾,故此田最为坚固安全,因此称为福田。其他的人马居住不定,随时准备战斗,随时有生命之危,但又必须承担责任,因为这是一种正义天职。

故,以因果律,老帅只能待在福田之中,不会移于其他危险非福之地。这个道理提醒一国执政者或企业家们,乃至家庭个人都要以德创造福田。

国君的福田就是全国人民的福田,故“王者以民为本”。企业家的福田也是企业全体员工的福田,企业兴旺发达,全体员工受益发展,企业德行亏腐,决策失误,则老板与员工皆损,故老板的责任重大,福田大小与长久程度都必须小心重视。

以上所论仅是中国象棋精华的一小部分,其中蕴含的经纬之慧、阴阳之道,以及人生德行涵养、艺乐功成在小小一盘棋中俯拾皆是,仅因文章所限,不能一一表述。即使谈论的棋中体现的公平正义规则的政治哲学话语,以及展现的齐家兴企、治国理政之经济管理之道,皆不过是借中国象棋的艺术文化抛砖引玉,让人深刻理解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领导艺术,参透其中的奥妙与深刻,不仅会自尊自信我们固有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能贡献帮助于西方的管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