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的翻译探究

2021-11-12 10:44
长江丛刊 2021年2期

一、前言

文化差异的突出界限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的影响,英美文学翻译工作面临着较多困难,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翻译工作者的工作量,最终所呈现出的优秀翻译作品通常是经过长时间细致打磨后才得以发行展示的。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水平不仅影响着人们对作品内涵、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影响着异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对此翻译工作者必须提高对文化差异的重视,合理对比差异、分析差异,降低文化差异对英美作品翻译质量的影响力度,从而为人们提供出更加完美的英美文学读物,方便人们的文学学习。

二、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一)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不同国家之间的风俗习惯差异上,当中西文化面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差异性就会造成诸多理解上的偏差,导致翻译意思不当。例如,在中文环境中人们可以使用“你吃饭了吗?”来表达一种招呼问候方式,虽然二者之间从字面上并无联系,但确实存在这种表达意思,而在英美国家,其问候方式习惯用“Hey,it’s a good day,right?”这表达的并不是在讨论天气,而同样是打招呼的一种形式,如果在翻译中将其直接译为天气则会让读者感到文章上下不连接,不明白表达的是何意。又如中方推行尊老爱幼的思想观念,提倡对老年人保持尊重并主动给予照顾,但在英美地区人们对年龄,或者说对尊老爱幼这种观念并无理解,并不认为自己的年龄是可以接受自愿服务的一个条件,因此在面对有人给予主动帮助时会认为别人是在轻视他的健康,因此在翻译中,译者必须重视这些风俗习惯,否则就会按照自我认知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最终出现问题,造成翻译成果的影响。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即语言结构和语言描述方式。英美国家的语言结构多以树形为主,句中的主谓宾是呈枝杈式状态的,在对事物进行刻画时会更加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描写,用客观来烘托主观存在,如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英美文学作品会用大量的语言来描述人物所处的周围环境、氛围,由此来形成氛围感,烘托其神态动作。并且在思维中,英美人更加关注自由,关注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个人信仰非常突出,在面对一些事情或处理一些事情时与中方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于中国而言,其语言结构多为顺序型,主谓宾是逐层递进的,在对事物进行描写时更加侧重于直接对事物进行描述,思维方式上也体现着中庸之道,具有一定的群体意识,讲求协同发展,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常看到对仗式的手法。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给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工作也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生存环境的差异

受生存环境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也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不同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形式,进而对文学作品创作产生了不小程度的影响。英美国家在历史发展中都经历过很多次的人口迁移,为追求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人们进行着融合变迁,文化差异在此背景下被逐渐扩大。英国所处地域纬度较高,国界多临海分布,地形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与海洋存在密切的联系,英国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对海洋相关事物的描述,如《海浪》《白鲸》等,直到现在英国的海洋意识也是非常高的。美国的国土面积较大,所涵盖的地域环境也复杂多样,在高山、平原、冰陵等地形结构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由此造就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如农场、狩猎等,这些在文学作品中同样有所体现。中国的纬度相对较低,地形复杂多样,从西向东逐层分布,不同地区的群众生产行为与生活习惯不同,人们乐于种植劳作,对土地的情感深厚,具有明显的陆地意识。

三、文化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的翻译策略

(一)加强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

翻译工作者若想翻译出更加准确、有价值的英美文学作品,就必须认识到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的重要影响,认识文化差异的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首先,翻译工作者可以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获知更多英美文化知识,了解英美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从更多元化的渠道来拓展对英美文化的认识,为翻译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其次,翻译工作者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通过观看视频、搜集图片等方式,充分了解英美文化差异,把握英美文学作品内涵,将所收获的各种信息合理应用于文学翻译中,体会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确保相关差异可以实现同质转化,高质高效地完成文学翻译任务。另外,英美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一些真实事件,仅查阅资料还是可能有所遗漏,对此,如果有条件,翻译工作者可以到实地进行走访、观赏,以切身感受来丰富对英美文学作品内容的认识,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为翻译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充分掌握英美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

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习惯是影响文学作品翻译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翻译工作者要充分掌握英美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熟悉英美国家的日常用语。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许多词汇都是俚语和熟语,一般在翻译中都对其进行直译,但这一处理方式存在忽视文学作品创作背景的问题,导致翻译结果与实际表达含义存有差别,对此就需要强化对英美俚语和熟语的掌握,选择更加恰当的翻译方式。例如,英美文学作品中常常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作为创作补充,如果翻译工作者对这些知识不熟悉,就会造成文学翻译困境,译文不能顺畅地上下衔接,读者阅读时也会出现许多困惑。又如有些英美语言中用到的单词,从字面上翻译非常奇怪,如“milk way”直接翻译即为“牛奶路”,然而实际上在英美语言中其代表的意思是“银河”;“black tea”直接翻译即为“黑茶”,但事实上其代表的是“红茶”。所以,在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译者应充分了解其创作背景,熟悉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掌握当时的语言表达习惯,如俚语的运用和熟语的运用等,从而切实缩小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文学作品翻译带来的影响。

(三)协调统一异化和归化理论

文学作品翻译最常用的两种方式就是异化和归化,它们能够将更好的文学作品呈现给读者,而在实际翻译工作中译者应形成协调统一的意识,将异化理论与归化理论相融合,在适当的地方分别合理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由此保证翻译原文文化内涵可以被准确传达。异化理论指在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要尽最大可能地保留其文化特色,不能仅为了读者的阅读便利就随便改变其文化内涵,这样会影响文学作品翻译的准确性,因此需充分保留英美文化元素,在通俗易懂的前提下保证读者可以体会到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在。归化理论指在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时要有意识地深入文学作品的中心,把握其深层结构和内涵,与中文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结构有机融合,实现翻译的有效转换和动态对等,既不影响英美文学作品的行文结构,也不使翻译结果出错,不弄偏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进而顺利完成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实际翻译工作中不同的行文段落具有不同的翻译难度,基于此,翻译工作者需动态灵活地协调统一异化和归化理论,把握翻译过程及结果的合理性、恰当性,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阅读读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英美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影响翻译成果的质量,对此翻译工作者需充分了解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差异所在,如风俗习惯、生存环境、思维方式等,在此认知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明确更有效的文学作品翻译策略,充分掌握英美国家语言表达习惯,协调统一异化和归化理论,强化对英美国家的了解,从而为英美文学作品的高质量、高效率翻译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