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了两个不同世纪的柏格森,他的研究方向也因为发现科学界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从而由科学哲学转向科学批判哲学,这种转变是为科学划定界限而没有贬低科学本身并由此揭示科学之外的另一样态。柏格森认为,对理性的崇拜和以理性科学作为全部理解工具是不完善的,既无法认识生命真理,也意识不到内在自我和普遍世界的真正关系,因此建立一个真正的科学形而上学并修正对科学的错误认识,使人们能真正认识自己和科学以及时间、运动和世界,这正是柏格森的哲学所要做的。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伯格森的由破而立,即批判传统理智与科学,继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新观念,由此,柏格森提出了自己的生命哲学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生命和真正的自我。
在柏格森看来,理智就是记录固定静止的图像,就像相机里的胶片一样,并将这些胶片机械化地连接起来。在他看来,理智其实是抹杀了事物千姿百态的个性,从而无法看透事物的内在本质,正是由于理智具有这种弊病,所以也就无法把握生命。柏格森对理智的这种认识的直接后果是否认以理智为认识手段的科学的权威性。只有在超越理智的基础上以直觉来认知事物、理解其本质才会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先来谈谈理性和直觉之间如何划分。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需要理性?我们需要理性是因为理性能使得我们理解事物的表面特征,并对之加以利用。例如,看到一棵大树,我们可以想到这棵树可以遮挡烈阳,它的树枝树干经过打磨可以做成木制产品或者加工成建筑原料,它的树叶也可以用来生火煮饭,这是我们看到它的表面特征并为之利用的结果。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纯粹直觉出发且不借助理性,这样便能认识到生命和真正的自我。
柏格森所理解的直觉一词是有两层含义的,即本能和直观。也就是说,直觉分本能和直观。本能也就是有机体对目前环境的适应,这是生而有之的。而直观是内部观察,它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与物种合二为一。我们在了解事物发展时,直观会深入事物内部并置身对象之中与其合二为一;第二是与物种一起永恒不息地运动。
那么柏格森是如何用直觉去理解生命的呢?在他看来,生命存在即直觉存在,并且世间万物都具有直觉的认识能力,这也是和生命共存的。直觉让我们从事物核心之处来认清事物,它是生命在当时情境下的真实体验,因为直觉在理智的遮蔽下,所以只有十分专注时才能体验,因此,这也将我们置身于绵延之中从而最终得到认识。柏格森认为,作为与生命融为一体的直觉是理智所做不到的,生命本身是完全融为一体的,也只有直觉才能和生命合二为一。
要想了解柏格森是如何用他的直觉去理解生命的,必须涉及的就是直觉的核心也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即绵延。在谈绵延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时间。时间在这里有两层含义,即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物理时间:通过对钟表和手表的指针刻度的分段测量,使此刻的时间是一个量的累计的结果即物理时间;心理时间:钟表的指针刻度在视觉和听觉即空间中的运动是不可感知和测量的,这种不可感知性是连续的、不可分段的,因此,这时的时间是自然的,无视空间的运动即心理时间。柏格森对这种物理时间概念进行了评判。牛顿的绝对时间概念被认为是时间概念,这是有缺陷的,时间应当独立于物质和空间之外,并且可以被测量,不受客观因素影响,像永远不停歇的水流一样均匀地流淌,并且相应地提出了他的另一个时间概念——纯粹绵延。
柏格森在他的博士论文——原名《论意识的直接材料》,后由朴格生译为《时间与自由意志》——一书中,由对意识多样性的分析开始,延伸到对绵延多样性的理解,因此,在柏格森整个哲学系统中,绵延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从对绵延和空间概念的分析以及质和量二者多样性的分析、表层自我和深层自我的分析等一系列分析中,这其中还是绵延与空间的区分最为关键,基于此类分析,柏格森对绵延的概念进行了一个界定:时间、运动、自我和直觉的本质都可归结为绵延。
那么绵延具有哪些特征呢?关于绵延的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绵延的时间性:过去与将来的一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其次,绵延具有运动性:永恒变动并且永远不会有静止;再次,变动之流:不可分割,永不静止,过去包容在现在里,并持续到未来;最后,无影无形:我们的任何感觉器官都无法感知。生命就如同流水一样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流变过程就是生命之流的体现,并且每一个流变过程都是有且仅有的、没有重复的,生命就是一个独特的创造,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是生活的创造者。
通过将直觉放在所要认识之物之中并和事物内部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联系起来,以便达到与外部符合之目的,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仅靠外在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而这种无法表达的认识正是绵延即生命本身。在柏格森看来,绵延就是内在自我即作为自我的内在意识,这也是与生命紧密相关的。这里分两部分来谈自我的和内在意识。首先,自我是外在自我和内在自我共同构成的,我们日常口语中所谈及的自我就是外在自我,而内在自我是和生命本质的深层意义相关的;其次,内在意识,这种意识也被称为意识流,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它是永恒流动的,是生生不息的。而内在自我的核心在于内省,主要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意识流的某一点上,抛开外在的一切念头,审视内心,才能理解内在的自我,认识到生命本身的意义。
在柏格森看来,越是具有精神特质的东西,自由层级就越高。所以,他将自由分出等级,按照无机物、植物、动物、人类这样由低级到高级阶梯式地分化排列顺序,并由此划分出关于世界的自由层级体系。
关于等级的划分是这样的:首先,就无机物的自由程度而言几乎为零,因为无机物没有任何意识;其次,植物的自由程度高于无机物,因为它可以生长直至死亡,这也是生命的体现;再次就是动物,就动物自由而言,是高于无机物和植物的,不光具有生命体征,也能不受外部环境所制约,自由行动;最后是人类,这是自由的最高等级,不光具有一切生命特征,而且有灵活的智能表现和深刻的内在意识。从自由的等级顺序中可以看出,由物质到精神的提升,由外在到内在的进化并随着突破程度不同表现出自由的不同等级,这就体现了自由的本质。正因为如此,由物质到精神,绵延程度也是由最低的精神因素即最小自由度逐渐上升为最高的精神水平即最高程度的自由。所以,生命的本质是不断变化、持续绵延、永远创造的,而自由就是这一本质的行动体现。
生命从直觉开始把握事物,并深入核心之处使得我们能置身绵延之中继而获得当下的纯粹体验,因此,这种纯粹体验与绵延直接关系到生命体自由目的的实现程度。也就是直觉使我们置身在绵延之中,那自由就是绵延的终极目的了。
经过以上阐释,我们可以认为,在柏格森那里,自由融合了直觉、绵延和自我的内在意识,他们之间是紧密联系、无法分割的。这也体现出了自由的本质属性,生命本身就意味着自由,所以自由是生命的本质。
人作为生命进化过程中表现形态较为完善的并且是唯一具有直觉能力的生物体现,这是具有非常高的地位的。柏格森将本体论和认识论以直觉和生命的方式巧妙融合起来,认为正是由于人类在宇宙世界中的特殊地位,并且作为连接媒介将本体论和认识论联系在一起,这也正是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人的内在自我意识由内而外展现出真正的生命力量并使人和世界最终相互依存,追求纯粹认识,从而达到我们内心深处所要的自由。
柏格森生命哲学从直觉开始,到核心部分绵延以及所要追求的终极自由等都有着丰富的创造力,都会无情无尽地发展。柏格森有一句名言:我们做什么取决于我们是什么。但必须附加一句,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我们在不断地创造自己。人的生活应当是创造,对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创造本质的认识可以激发生命创造力。这种认识对个人而言,可以为人生道路的顺利进展指引方向;对社会来说,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推动新观念、新思想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思潮的变革;对整个国家而言,这种精神有利于国家的进步、民族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